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島,藝術生一般都會選擇念青島六中,每年從這個高中會有大批的考生奔向全國的藝術院校,臧坤坤選擇的是一所省重點中學里的美術班,他的目標就是考上一所大學,即便不是美術院校。
考學
2004年高考成績出來了,專業課和文化課成績都不錯,臧坤坤被天津美術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同時錄取,因為既吃不了辣也坐不慣長途火車,他最終選擇了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在學校的時候,臧坤坤很勤奮,也拿了不少獎學金。2007年大三的時候,他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個展,從借場地到宣傳都是他自己一手操辦,他自豪地說,展覽在學校反響很好,來看的人也很多。后來那些作品被他從天津帶到北京,現在還放在他公寓里面,過了6年那些紙箱原封未動,他說,現在的他那種天馬星空的idea越來越少了。
對于畢業后的出路,臧坤坤在大學的時候就試著考過研,也曾經有過留校做老師的念頭,那時他覺得,當老師受人尊重,待遇好,還有時間創作和學習,他說,畢業后才發現自己其實挺天真的,完全不明白當老師沒有那么簡單,凡是涉及到制度、人事這些都太復雜。
北漂
畢業那年,正趕上2008年經濟危機 ,大批人面臨著失業,更別說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了。在許多年輕人眼里,北京意味著機會,尤其是對學藝術的人來說,北京的氛圍和圈子是別的地方不可替代的,就在這樣的一個蕭條的時期,臧坤坤只身一人來到了北京,和一個同學在通州租了一套房子,做起了北漂,那時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就專心畫畫,想試試看自己到底行不行。
現在他回想說,很多年輕人一畢業,都想來北京,都覺得這里地方大機會多,其實誰也不知道機會什么時候來,只有在這里生活過了,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和許多北漂的人相比,臧坤坤的要幸運得多,他還沒來得及體會擠地鐵是怎么回事,機會就來了。
來北京3個月以后,一個朋友介紹了一個西安的藏家,他買了臧坤坤創作的第一批畫,一共五六張,臧坤坤還記得第一張畫賣了兩萬多,2008年,對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10多萬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當時賣了一大批畫,把我樂壞了,起碼好長時間不用擔心經濟上的事情了,可以靜下心來畫畫了。”臧坤坤說,他十分感謝那個藏家,在他什么名氣都沒有的時候,那么看好他的作品,這給他很大的信心,那筆錢也給了他一顆定心丸,起碼不用為付不起房租發愁,現在看自己運氣還是挺好的。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說,其實也不能光說運氣,他是很踏實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作品,越努力才越幸運,手上一定不能停,一偷懶機會就更少了,運氣也會越來越差。“我自己也不是太相信所謂的好運氣這一說法,都是通過以前的積累才能達到了現在那種狀態的。”
簽約
賣掉第一批畫后,臧坤坤沒有馬上找畫廊來代理自己,當時抱著觀望的態度。2009年之前他很少賣作品,一邊創作一邊存畫,希望有機會能辦次展覽。
我問臧坤坤,你覺得別人的推薦重要嗎?他說,這個很重要。還有參加展覽,包括聯展,作為年輕藝術家,要讓別人看到你的作品。
