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德育教育出發,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意義,在數學教學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關鍵詞:師德 數學教學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20-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育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書育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教書首先要育人,讓學生先成人,然后再成才。再數學教學中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努力把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兩者成為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以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就要充分挖掘數學所蘊含的德育素材理解德育的內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滲透德育教育,從而提高人們的思想意識,使德育為數學教學服務。最終達到數學與德育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雙豐收。
1 教師的人格素質是學科滲透的基礎
“學為人師,行為規范。”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孔子也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教師沒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學生。教師的教學能力、語言魅力、教師的行為舉止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節數學課,我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采取了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就能學的愉快,從中獲得快樂的感覺,對老師有敬佩之情,這就對后面學習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師的品德,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刻的、潛移默化、受益終生的。所以,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中學階段的學生,正是他們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再這一段的教學中,讓他們學習數學人物的先進事跡、發明創造,對他們進行人格教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我講了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計算圓周率,東漢的張衡、三國時劉徽、一直到南北朝祖沖之等多位數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得出了世界上最準確的圓周率,這些事實都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2 教師要充分理解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1)用數學史話進行德育教育。初中階段的青少年,他們思想并不成熟,理解問題也不會太深刻。因此,政治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定理、公理得出的時代背景,以及先輩們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從而培養學生愛國的思想感情。在數學著典籍《九章算術》中,首次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運算法則,使得代數學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產生了;“趙爽弦圖”表現了我國古人對數學的鉆研精神和聰明才智,是我國古代數學的驕傲,這個圖案被選為2002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增強了學生的民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從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
(2)依據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數學自身充滿著矛盾、運動、發展和變化,處處體現著唯物辯證法。如初中數學中許多概念、法則、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規律而產生、推導、歸納、概括、推廣、發展、應用的。比如我在講授一次函數一章時,關鍵讓學生識圖,把“數于形”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y=kx+b中,k,b的幾何意義。又如在學習三角知識讓學生測量山的高度,河的寬度等時,可以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問題轉化為我們能夠理解的,能夠解決的情景中。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數學內容和數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優化數學素養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會用辯證統一的思想看問題。
(3)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實踐—— 歸納學習法、合作—探究學習法等。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歸納、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比如,我在講解角平分線的性質時就是讓學生動手去做,通過測量得出結論:“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然后進行證明,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又培養了學生嚴謹的作風。
(4)在數學教學中體現著美的數學思想。數學這門學科具有它的簡潔美、和諧美、統一美得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概念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經過實踐反復論證的,它具有高度嚴密性和準確性,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每一個字都不能丟,非常嚴謹、科學,體現數學的簡潔美。比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讓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意義,體會、觀察軸對稱中所體現對稱美;學習旋轉的不變性,感受旋轉所形成的美麗的圖案。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深刻領悟到數學教學中的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生活中的美。
3 利用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用到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學要求嚴謹、求實。數學社會化、社會數學化展示了數學在社會中的巨大作用。加強數學與實際的應用聯系,把數學引用到生活,為人們服務,解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才達到真正的目的。數學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人們的思維品質,思維能力,拓展視野。數學與社會中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生產效率問題、企業管理問題相互聯系。比如,在數學教學中,經常遇到銀行利率、商品銷售中盈虧問題,這就要求數學教學一定要嚴謹、求實。引導學生處處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我們應從數學教學特點、數學的發展史、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數學教學中體現和諧、統一美中不斷滲透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達到數學教育的目的。讓我們帶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走進課堂,走進春天,去播種期待,播種心靈,播種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徐丹.道德學習的三種途徑[J].中國德育,2006,1(8):93-94.
[2]李萬軍.追求德育與智育的和諧統一[J].中國德育,2006,1(7):88-90.
[3]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學德育大綱[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