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一次的上海之旅中,我遇到藝術圈有人不滿于民生現代美術館對《英國“007”歷史巡回展》征收120元門票的做法。一人向我抱怨說“中國的美術館是免費開放的,我憑什么要買這么貴的門票來看這次展覽?”對此我表示不認同,因為沒有人是被強迫買票的。“如果票價太高”,我說,“很簡單,別進去了”。
整個民生現代美術館布滿了“007”系列玲瑯滿目的展品,包括視頻、電影剪輯片斷、電影中的服裝、故事草圖、道具模型、汽車、飛機以及國際頂級的其他相關展品。我們暫且不討論這樣一個電影主題展覽是否屬于當代藝術展覽的范疇,我覺得有趣的是,作為一家私營美術館的民生現代美術館,給這次國際巡回展覽的門票定了個較高價。這會是一個好開端嗎?這會引領新的發展趨勢嗎?要是所有的私營美術館都開始收門票,情況又將如何?私營美術館征收高門票,是為了給大眾持續提供高品質的世界級展覽嗎?
此外,對于這樣一個國際水平的展覽,120元的門票真的貴嗎?現在在電影院觀看一場電影都要80-100元。難道美術館的展覽不比好萊塢大片或賣座動片更具教育及文化價值嗎?對于這場漂洋過海的臨時商業展覽,民生美術館賣出的真的是難以承受的高價票嗎?
實事求是地說,“007”展覽展品的安裝、運輸以及保險成本一定會非常高。盡管展覽主辦方和美術館老板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但還是有人抱怨美術館的收費有違道德。我不能認同關于“道德”的觀點,我也認為公眾普遍沒有充分認識到搭建一個世界級展覽的花費有多么高昂。因此對民生美術館的批評并不公平。我相信看過這次展覽的人在離開民生博物館時都會心滿意足,覺得這場“007”展覽值這個票價。
最終結果是有傳言稱此次“007”展覽實際上并未收回成本。民生美術館原本打算通過售賣“007”系列電影紀念品來填補展品運輸的高額成本空缺,可能還希望能稍有盈利。不用想也知道,民生美術館想僅靠售賣電影海報和印有“007”標志的陶瓷杯來收回舉辦這次展覽的高額成本是毫無可能性的。
有消息稱,民生美術館售出的紀念品和門票遠不能抵付舉辦此次展覽的高額費用。真實的情況是,民生美術館和“007”展覽主辦方在上海的展覽出現了虧損。只有雙方了解其中的真實盈利狀況,在我看來這并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民生美術館的組織者在上海舉辦展覽時做出的明智決定。我認為,民生美術館在鼓勵其他高質量的藝術展來中國舉辦巡回展覽方面帶了一個好頭。從觀賞者的角度來說,博物館高品質的展示效果、復古服飾的歷史內涵以及電影道具模型、視頻片段都為征收高門票費提供了依據。
我偶然意識到,今年夏天我所看過最棒的幾次展覽碰巧都是在私營美術館或者非傳統美術館舉辦的。我不禁疑惑這是否已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這里就以我跟別人在香港合伙創辦的杜爹利俱樂部為例。杜爹利俱樂部集美食和酒吧于一體。在開業之初舉辦了兩場世界級的藝術展。展覽期間,展品占據了飯店兩層樓的全部就餐空間。一樓入口處,20世紀中國頂級水墨畫展映入眼簾。全部藏品出自一位合伙人的父輩的收藏。這組藏品具有香港博物館級別的品質,也在當地頗具盛名。還特邀一名職業策展人從豐富的家族收藏中挑選展品。樓上舉辦的展覽主題更有特點、更前衛,屬當代藝術范疇,展出的是香港人不熟悉的藝術家創作的新潮肖像風格作品。包括南非、歐洲、美國的藝術家。有些藝術品雖早已名聲在外,但由于是首次來到香港展出,所以對香港的觀眾來說還是一次新奇體驗。總之,兩場藝術展都堪稱達到美術館的品質。展區設計并未采取飯店常用的墻壁裝飾形式,而是在入口處設置展覽引導服務,也可在網上了解更多詳情,配上策展人的解說,在一個非傳統空間里營造了一種更嚴肅、更具學術性的參觀藝術展的體驗。
還有隔壁的春天工坊是一個非盈利性藝術展廳,最近剛剛開業滿一周年。它位于一座工廠廠房的一樓,展區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我們毗鄰而立,同在香港島南面的香港仔地區。春天工坊最近舉辦了一系列新加坡藝術家張奕滿(Heman Chong)的講座,還推出邱志杰個展,每周組織藝術家及策展人講座,鼓勵藝術家參加居留項目以及電影作品拍攝工作。春天工坊還和鹿特丹的魏特德維茨當代藝術中心(Witte de Wit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合作開展客座主講人項目,邀請藝術家來香港和春天工坊做演講。
隨著私營博物館在中國、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以及美國,歐洲,南美各地迅速興起,這些新建的展館會為大眾提供何種風格和形式的展覽項目,不禁讓人翹首以待。眾所周知,展館的設計和建造以及對展館進行戰略性投資都是最容易完成的部分。等展館建成,燈光就緒,開始接待客人時,最艱難的莫過于將這樣高品質的展覽項目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維持下去。為保持展覽項目的鮮活性及其對看展人的吸引力,還需付出艱辛的努力。藝術展廳的無形資產包括展覽計劃、策展人的工作以及管理運作藝術展廳的專業知識,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軟實力”或“展廳的核心價值”。盡管展館的建筑設計與內部裝潢也頗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果缺乏對長期高品質展覽策劃的專注以及長期規劃,那么無論展館的實物形態有多漂亮,也不過是一堆水泥磚塊而已,毫無生機。更糟糕的是,這類藝術建筑還有可能被貼上“虛有其表”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