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充滿藝術的工作。我們要真正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讀懂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巧妙、靈活的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和技巧,用我們的愛心、真心、耐心、良心去對待工作。
關鍵詞:親其師 信其道 包容 鼓勵 表揚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206-01
九年的從教之路,有喜悅慰藉,也有苦惱、困惑。且不說在學科教學領域里的酸甜苦辣,但就班主任工作中的諸多感受,便教我受益一生。
從上班的第一天起,我的心里就一直在“打鼓”。那段時日,真是茫然不知所措。因為自己畢竟也是一個比孩子們大不了幾歲的孩子啊!
當我還沒有徹底穩過神兒來的時候,學校領導找我談話。當時我真的有些忐忑不安。談話簡單明了,工作需要,讓我來擔任初一班主任,教兩個班的數學課。我最怕的,莫過于這個“幫主”的差事了。
從這以后,我便對“壓力”這個詞語,有了切身的感受和體驗,從而一度惶惶然不可終日。原因只有兩點,一是怕誤人子弟,二是怕忝為人師。
剛剛和孩子們接觸,現在回頭想一想,覺得很是可笑。做為我本身,著實帶有一些孩子氣。相互之間在彼此還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之前,免不了會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發生。
那是我第一次上主題班會課。當我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一雙雙明亮的大眼睛,盡管課前還算認認真真地備了課,但不知為什么,驀然間,異常緊張的我竟然在講臺上啞然失態,引起了孩子們的一陣哄堂大笑,弄得我非常尷尬。然而,孩子們的天性是純真活潑的。他們毫無拘束的向我發問,抑或以聊天的方式同我交流,倒緩解了我一時窘迫的心情。此時我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同孩子們發生的那些不大不小、磕磕碰碰的事情,至今使我難以忘懷。初中年齡段的孩子們,頑皮好動,自律能力不強,打架、斗毆之類的事情時有發生。起初,由于自己工作方法不當,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欠缺,又總是以家長式的身分自居,教育不足,訓斥有余,使得班級里的一些孩子一度總是尋機與自己“抗衡”,使我感到苦惱不堪。通過長時間的歷練與反思,我覺得對于學生來講,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之道,其中也蘊含著教育方式的真諦之所在。總是把自己當“管教”,對學生一味地呵斥、訓誡,常此下去,只能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還會帶來事與愿違、適得其反的不良后果。我在不斷改變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修正自己。
“心理活動是學生行為的基礎,關注孩子的心理,才能使孩子們健康成長。”還孩子們一顆平常心,讓愛的每一縷陽光,透過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才能夠與孩子們共同成長。那是我當班主任工作頭半年的學期末,在一節期末復習課上,班上有一個男孩子,我叫他回答問題,他站起來后,一副膽顫心驚的樣子。回答問題時,除了他自己,別人根本聽不清他回答問題的聲音。可是他在課間那個“活潑”勁兒,簡直無法形容。課后,我問自己,我是不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過于苛刻、嚴厲了?為什么這個孩子在課上課下的表現會判若兩人?經過認真反思,在自己平日與學生接觸時,的確有讓學生感到望而生畏的言行舉止。一時間我恍然大悟:常此以往,勢必會嚴重阻礙孩子們的身心發展。
我明白了,班主任不能總是以“幫主”的氣勢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犯了錯誤,不是挖苦諷刺,就是訓斥批評,動輒一副包公臉,是真真要不得的。要使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與老師的交往走向正常化,還真是要還給孩子們一顆平常心。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寬容的心去包容每一個孩子。我比較注重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個別的、談話式的、嘮家常式的教育方法。對于“怕”我的一些學生,我總是在尋找著機會與他們談心—— 不單單是他們犯了錯誤時為解決問題的規勸式的說教,更重要的是要抓住他們沒有過錯而且心情愉悅的時候,鼓勵他們向我敞開心扉,海闊天空地同我“侃大山”。實踐證明,只要老師能夠堅持不懈地以平等、寬容之心去包容孩子,對孩子有愛心、有耐心,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至于令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都深感頭痛的“差生”問題的教育就更讓感觸頗多了。如何幫助他們丟掉“差生”的帽子,不再有更多的“問題”,這是一個擺在我們所有老師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我一直認為,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老師本身怎樣去面對這些被人們另眼相看的孩子們。“潤物細無聲”,才能“報得三春暉”。需要我們必須做到的是:在長期的關愛中去教育、教會每一個孩子,使他們勇于面對自己、正視自己,永遠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具體說來,開始的時候,不要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哪怕是在他們的學習生活當中有一點一滴的良好表現,都要給以及時的鼓勵與表揚。這是教育和轉化所謂的“差生”的一個良好的開端,一個新的起點。2006年,那是我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二個年頭。我的班上有一個男孩兒,平日里特別頑皮、好動,學習上也不求上進。班里一有個“風吹草動”,總是少不了他,算是一個“老大難”。這個孩子的優點是:心地善良,天資聰穎。最讓我感到頭痛的是,和大多數獨生子女一樣,特別驕縱、任性。我擔任班主任時,盡管同他的家長保持經常的溝通,同他本人也進行過無數次的“交鋒”,他的表現還是一如繼往,不盡人意。老師們對這個孩子的評價是:“孺子不可教也!”在這個孩子身上,我也曾經感覺到沒有“回天之力”了。這個孩子的秉性不壞,很有靈氣。真的對他放棄的話,從良心上是說不過去的。回想過去一年來在他的身上我所做過的努力,大多是“勞而無功”的。除了訓斥、批評與諷刺挖苦,再也沒有一點其它“整治”的辦法可言了。因此,我嘗試著在他的身上,通過發現閃光點,來激發他成長與進步的激情。當他有了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加以鼓勵和表揚,并同他拉近距離,促膝交談。同時,一改過去那種強硬式的教育方法,以愛生如子的教育行為,把愛的陽光雨露灑向他的心田。逐漸地,他似乎感覺到,老師對我的關愛之情,是真心實意的,從而大大增強了自信心,其平日里的各方面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隨著時光的推進,這個孩子無論是在班級里各方面的表現,還是學業成績的提高,都有了可喜的變化。初三順利地考上了市重點高中。
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深感,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充滿藝術的工作。一路走來,坎坎坷坷。有欣喜,也有困惑。但我堅信:如果我們能夠真正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讀懂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巧妙、靈活的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和技巧,用我們的愛心、真心、耐心、良心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就一定會在我們教育百花園里,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孔小紅.淺談班主任工作管理[J].中學教學參考,2011(12):117.
[2]劉佳.管理案例—— 班主任心得[J].學周刊,20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