摘 要:朗讀是我國傳統學習語文的方法,朗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訓練形式,引導學生提高朗讀能力有助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全日制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由此,可證明朗讀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朗讀未真正被老師重視,沒有真正起到朗讀的教學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朗讀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力求使朗讀教學發(fā)揮實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文朗讀教學 存在的問題 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65-01
學生的朗讀水平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可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沒有真正的關注,導致學生只是聽從老師的安排,形式化的無效的讀。在現代化的教學中,老師應重視朗讀教學,并采取一定的辦法進行改進,讓小學生從小在語文課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1 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小學生對朗讀的重要性不明確
小學生大多數學習的方法是老師教,學生學的狀態(tài),對為何要去這樣學,沒有任何意識,只明白老師教我們這樣做,我們就這樣去學。所以,當老師叫朗讀的時候,學生只是機械的朗讀,并不明白為什么要朗讀,朗讀的意義是什么,更不會明白應怎樣去朗讀。老師對朗讀也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任何評價,所以學生只是為了老師而讀,沒有用心去讀,用情去讀,只是有口無心去讀罷了,這樣的朗讀對學生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1.2 老師對朗讀指導不重視
在小學語文朗讀過程中,老師經常要么分組朗讀,全體朗讀,要不就是請一個同學朗讀,其余學生傾聽。老師在朗讀過程中沒有指導學生如何去有感情的朗讀,或者引導學生要如何去讀。或者有的老師有一定的指導和引導,但目的不明確,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方的內蘊。這樣的教學方式也不利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學會如何利用語氣說話,學會表達。
1.3 朗讀中語調平淡、表情淡然
大部分小學生在朗讀課上,機械的完成老師的要求,或一詞一句的拖著調子讀,感覺不到語氣的抑揚頓挫,沒有語詞的變化,感情的起伏,這樣的朗讀看似很認真,很專心,實際反映不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表情上,學生不會隨著喜怒衰樂來變換表情,對語言文字沒有親切感,反映不出文字傳情達意的功能,聽起來讓人覺得小學生在讀字,而不是在表達思想情感。
2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對策
2.1 老師在朗讀課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朗讀過程中,老師以鼓勵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可以采取分組朗讀,自由朗讀,接力讀等一些朗讀方式,對學生在朗讀給予一定的評價,對讀的好的學生或小組給予夸獎或者給予獎勵小紅花等方式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興趣。從心理學來講,小孩子喜歡老師或者家的肯定,只要在朗讀過程中老師給予一定的肯定,小學生就會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學,這樣讓小學生在鼓勵和夸獎中不知不覺的喜歡上朗讀,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2.2 老師在朗讀課上要引導學生正確朗讀
正確的朗讀方式對小學生來說是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點,所以在朗讀過程中,老師應從發(fā)音、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復讀等方面去正確引導。針對這些方面的原因,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對課本的熟練程度。老師在朗讀過程中,把課堂分為三組,分別輪讀,然后讓每組對別的組來進行討論、比較、評價,采用品評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這樣學生就會有讀的時候用心,在聽的時候也會認真,不但可以將他們所學的朗讀技巧用于評價別人的朗讀,而且自已在朗讀時也會非常認真,這樣不但引導學生正確朗讀,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2.3 老師在朗讀課上要引導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發(fā)音要清楚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往來自由,很多家長已離鄉(xiāng)在全國各地生活,普通話已是我們的國語,為了讓孩子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和同學更好的溝通,在課堂上老師應提倡講普通話,發(fā)音要清楚,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組織學生練習繞口令,讓學生注音標調,反復練飛,掌握音變的規(guī)律,加強訓練,讓小學生從小就學會正確使用普通話,對將來融入社會做好鋪墊。
2.4 在朗讀課上老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并讀思結合
在朗讀課上,老師選一些精彩的段落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掌握課文的感情基調,融入感情去朗讀,用心無能為力讀,用腦去思考,融入真正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朗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構思文字表達的意義和畫面,可以在課后結合表演、對話等方式來讓學生邊讀邊理解,以讀助思考,以思考來正確朗讀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3 結語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門藝術,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斷的提升自我的水平,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朗讀中獲得熏陶。
參考文獻
[1]鄭永紅.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0):227.
[2]馬麗.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共同問題[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7):57.
[3]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下),2010(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