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針對現狀提出以學生發展專業為主,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措施。
關鍵詞:中職數學 專業發展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96-01
目前,各類學校都在大張旗鼓地進行課程改革,職業學校也不例外。但是,大多局限在專業課的改革上,職業學校文化課的課程改革尚處于嘗試階段,文化課的教學現狀仍令人擔憂,在數學教學方面,無論是教學管理、教材、考核,還是教學方法都與之前沒什么太大變化,職業學校數學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1 中職學校存在的問題
數學課在職校中作為主課,每周三至五節,在同一年級中,不論什么專業,使用一個數學本本。教師基本上是類同普教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也是同普高學生一樣地學。普教流行什么,職教也流行什么,只不過要求不同而已。無論是“校考”還是“市考”,不問什么專業,考試重點、要點、范圍都是一樣的。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在應試教學。教師被動教學,學生被動學習,教過、學過、考過了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討厭數學,他們最“怕”函數、最“恨”幾何。多數學生認為:“數學教學與專業沒關系,是浪費課時”,“如今的數學課只與對口高考學生有關系”。而想升高職的學生卻認為:“老師用舊的一套教學方法,教材無專業數學特色”,“老師要顧兩頭,教得困難,我們學得也困難”。根據目前的情況,其主要表現出來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1 對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
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講課的過程輕學生接受的程度,重理論輕實踐。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效率,而且制約了學生的發展,與現實的課程改革有一段很大的距離。這種應試教育的傳統教學的觀念致使數學教學脫離的實踐,也脫離了學生以后學習的發展實際,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想法,從學生對數學課的態度形成一種敷衍的尷尬境地。
1.2 教師需要加強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
由于中職學生生源的差異性比較大,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些學生沒有達到升學標準,所以學生的數學基礎性差,而且中職學生不以升學為主要壓力,這就更加強了學生淡化數學課的現狀,也造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被動,在以升學率為量化為考評情況下,教師對參加考研、教改的積極性的缺乏,因此,學校要加強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來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
1.3 考試機制和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
由于評價學生郊果還是依靠各類考試和測試,而這些考試原題的70%都可以從平時的練習冊和課本中找到,這樣就更減少了學生對課堂數學的興趣。而教學內容,由于文化課和專業課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學到的專業知識很少,而且內容的陳舊,這就更難引起學生對數學教學課的興趣了。
2 職校數學教學改革初探
職業教育要“姓職”,就是要以學生選擇的專業為本,圍繞學生的專業發展進行教育、教學。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等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即第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依據目前中職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結構,可以劃分出文化基礎課任務有以下三個方面:(1)提高學生整體文化素質,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自學能力,開拓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2)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形成職業技能打好基礎。(3)為學生接受繼續教育、轉換職業提供必要的條件。
可見,職校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
2.1 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合理選擇
目前,職校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基本無關,因此,職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往往忽視文化課,這時數學教師就要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數學與學生的專業聯系起來,使教學內容具有實用性。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數學是有用的,數學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只有讓學生學會使用數學,才會讓他們真正感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喜歡并重視數學學科。它要求不僅僅從直接興趣為切入點,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對活動本身而產生的興趣,而間接興趣是對活動結果所產生的興趣。因此,數學的教學內容應該貼近學生專業發展的需求,變“教材”為“學材”。數學教材(課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師不是課本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開發者;即教師應該是課本的使用者,而不僅是課本的教授者。
在內容的選擇上,堅持夠用的原則。要跳出數學學科課程體系,從提高素質和加強應用的角度選擇教材的內容,滿足專業崗位需求。教學中要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論證,強化知識的運用。
2.2 教學方法要以學生專業和學生個體差異為基本
中職數學教學要容入當今社會各專業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教學方法和指導。在提高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個性差性,重視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扭轉教師被動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局現。由于學生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所以一些地方的新課標采取因人而異的人性生教學方法。
2.3 評價機制要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增強評價標準的客觀性
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應讓學生從分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必須摒棄原來的考評體系。如果考評機制還是舊的一套,數學教學就不可能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我們建議把教學的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而不是單一的考試卷上。這樣,職校的數學教學才有希望。學生是教學發展的主體,應講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學生上,這樣一節的評價才會有關注,才會有意義。中職數學教學的評價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第一,評價的主價由只有教師的評價轉為學生的自我評價;第二,評價方式,應從總結性的評價轉向過程性評價;第三,應從量的評價轉為質的評價。
在課程評價中,與之密切相關的就是考試,但考試并不等于評價,它是一種測量結果做為評價的重要依據。考試是衡量教學質量的一個重新環節,同時也是制約教學的一個“瓶頸”。因此,要打破以一次考試定成績的方式,就需要把平時的考查、練習等也加入考評范圍,以此來降低考試所占的比例。
參考文獻
[1] 蘇海英.中職數學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18):132.
[2] 魏厚林.淺議中職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9):68.
[3] 王華山.情感教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