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尼邁耶是弧線大師,他用鉛筆輕描幾下,數噸重的水泥和鋼鐵就會彎曲變形。他給現代建筑注入了運動,他發明的那個版本的現代建筑既具表現性又有誘惑力,顯然不是功能性的,卻又顯然區別于包豪斯那種德國式的玻璃盒子。按諾爾曼·福斯特的說法,巴西利亞這座尼邁耶為之貢獻了最重要的建筑物的城市,“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像舞蹈那樣被編排出來的”。
他是歐洲或北美之外的國家里第一個獲得全球聲譽的現代建筑師。比包括他的同僚魯奇奧·科斯塔在內的其他人更勝一籌的是,他為自己的國家巴西賦予了一副現代的面孔。巴西利亞國民議會的雙子塔樓和上下顛倒的穹頂,及其王冠狀的教堂,通過電報和黑白報紙在偏遠的地區流傳,堪稱華盛頓白宮和國會山的更新版本:一個新的民主政權的白色紀念碑。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它賦予這個新生城市的,是一部迅捷而有力的神話。

作為一位制造形象的天才,他也難免常見的、為了外觀而犧牲功用的負面效應。他為尼泰羅伊設計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位于里約城外,是豎立在一根桿子上的一只飛碟,幾乎算是與藝術展示有關的最糟糕的空間——所有的墻都是斜的,弧線和玻璃都是錯位的。“這就是那個傻冒尼邁耶干的,”雷吉納·雷達(Regina Rheda)一部短篇小說中的人物這樣評價那座建于圣保羅科潘的巨大公寓樓,“跟他建的所有東西一樣,拍照片的時候很好看,住在里面可是糟糕透了。”
關于他有很多陳詞濫調,有些是想當然的,比如一再被重復的說法:他的弧線受到了他們國家山脈和女人的啟發,由此催生出一種對于懶惰的巴西的想象,它被看成是一片到處是來自伊帕內瑪、有著完美屁股的女孩的土地。在過去二十年里,對于尼邁耶作品的興趣有所復興,這也鼓勵其他的建筑師去想象他們能夠讓建筑物像桑巴舞那樣搖曳起來,而通常他們是想不到的。然而他遠不止是個制造形象的人。他也能夠創造出非常大膽的結構,他的建筑豐滿的弧線經常被賴以觸及地面的近乎不可能的輕盈性所平衡。它們既壯麗又活潑。它們有著豐富的空間,同時又與其所在場地構成呼應。
在巴西利亞,身穿古老制服的警衛人員站在他設計的、拋面反轉的拱廊邊,構成了一套似真似幻的、儀式感與未來主義的組合。他在鄉村建造的別墅可令景觀與植被自由穿透。
在圣保羅,他建造的大樓生氣勃勃,在一個意念堅定的商業城市里自成一派。在軍事獨裁者掌管巴西后的流亡期間,他在巴黎、米蘭和黎巴嫩等地都建造出令人信服的作品。他的編舞手法并不僅僅關乎外形,而且也牽涉到穿行其中的人們的行動。在他最好的作品中,你需要做的不僅是凝視他的創造物,而且也需要與之互動,參與到一出建筑與人們的行動構成的戲劇里去。
他最精致的小創意是巴西利亞伊塔馬拉蒂宮的一座寬闊的螺旋型樓梯,沒有欄桿或是明顯的支撐物,這就使得人們在從一層樓前往另一層時,總會留下些難以忘懷的印象。
伊塔馬拉蒂實際上是圍繞政府展開服務的一大片娛樂區域,而尼邁耶正是針對事件創制空間的好手。他自己在里約的別墅坐落于植物茂盛的花園里,是一座有著玻璃幕墻的隱蔽閣樓,作為聚會場所非常完美,反倒沒有什么家的感覺——生活空間被裝配在下面,毫無新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