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素質教育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小學語文閱讀作為小學課程的重要一部分,對小學生的能力培養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教師應該全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新時期下,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教師一定要做好學生的閱讀教學工作,注意課本閱讀與教學的相互結合,使學生能夠全面融入到課堂的學習氣氛中。通過不斷的改進閱讀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學習。本文主要就新時期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進性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58-01
1 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情況下,我國很多的地方小學教育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它們在很大程度上迎合和新課改的要求,并不斷采取教學新方法,促進了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但是,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了不少的問題,大部分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雖然采用了新課改要求的方法進行,但是太過于機械化和呆板,他們為了教學而教學,卻不知道靈活變動。尤其是在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這種現象比較明顯,不利于學生的閱讀學習。比如,一些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雖然也是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注重語文課堂的靈活互動,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氛圍。但是,他們忽視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重要性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課堂“活躍”的實質沒有劃分清楚,在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定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有時候可能會達到相反的教學效果,放縱了學生的喧鬧行為,不利于學生的閱讀學習。還有很多的小學教師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單向性很強,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很多的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采用“一鍋粥”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沒有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本文正是基于我國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的,并提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2.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主動性受到抑制,自覺能動性降低,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所以,在新時期下教師一定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夠靈活把握住課堂的學習時間,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習課堂是一個互動的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地位。在學習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積極配合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多給學生留一些言論自由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明白自己在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2 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閱讀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興趣培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我們可以從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入手。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缺乏關心和指導很容易使自己養成懶惰的習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學習一些比較新穎的東西,通過閱讀過程中的圖片引起學生們的注意,使他們能夠積極探索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查閱參考書,閱讀過程中學生在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或者詞匯的時候就很難再閱讀下去。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查閱參考書的習慣,對于一些不認識的字詞要認真標記,方便下次檢查,使工具書成為他們生活的“知心朋友”。通過查閱參考書,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會變高,學習能力也會增強,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的不是單純的讀出來,還要對閱讀的內容了如指掌,明白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閱讀之后要不斷認真思考和總結。只有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才會領悟文章的深意,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3 重視課外閱讀指導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閱讀課內的知識以外,還要積極鼓勵其多閱讀一些課外的刊物,豐富他們的閱讀生活。課外閱讀指導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課外內容的選擇一定要注意要跟教材有一定的聯系,積極引導學生對同一類問題的探索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通過課外閱讀都能夠及時獲取,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2)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速度,學生的閱讀速度加快可以保證學生的閱讀效率,提高獲取知識的速度。在對學生進行速度培養時一定要強化學生的閱讀注意力,使他們在閱讀的整個過程都能夠保持一顆平穩的心,抵制外界的不良影響。速度培養可以幫助學生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信息。
2.4 鼓勵學生多提出一些疑難問題
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都表現出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我們不一定都很清楚。所以,在教學完成之后我們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質問,征聽學生的意見,問問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如果有,我們就應該用一顆積極的心去對待,然后嘗試努力解決,使他們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進而加深對學習的認識。在實際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對一些不懂裝懂的學生進行專門講解,通過靈活的方式促進他們的學習,同時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同時還要注意鼓勵學生多向一些學習好的學生請教,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使他們能夠在解決問題中達到很好相處。
2.5 做好反饋信息的管理
信息的反饋對于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要注意信息反饋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每一節課的細節和重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建立完整的反饋機制。通過組建學習小組,對一些比較復雜或沒有講清楚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教師,增強學生的反饋意識。同時,課程完成之后還要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通過不記名的投票方式,對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以便教師及時改正。我們只有做好了信息的反饋工作,才有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 結語
在新時期下,我們要想做好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工作,就一定要從多角度下手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完全融入到閱讀的快樂中去,同時,還要鼓勵他們養成積極動手的習慣。對于教師本身來說,一定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曉敏.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學生之友,2012(9):64.
[2]李志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2012(1).
[3]王蘭.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討[J].快樂閱讀,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