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以來,債市整體走出一波“小陽春”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出乎了許多人年初的預料。
流動性是引領前兩月債市行情的主要原因。央行出于商業銀行春節備付資金的考慮,在節前通過大額逆回購等方式向市場注入了大量資金。同時,前兩月信貸規模快速擴張,外匯占款也快速回升,1月份達到創紀錄的6836.59億元。
在資金價格下行的帶動下,利率債和信用債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調,短端表現得尤為明顯。直至春節后,央行通過暫停逆回購和重啟正回購等收回流動性,資金價格才迅速回升,債券收益率也出現拐點,進入上升通道,顯示流動性對這一波債券行情的主導作用非常明顯。
此外,供需缺口較大對債券行情走好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前兩個月債券市場尤其是信用品種整體呈現供小于求的局面。一方面,諸多因素導致新發債券量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債券到期量較大,且流動性寬松局面放大了市場需求。較大的供需缺口推動債券收益率下行。
不過從3月份開始,流動性將很難再出現類似春節前極度寬松的局面。可以說,節前流動性寬松是央行為應對過節資金需求的有意為之,而近期以來,央行已開始回歸去年下半年穩健的中性操作風格,力圖維持資金面的緊平衡。
同時,外匯占款對前兩月流動性寬松也有重要貢獻。但1月外匯占款偏高有海外貨幣寬松因素,也有企業年初結售匯季節性高點因素,這些因素在2月份都開始消退。因此,流動性寬松局面在未來一段時間很難延續,債券市場由流動性帶來的利好行情告一段落。
再從債券市場供需缺口看,市場呈現供給端逐步走強和需求端走弱的態勢。預計3月份利率債發行規模約為2500億~3000億元,超過到期債券規模;信用債凈發行量也將在2000億元左右。債券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初步確立,近期很難再現一級市場帶動二級市場收益率下沉的行情。
展望后市,影響債券市場的焦點將轉移到經濟基本面上來。從近期高頻數據看,預計1~2月份經濟增長速度略遜于去年12月,CPI將出現小幅回升。因此近期基本面因素對債券市場不會構成太大影響,債券市場處于震蕩觀望期。如果把眼光放長,今年宏觀經濟整體將處于復蘇回暖階段,CPI由于國內外因素的推動將重回3%以上。而政府換屆后投資的增長將帶動信用債進入發債高峰,信用債市場面臨較大的供給壓力。因此今年債券市場將是利空力量占主導。
建議配置類資金近期可適當減緩配置節奏;交易類資金可降低杠桿,縮短久期,在一些短期市場變化中尤其是經濟數據公布的窗口期捕捉機會,但整體上應保持謹慎的操作風格。
申銀萬國首席債券分析師屈慶:“寬財政+緊貨幣+寬融資環境”的組合,將有效避免過去那種為了控貨幣,必須控信貸,導致經濟下滑的后果。在這個組合下,信貸擴張會比較平穩,而寬融資環境使得企業并不會缺錢,只要企業有資金需求,都可以通過非信貸的途徑獲得資金。
但是,這個組合對債券市場并不是好事情。一方面貨幣偏緊,會導致資金利率回升。另外,寬融資環境使得企業會選擇更多的利用非信貸的途徑融資,增加了債券的供給。即使發債條件嚴格,企業也可以通過類似資產證券化,信托等非標準化的債券產品來融資,進而加大市場的產品供給的壓力。
南京銀行:信用產品與資金成本之間的套利空間不斷縮窄,且與同業資產套利、票據套利相比已不具有優勢,不同等級之間利率的粘合也表明市場對于風險有過度透支的跡象。一二級市場利率也在不斷收窄,在資金推動行情下,隨著各方利率的下行并逐漸進入均衡狀態,市場投資者均進入微利時代。市場獲利空間的狹窄意味著利率風險的集聚,3月份供給量的上升對于目前市場局面影響巨大,未來加上市場關注熱點可能從資金面轉移,對整個信用債操作均構成不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