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的教學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對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幫助小學數學的教學。
關鍵詞:提高 小學數學課堂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44-01
在現在的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及泵途徑。所以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分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老師通過對學生特點的了解,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利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在進行數學的教學中,老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評價,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老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教學內容過于的簡單,沒有深度,對數學教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注入學習的動力;第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的重視知識灌輸,對學生的自我感受關注較少,老師對學生的指導也較缺乏,無法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第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過于的追求新穎,將數學教學的本質予以忽略,致使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第四、在教學之后,老師未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了解,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老師只單純的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對于學生的不足只字不提。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數學的復雜性,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選擇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在教學進度上,指單純的進行知識的傳授,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掌握知識的情況了解過少。對教學原則和教學原理沒有明確的認識,致使教學課堂失去方向性和科學性。
2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2.1 教師要做好必要的課前準備
在上課之前,老師應該要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合理的安排,教學的內容要嚴格按照小學課堂的標準和規定執行。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并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與此同時,老師還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自主意識較差,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2 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教學情境法來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將抽象化、形式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化、簡單化,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老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圍繞教學內容來進行,創設的教學情境不能脫離了數學知識的范圍,也不能遠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有效的教學情境才能將教學情境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推動學生的學習。另外,在創設教學情境之前,要對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調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創設的教學情境要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比如:老師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情景進行數學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自愿的參與到課堂中。
2.3 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
因小學數學的知識較抽象化、形式化,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又有限,所以學生在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時,很難理解到數學知識中的要點和精髓,對學生的數學的學習造成嚴重的影響,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倦感。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老師可以通過現實生活對數學進行教學,將抽象化、形式化的數學內容變的形象化、具體化,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老師在對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用自己制作的圓柱進行教學,并指導學生進行圓柱的制作,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圓柱,遇到問題時可以和同學進行討論,在制作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圓柱體與長方形是否存在的聯系,若存在著聯系,那么具體的聯系又是什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不僅僅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對知識的記憶能力。
2.4 進行科學的評價,增強師生的交流
在教學之后。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作出有效的評價。在掌握學生的情況之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手段的調整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課余的時間中,老師也可以詢問學生對于課堂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想法,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時,老師也應該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進行指導,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此同時,老師還要根據交流的結果和評價的結果對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模式進行調整與創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3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深入,課堂教學有效性面臨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教學小學數學時,老師應該對備課、情境創設以及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行重點的關注,激發小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小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和課堂的討論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14(5):161-162.
[2] 錢軍.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園·學習(中旬刊),2011(10):187.
[3] 洪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之我見[J].神州,2012(2):146.
[4] 王汝凱.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初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