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以及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可行性,尤其是對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問題的分析、數學應用和創新等方面的能力的突出作用,并通過案例展示小組合作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合作 數學能力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54-01
組織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應該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研究,積極與人合作并交流學習經驗。其中合作學習技能指導與訓練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措施。
1 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4~6人為一組,將學生按學習成績、能力和性格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最優化合作學習小組。[1]
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把小組中不同的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從而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2]我國學者王坦指出:“合作學習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學等作為理論基礎,以開發和利用課堂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為前導結構,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3]
2 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可行性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關于數學能力,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數學能力是一種心理特征,他對數學活動的進程和方式起著直接的穩定的調控作用。我們贊成把數學能力看成是數學活動中獲得的,是在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數學能力原則上屬于數學活動的經驗范疇。當然,它必須是系統化,概括化了的那些個體經驗,是一種網絡型的經驗結構。
3 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3.1 小組合作對培養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通過合適的引導方式,創造分析問題的條件,發揮學生數學意識與邏輯思維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正好適應了這一教學需求,成為培養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的重要途徑。
3.2 小組合作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3.2.1 在創設情境中提出問題,小組交流增強趣味性
學習總是發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問題也總是產生于一定的情境。創設數學情境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數學情境的創設。小組內部互相商量討論,合作交流,小組之間競爭不斷,在生動的現實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趣味十足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把學生帶到數學中來,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知道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留心去發現,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數學。
3.2.2 在小組合作中探究問題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獨立思考、交流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小組活動中探究問題。如,在教“圓柱體的體積”時,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后提出問題:估計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老師這里為你們每一個小組準備的材料有:量杯、水、沙子、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圓錐若干。你們認為應該選擇那些材料就能來探究出它們的關系呢?請同學們以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選擇材料來證明一下你們的猜想。各小組分工合作后匯報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3。
3.2.3 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校園的“位置”問題,像排列的座位、體育課上的隊列;校園內的幾何體,像校門或大廳里的柱子、體育室里的各種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像足球比賽、運動會等等,其中都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假如能把這些校園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搬進課堂,學生們就會感到非常真實、親切,同時,學生們也會充分的認識到數學并非枯燥無味,會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
4 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4.1 新課標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4.1.1 組建合作小組,培養得力組長
在組建合作小組時,首先,我們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智能情況、性格特點、操作能力等混合編組或自愿結合編組,最好在學期之初就組建起來,必要時可做小范圍調整。其次,要確定好小組長,發揮小組長的組織管理才能。組長要選一些思想品德好,學習成績較好,具有專長,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做組長。最后,在對學生的評價問題上,要以小組作為基本的單位進行,使學生形成我為小組負責的觀念,提高小組的凝聚力,強化小組成員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小組成員間的共同進步。
4.1.2 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數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時機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其最大作用。比方說,要在操作實驗,探究問題時的合作學習,在強調重點、難點時,組織小組討論,在知識梳理階段強調合作學習。
4.2 小組合作學習在培養數學能力中的成效
4.2.1 為學生創設了更多的交往機會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師生的交流,教師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學生只須被動的接受,而小組合作學習克服了學生溝通面小的弊端,學生間的交流范圍擴大了。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從而使他們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2.2 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交往很少,不利于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而小組合作學習中,組內成員相互討論,取長補短,長此以往,學生便會感到,任何一個成功,必須依靠每個個體的積極參與和相互間的合作,合作才能實現,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必將得到充分的發展。
4.2.3 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優勢體現在攻克綜合性的學習目標,通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綜合群體的意見,達到完美境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促進師與生,生與生,組與組的互聯互動,實現了課堂交往的開放,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裴娣娜.發展性教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2] 王坦.合作學習—— 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3]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和實踐[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