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的興辦與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密切相系,但是當前我國職教工作還存在某些不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問題,必須加以解決,以改革促發展,對此本文加以探究。
關鍵詞:職業教育 現代化建設 對策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63-01
1 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改革深化,人力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就業結構、就業形勢的失衡,使得我國社會急需的大量的一線實踐型人才奇缺,客觀上許多勞動力需求崗位出現空缺,有些高學歷人才不愿浪費自己的就業機會而“大材小用”,還有的初、高中畢業生雖然有文化但卻缺少相應的“技能”。簡言之,我國急需的就是這種實用型的專業技術人材。所以面對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辦好職業教育,培養大批的學有專長又滿足一線實踐工作需要的人材是歷史賦予我們新的任務,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勢在必行。這是我們研究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從總體上說,現代化建設需要方方面面也是千千萬萬的人才,而職業教育就是要解決好技術應用型人材的培養問題。之所以得出如此結論,也是對職教工作的實際要求和我國有關行業用人的實際調查做出的結果。
首先,我國成熟技工人才即將出現斷檔情況,可謂后繼乏人。根據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和原國家勞動部就業培訓可抽樣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2084個企業中,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在企業所需人才的比例中是最高的,而且有相當多的企業,不僅過去是如此,今后相當長的發展時期對人才的需求量比例高的問題都是如此。拿年齡來說,上述在被調查的企業中,46歲以上的高級技術工人中就占工人總數的40%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退休時間的臨近,高技能人才后繼乏人的,人問題顯得相當緊迫,特別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較發達地區有的企業可以說到了人才難覓、門庭冷落的地步。
其次,隨著教育改革發展,我國在國際上也是擁有一流科技創新人才人數多、比例較高的國家,但是缺少的就是龐大的應用型、操作型人才隊伍。從市場上勞動力的需求調查就可說明這個問題,根據國家原勞動部對我國具有代表性的62個大中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定點監測結果看,市場上需要的勞動力總人數是120.7萬人,在62個城市中,約有77%的需求量分布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制造和社會服務上,如果再從職業類別上看需求,上述人員屬商業和服務業的占43%,屬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作的占24%,可見用人主體在于應用、操作人員隊伍。
再次,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發展不給力,使得總體教育結構失衡,在人才培養上失調。就是說我們的高等教育總體發展是較快的,但是從教育結構上需要調整。現實工作中,前幾年的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辦學方面出現萎縮,這應當包括中等技術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由于技術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操作型人才在畢業生中比例不高,就滿足不了現代企業的用人要求。甚至有的本身專業人才還有不愿從事實踐型工作的。
2 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對策
上述問題的分析使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條結論,就是人才的培養靠教育,特別在人才稀缺,又就業困難的情況,人們必然對職業教育寄予更大的期望。對此,實際中央早有要求,在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注意培養一支具有教育技術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科技隊伍”。
2.1 優化教育目標,優先更新教育觀念
培養什么樣的人,按著既定的優化目標改革人才培養的模式,最先要從認識做起,解決好思想問題,職業教育要根據我們的培養目標,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要摒棄舊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要以世界各國先進教育思想為榜樣,面向21世紀,勇于創新,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水平和身心素質,還要掌握實際動手操作和創新能力。
2.2 所設課程和教材要取自于市場需求
由于人口多使我國就業比較難,特別是入世后,又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但事實上我們卻又不適應這種新的就業,如果不通過這種職業教育改變這種不適經濟發展的狀況,辦起的教育也會產生人力資本投資的浪費。可見,從課程設置到教材都不能脫離開市場需求,這是當前職教改革最迫切的任務。與此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還要加強教育科研力度,針對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動態,從科學依據角度考慮課程設置;加強教學研究和管理,確保教學水平;要根據培養目標調整教材,建設教材,努力面向勞動力市場,克服教材中“少、空、舊”的局面,使教材新體系既注重基礎知識傳播,又突出職教特色。
2.3 要使專業達到“一專多能”的水平
要使專業人才具有堅實的知識基礎,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教育結合,理論論證有知識,解決問題有能力,這樣使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在綜合素質基礎上又有自己的專長。為使學生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能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和專業能力,還要拓寬學生實踐渠道,通過良好的實踐活動得到鍛煉,使學生具有良好素質教育和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
2.4 素質教育中要加強突出德育教育
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應以德為本,職業教育也要堅持第一位是做人的教育,在此基礎上才是技術、知識教育,這是搞好其他教育和學習的保證。要根據教學目標完善德育教育,不斷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為此,應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德育教育第一位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如何處理好主、客體之間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2)教育學生樹立合作和團隊精神,具有樹立集體觀念及與人合作的團結精神,在現代科技高度發展的情況下更應如此;(3)樹立拼搏進取的精神意志。要敢于攀登科學技術的頂峰,勇于創新和奉獻。
2.5 要搞好教師隊伍自身建設,“身教重于言教”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素質教育,教師要嚴于律己,從優異的科學文化素質到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愛生樂教的敬業精神,這些良好的綜合素質必然會影響和帶動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使之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有著密切而又直接的關系,尤其是經濟發展所引起的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的變化,這些因此而導致所需勞動力層次的結構和人才標準的變化時,職業教育是最前衛的預知,并且能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和規劃辦學目標、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等,使職業教育活動能有機的把人才素質結構的培養目標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目標相結合,達到職教辦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巧鈴.湖南民族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民族論壇,2006(4):55.
[2] 張橋平.對我國職業教育現狀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