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個人的命運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由自己的習慣決定的。然而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長期熏陶才能形成。抓住關鍵期進行養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注意研究他們的特點,正確引導,強化訓練,班主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班主任 行為 養成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203-01
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教育。有人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個人的命運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由自己的習慣決定的。然而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長期熏陶才能形成。抓住關鍵期進行養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注意研究他們的特點,正確引導強化訓練,班主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作為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養成教育。
1 強調一個“嚴”字
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尤其在對學生正確讀書和回答問題的姿勢方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習慣的培養。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筆者逐個檢查,誰的姿勢不到位,誰對自己不嚴格,我及時糾正。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并且說話時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久而久之,同學們自覺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2 巧用一個“趣”字
枯燥無味的寫字,對孩子來說,確實無趣。為了讓孩子在趣味中練字,在學寫字的時候,筆者編了《正確的執筆姿勢》歌,每次練字前讓他們先誦讀一遍。“頭正肩平臂開好,身直足安要做到,眼里直面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邊遠一拳。”在讀中慢慢的掌握了寫字要領,再加上老師不斷提醒。孩子們不到半年的時間,寫字基本功掌握的就很好了。糾正拿筆姿勢時筆者也編寫了執筆姿勢歌,“拇指食指捏筆桿,中指頂著筆下端,四指五指下面墊,筆桿斜靠虎口邊”。學生讀著歌謠,覺得非常有趣,并且讀的過程中,也掌握了寫字方法。寓學于興趣中,是學習的一個關鍵。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3 突出一個“愛”字
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鼓勵,但愛更是一門藝術。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愛心是做不到的。學生雖然有貧富之分,但沒有貴賤之別。他們有一樣的智慧和熱情,有一樣被愛護的權利,我們應該用一樣的心去關愛他們。例如,上課時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給予每位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機會,針對不同的學生,筆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有一種成就感。對待個別學生,要有個別對待的方法。在愛心的鼓勵下,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會不斷的得到提高。筆者班有一個智障學生,同學們都很歧視他,為了讓同學們接受他,讓他融于同學當中,筆者幾乎每次上課前都先和他交流,從生活到學習個方面進行關愛,并且和他開開玩笑,逗他樂,讓他在快樂中度過每一天。久而久之同學們從心理上接受了這位同學,這位同學的媽媽來接孩子就告訴筆者,孩子很愿意上學,也很喜歡筆者的課,筆者感到很驕傲很自豪。筆者學校有的老師經常給貧困學生衣物,有的老師給貧困學生送好吃的。她們都在學生身上傾注了愛心,從而得到學生的信任、尊重。學生的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當然老師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溺愛,各方面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不放過一點小錯誤,當學生出現問題后,班主任正確及時的引導,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錯誤,認識到“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讓他感覺到批評也是班主任對他的關心,這才是善愛。只有“嚴、愛”相濟,才能體現出對學生真正關愛。
4 活用一個“率”字
在學校里,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班主任就是學生一面鏡子,是一本書。學生會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會照本宣科。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老師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就現在我帶的一年級來說,學生年齡偏小,在家里嬌生慣養,只會接受別人的愛,卻從來不知道怎么去關愛別人,自私的行為很嚴重。每次打掃衛生課,學生們有的干、有的玩。筆者要求大家一起動手,有些人仍無動于衷。為了改變他們的行為,筆者天天和他們一起值日,邊干邊教他們怎么做,做什么,怎么合作干,怎么掃地,怎么排桌子。一步一步的教,一點一點的指導。在筆者的帶領下,慢慢的值日工作基本有了明顯的進展。平時看到教室哪里衛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筆者就親自去打掃,使學生不好意思再打掃不凈;如果班級地上有紙,筆者就彎腰撿起來,時間長了,學生也這樣做。工作上,從來就不遲到、早退,這樣學生也不好意思遲到。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筆者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自然起到了一個“率”字的作用
5 找準一個“引”字
管理班級,找準引導方法很是重要。筆者發現孩子們都很在乎一個小小的“表揚”,如果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性會被激發。有時候表揚是為了批評,我們經常見到,上課鈴響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這時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而且長時間靜不下來。如果點名批評,有些點不到名的同學,往往幸災樂禍;這時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守紀律,坐得好,不說話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立刻會仿效,班級秩序馬上會變得井然有序。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筆者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不但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而且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有人說:“要給人以陽光,你心中必須擁有太陽。”班主任是教育者、領路人,只要我們的班主任心中擁有太陽,洞悉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風細雨,定然潤物無聲。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就會做得更好,就會實現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參考文獻
[1]寧麗娟.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進行習慣養成[J].新課程(中),201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