后來就是朋友介紹,臧坤坤參加了林大畫廊的一次群展,參展的藝術家有1960年代的、也有像臧坤坤這樣的“80后”,作品從架上到裝置,風格形式各種各樣。他的參展作品是一件名為《無題》的作品,灰色的畫面上,24個空白畫框組成了一個“∞”的形狀,這幅畫是臧坤坤畢業以后創作的。他說,那時還挺有野心的,自己的作品是尺幅最大的。當時策展人朱朱正好來看展覽,看到了臧坤坤的畫,就問前臺要了他的聯系方式。2010年,臧坤坤在林大畫廊舉辦了一次個展,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在畫廊舉辦的正式個展,策展人就是朱朱。
這次個展之后,臧坤坤就和林大畫廊簽約并且合作至今,在2012年他又舉辦了自己的第二次個展。他說,和畫廊簽約之后,自己可以更安心的創作,操心的事情少了。這兩次個展,臧坤坤的畫都是在展覽之前就全部賣光了,烏力·希克也收藏了一件,后來收入了希克為香港M+美術館捐贈的一批作品中。
圈子
從青島到天津,再從天津到北京,臧坤坤的路走得比較順,也沒太讓家里操心。他在生活和性格上也比較獨立,所以他說自己朋友不算太多,也沒有什么所謂的圈子。平時經常和朋友們去踢足球、打桌球,聚在一起吃吃飯。他也參加各種展覽,每次都能認識不同的人,但是去多了,又覺得會影響自己的創作狀態。他也偶爾會去畫廊轉轉,和工作人員聊聊天,大家都叫他坤坤,愛和他聊天開玩笑。
作為“80后”,他也愛玩,歌唱得很好,會經常和朋友一起K歌;從眼鏡到鞋子,總是精心搭配,穿得很潮;每年,他都會去國外旅行,給自己放放假;他甚至還在家養了一只小鱷魚。
到了專心創作的時候,他就早上早早起床開始畫畫,到了晚上12點睡覺,不熬夜,作息規律,和上班族沒什么兩樣。臧坤坤很認真地說,我的畫都是一筆筆畫出來的,這個圈子是完全憑真本事的,沒人管你是官二代還是富二代,藝術是騙不了人的,畫面上少了一筆都不行。他感嘆說,藝術行業還是太難,藝術家這個身份,雖然自由,但是需要強大的自律和實力才有自由。雖然作品賣得不錯,但是臧坤坤坦言自己也有壓力,因為要一直去更新自己,推動自己往前走。他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更好的機構收藏,被更大的平臺認可。
那天和臧坤坤聊完,差不多晚上8點了,他說正好有個朋友來北京說,大家一起吃個飯吧。見面之后才知道,這個朋友是他的一個藏家,他們認識很久了,都叫她艷姐,人很豪爽,從西安過來,她也是798的常客,每次有新的展覽,畫廊都會把畫冊寄給她,她和圈內的很多藝術家和策展人關系也都很好。
在飯桌上,艷姐、臧坤坤還有林大畫廊的經理一妃聊著八卦和小道消息,談論著藝術圈里最近有什么新動態。艷姐說,坤坤就是我弟,她和坤坤說起自己家里的事,儼然一家人的感覺。每次艷姐來北京,臧坤坤都會陪她在798轉一轉,而他的一幅最新作品也被艷姐買走,搶在昊美術館前面。
吃完飯之后已經快晚上10點了,坤坤、艷姐和一妃又去了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那天晚上是屠宏濤的預展。在門口看到夏季風,臧坤坤打了個招呼就跟朋友們一起進場看展,看到屠宏濤也在展廳,朋友之間好久沒見都覺得很高興。
“哎,你這鞋不行,換雙好看點的”,臧坤坤和屠宏濤開著玩笑。在展廳看畫,臧坤坤很認真,有時會湊得很近仔細研究,當屠宏濤告訴他有幾幅畫鑲著是不反光的特殊玻璃時,他馬上很感興趣,說,以后我也可以用這個。那天晚上臧坤坤還認識了藝術家倪有魚,碰巧他的展覽也在蜂巢舉辦,而且臧坤坤還收藏過他的作品,第一次見面大家聊得都很開心。看完展艷姐問臧坤坤,明天要不要再來看展,他想了想說,明天要在家專心畫畫,最近效率太低了,到了10月份他又要參加一個展覽。
從2008年到現在,臧坤坤已經畢業5年了,當初上本科的時候班上有60人,現在專心從事藝術的不超過5個人,有些一畢業就選擇了別的行業。他開玩笑說,很少人走上藝術家這條“歧途”。我問他,現階段你算你們班比較成功了的吧,他反問我,什么叫成功?畫賣了錢,算不上什么成功,我也就是去菜市場不用關心這個菜是3塊還是4塊而已,物質這個東西,對年輕人肯定重要,但是夠用就行了,賺錢還是留到40歲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