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也就是說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教學。因此,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質水平的體現。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課外活動來落實素質教育就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 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50-01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是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核心內容。小學語文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既包含文學知識,又包含科學技術。它是構建整體科學文化大廈的基礎,是人類社會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想交流手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語文教學,也就是在語文教學中把素質教育一點一滴的滲入到教學內容的各個環節。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呢?在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說。
1 建立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新課程背景下推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意見》中強調:“正確的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有些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傳統教育觀念中的不合理部分還相當嚴重地支配著他們的行為。陳舊的教育思想束縛著他們的手腳,使他們擺脫不了舊式的教學模式,跳不出傳統教學的框框。”在當今社會,傳統的教育理念是不利于我們對于人才的培養的,所以我們就要轉變這種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建立科學而合理的教育理念。
(1)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當代社會需要的是開放型人才,這就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和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學校和教師要盡快建立起新的思想觀念。《新課程背景下推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意見》也指出:教師需要樹立起以下幾種思想意識,即目標意識,個性教育意識,主體意識,訓練意識,反饋意識,情感意識,特色意識,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逐漸讓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便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目標。
(2)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事實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民主平等首先教師要把自己看作是傳授知識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合作者,把學生視為“發展的人、有個性的人、有獨立意義的人”。其次,教師還要做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教師要引領學生發揮優勢,規避缺點,促使學生走向成功。學生優勢得以發揮,自身的成就感得以增強,那么他們就會親師,愛師。
教學過程中,在正確思想意識的引導下,在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我們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商,還能提高學生的情商;不但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能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了能把學生培養成學習型人才,還可以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著力把學生培養成社會型人才,使學生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
2 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感興趣,就會很快接受所學內容,如果對教師所講內容毫無興趣,就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產生厭煩情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很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以便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教師的微笑會帶給學生輕松、愉悅的心情,也會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有人說過,“不要吝惜你的微笑”,教師更應如此。課堂上教師既要面帶笑容,又應不失嚴肅。學生若每天都能見到面帶笑容的教師,那么學生一定會被教師的笑容所感染,反之,學生的笑容也就會在不自覺中影響到教師。教師的快樂加上學生的快樂就構成了愉悅的教學環境。
(2)動人的故事和艷麗的圖片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小學生都愛聽故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講解課文時,不時穿插一些與之相關聯的,能夠觸動人心的故事,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都喜歡鮮艷而美麗的圖片,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用大量鮮活的圖片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就會激起他們的興趣,觸動他們的心靈,增強他們的學習欲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會孕育出各種不同的情感,思維也隨之拓展,審美情趣不斷提升。
3 開展素質化的課外活動,增廣見聞
鄧小平同志說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適用。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人才競爭激烈,社會更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但要在課堂上進行,還要有課外活動的輔助。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聞,開闊眼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因此,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讓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條腿都動起來,有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語文課外活動需要教師的強化指導和示范,從而使活動能夠有紀律的進行下去。語文課外活動的形式非常多。常見的有成語接龍、猜字謎比賽、朗誦、講故事比賽、講演、辯論、創辦墻報板報、舉辦書法、讀書筆記展覽、參觀等活動。這些課外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美的能力;既可以培養學生對繪畫和美術的感染力,又能夠培養學生書寫美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能夠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激發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4 結語
《新課程背景下推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意見》中指出:“正確的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也表現為一種實踐模式,它具有廣泛的思想內涵。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責任重大。所以教師要不斷告誡自己:要給學生一個完整獨立的人格,讓他們身心健全;要給他們一種終身受益的學習思想。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才能感受自然,了解社會,體悟人生,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
參考文獻
[1] 王守恒.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 新課程背景下推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意見[Z].課題研究簡訊,200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