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到天津征集拍品。有一天來了一位老先生,詢問賣不賣宋版書。工作人員在聊天中發現老先生姓翁,他在美國的親戚叫翁萬戈,有古籍藏書要出手。
聞聽這一消息,嘉德王雁南總經理親赴美國拜訪翁萬戈先生。翁萬戈夫婦已七八十歲高齡,住在山里,王總幾經周折見到了他們。據翁萬戈說,他2歲時被過繼來接手了這筆家藏。1930年代他從中國到美國留學,后來為躲避戰火則將藏書轉移到美國。
翁家哪里來的這些古籍藏書的呢?
原來,翁家祖居江蘇常熟。清道光年間,翁先生的先祖翁心存早年家境貧寒,不得已來到當地的一些藏書樓校勘書籍。好學的他借工作之便學習古籍知識,才學漸長,對版本、校勘、鑒賞等慢慢精通起來。翁心存后來做到了戶部尚書和體仁閣大學士。他的顯赫地位、過人才學,為自己藏書提供了很大方便。此時,正逢社會動蕩,藏書家的珍藏多有散出,翁心存乘機都出價買下。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書、翁同爵、翁同龢。翁心存死后,藏書多傳給了長子翁同書,翁同書與幼弟翁同龢關系甚密,情同手足。翁同書死后,將全部藏書傳給了翁同龢。翁同龢歷任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并且是同治帝、光緒帝的老師,他在原藏書基礎上又續藏了許多古籍。清末民初的中國有九大藏書家,翁同龢成為其中之一。
1904年7月4日,翁同龢去世,幾番轉藏,“翁氏藏書”最終傳到了翁同龢曾孫翁之廉手中。1919年,翁之廉過世,其中的部分精品便傳到繼子翁萬戈先生手中。1940年代,為防戰亂,翁萬戈將這批書帶到了美國。
1985年,“翁氏藏書”突然出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善本書展”上。其時,中國著名學者啟功和傅熹年先生正在美國,看到展品驚喜萬分。回國后,傅熹年先生將抄錄的“翁氏藏書”目錄復印給國內知名版本專家看,學者們斷定:“翁氏藏書”是已知海外惟一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書。這批“翁氏藏書”,計有80種、542冊,分別為宋代刻本11種、元代刻本4種、明代刻本12種、清代刻本26種、名家抄本、稿本27種。
嘉德巧遇了這批珍貴藏書。在美國,嘉德王總與翁先生談妥:這批藏書將參加2000年4月嘉德北京的春季拍賣。后來,嘉德公司給國家文物局寫了一個報告,聘請傅熹年先生起草了一份專家簽字、希望國家購藏“翁氏藏書”的聯名信。聯名信上落款的有著名古籍等文物研究專家任繼愈、季羨林、周一良、啟功、王世襄、朱家溍、張岱年、傅熹年等12位老先生。
聯名信送到了國家文物局,局長簽了字,文化部部長也簽了字,于是,文化部開始向財政部申請專項資金。這時,首都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也聽說了,都想購藏。面對三家相爭的局面,嘉德公司請示了翁先生。翁先生表明:誰動作快就給誰!
2月27日,上海圖書館與翁萬戈先生達成協議,不通過拍賣,以協商轉讓方式將這批珍本入藏上海圖書館。同時將價格從原定的550萬美元拍賣底價降至450萬美元,也不再支付嘉德10%的拍賣傭金。
最終這批藏書被上海圖書館買去了。
2000年4月12日,上海方面一行10人到達北京,專門護送“翁氏藏書”至上海。所有“翁氏藏書”被分裝在7個大箱子中,在京滬13次列車包下了一節硬臥車廂。這節車廂由持槍特警護衛。4月13日上午11時,“翁氏藏書”運抵上海圖書館善本書庫。
2000年4月28日上午,一場隆重的“翁氏藏書”藏于上海圖書館的典禮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年邁已高的翁萬戈先生發來了他的賀電傳真件,上面寫到:“現在是我向上海市致敬的時候。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對這件事感到莫大的慶幸。我在這好似天涯海角一樣的美國東北山林間,夢想已經告別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斷續的懷念,但更為它們重返祖國,有說不出的無限欣慰。”
中國嘉德雖然沒能將“翁氏藏書” 上拍,也沒有得到傭金收入,但為國家古籍收藏和研究事業做了一件大好事!
時任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的季濤從1990年代中期就開始從事拍賣工作并獲得注冊拍賣師執業資格,1999年還被聘為注冊拍賣師執業資格考試命題組成員。目前任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拍賣術語標準化起草小組組長、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難得的是他不但精于業務,還擅長寫作,曾著有《拍賣師主持理論與技巧》、《當代北京拍賣史話》、《拍賣師主持教程》等書;參與編寫《中國收藏20年》、《中國收藏年鑒》、《中國拍賣二十年》、國家拍賣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拍賣通論》、《拍賣經濟學基礎》、《拍賣基礎教程》、《拍賣實務教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