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處于長知識的階段,所有的一切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圖文并茂,讓他們感覺有趣,適當的帶領他們去近郊走走,讓他們認識更多的東西,從玩鬧中得到知識,也完成了你教學的要求,適當的添加小游戲益智的那種,活躍自己的課堂氣氛!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 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55-01
在新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也隨之不斷的發生改變。因此,當今的課堂學生動手操作的多了,發揮交流的多了,表現展示的多了,課堂上時常是一幅忙碌熱鬧的景象。可是在我們教學后卻經常、也應當反思一個問題:在這40分鐘里,學生究竟收獲了多少?用另一句話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
小學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了解文章內容,讀中感悟文章。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妨跟學生同讀文章,比如低年級的文章,可以帶領學生讀一讀演一演。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狐假虎威》一課,本來本課就是一個很好的課本劇,你可以帶領孩子們演一演。在表演中讓孩子理解什么是“扯著嗓子”什么是“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樣孩子在表演中就能理解文章的內容明白成語的意思,同時在表演過程中加深了師生間的感情,也讓教師更全面的了解學生。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小游戲,很簡單,我們再教低年級的寫字環節是,經常玩開火車的小游戲,這樣既檢查了孩子生字掌握的情況,同時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這也是一種師生互動。不過這只是個例子,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以變換不同的小游戲,把他插入到教學中去,效果應該很不錯。閱讀水平是潛移默化的,需要多讀書形成語感。如果急功近利,反而達不到好的效果。如何增添實效性,最重要的是多做一些實際的練習。比如口語交際的擴展,或者仿句擴句的練習。至于五、六年級,可以傳授一些閱讀技巧和模式,畢竟太早的讓孩子思維模式化不太好。
小學中年級的認與寫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兩個訓練科目。首先,認的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最基礎的科目,任何教學離開認知教學都是空談。因此,如何滲透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認知上反復訓練,多向訓練是教師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其次,認知教學是直接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感知的環節,這個環節最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無法切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的所有內容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困難。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如何用新穎的教學方式與訓練手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再次,就是寫的訓練。寫的訓練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之上的。只有當學生對教材內容有了認知,寫的訓練才有意義,否則學生無法達到教師的理想的目的。寫的訓練是操作科目,學生的寫的訓練的規范性是教師最優先考慮的問題。例如,寫字的規范,姿勢的規范,寫字后記憶的訓練都屬于學生寫的訓練的范疇。寫為主要表達手法的一種文章體裁。記敘文也是中小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一種作文體裁。在小學階段,教好記敘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小學語文教學應滲透德育教育。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將課文中關鍵性詞句的理解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很多內容都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做個有心人,善于利用語文教材,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的滿堂說和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空間說教,不但激不起其興趣,而且會使小學生厭倦,只有把知識與趣味結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達到較好的效果。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工程之一。強化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首要任務。在小學主文教學中只有正確處理德育和教學的關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識教學之中,使二者融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階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組織活動的實際性,長期堅持,必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復習考試是鞏固知識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而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廣,頭緒多,復習起來特別困難。語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但語文不能被看作一個知識系統,尤其不能當作一個知識系統來教。首先語文教師會系統的來進行復習工作,其次,你可以到新華書店里去看看小升初的相關書籍資料。最好是多問問孩子的老師們,尤其是那種很有資歷的老教師,他們很有相關的教學經驗。會有幫助的。把語文單純當作知識來教,既不符合語文的規律,也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那么在小學六年級即將畢業前夕,如何讓學生在“輕負擔,高效率”的課改今天,有效進行知識整理、查漏補缺、溫故知新呢?這是值得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歸類復習:基礎知識、閱讀分析、寫作。其實基礎知識掌握了,有助閱讀分析以及寫作能力;閱讀分析要掌握各類題型,然后舉一反三;作文,掌握寫作框架,整理平時自己優秀的習作,另外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及時作文,這樣的文章真切感人。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遠非上述的幾點,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華強.培養學生語文探究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 2006(2):43-44.
[2] 郭筱硌.小學語文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解讀[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