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傳記作者們從捷克語里重新發現了“卡夫卡”一詞的意義,人們就習慣于把這位作家的名字、甚至是他本人的文學形象和烏鴉聯系在一起。碰巧,卡夫卡本人的筆記里有一段關于烏鴉的論述:“烏鴉們宣稱,僅僅一只烏鴉就足以摧毀天空。但對天空來說,它什么也無法證明,因為天空就意味著烏鴉的無能為力。”對于卡夫卡的主角們來說,這似乎是他們遭遇的一種隱喻,只不過他們面對的并不完全像是一件望不到邊的物體,而更像一堆復雜、模糊的障礙物。當他們試圖了解、躲避甚至挑戰其規律時,他們遭遇的不是失敗,而是一系列更似是而非的東西。
當我們踩在卡夫卡走過的道路上,談起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時,可以不約而同地在腦子里描繪出一群七零八落的城堡或是一片迷宮般的法院;我們還可以信手拈來般地、甚至自嘲地用“典型的卡夫卡式”來描述K們的遭遇。有人為“卡夫卡式”提供了一種定義:“你進入了一個超現實的世界,你所有的控制模式,所有的計劃,所有你選擇自己行為的方式,都徹底崩潰了。你發現自己在對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與你對世界的認知相違背。你不放棄,不倒下,也不死去。你去盡一切力量與之斗爭。但是毫無疑問你會失敗。”但你最終會意識到一點,即你所面對的世界未必就那么的超現實。早晨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這樣的事大概只曾經發生在格里高爾·薩姆薩身上,但兩個冷漠的陌生人把你叫醒,莫名其妙地告訴你,你被捕了,這件事對于太多人都不陌生,對更多人來說甚至不意外。
終其一生,卡夫卡忙于和世界戰斗。在這場戰斗中,他不斷地幫助他的對手,而從中獲得了他要求的孤獨。現在他在書架上看著你——試著想象一下他疲憊而寬慰的笑容,再想想他生活過的,你正生活在其中的這個操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