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績下滑遠超市場預期,凈利潤下滑40%”,中國人壽(下稱“國壽”)2月底發布的2012年度業績預告刺痛了眾多投資者的神經。
國壽將業績下滑的主因推到資本市場身上。
而行業分析師一致認為,保費收入增長乏力也是重要原因。以最近數據為例,國壽保費收入1月份就同比下滑5%。
針對下滑的原因,《投資者報》向國壽品牌宣傳部門發送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國壽方面尚未給出合理解釋。
2012年凈利潤下滑40%
國壽在最近發布的一份提示性公告中稱:“經本公司初步測算,預計2012年度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1年同期下降40%左右。”
盡管公司凈利潤下降已是市場共識,但40%的降幅還是大大超出市場20%~30%的下降預期。國壽2011年歸屬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83億元,由此測算,該公司2012年凈利潤將在110億元左右。
對于下滑的原因,國壽的解釋與發布2012年三季度業績時的解釋一樣:“本公司2012年度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資本市場持續低位運行導致投資收益率下降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的影響。”
但是這是所有機構共同面臨的市場環境,并不是國壽一家的問題。“(國壽)全年凈利潤增速略好于中國太保,弱于新華保險和中國平安。”申銀萬國分析師孫婷認為。
除了股市下跌導致的投資收益下降和資產減值的增加,其“保費收入增長乏力,承保利潤率也不令人滿意。保險本源業務和投資業務的雙重打擊導致利潤同比下滑。”中銀國際分析師袁琳認為。
保費收入增長乏力
從全行業來看,壽險保費收入增長和產險相比明顯滯后。
1月份,中國太保產險保費收入為85 億元,同比增長25%;中國平安產險保費收入為115 億元,同比增長19%,平安、太保產險保費增速均高于12 月份。
從4家上市保險公司1 月壽險保費收入來看,僅平安壽險保費增速上升,收入257億元,同比增長22%;而太保、國壽、新華的壽險保費增速均呈環比下滑趨勢,且出現負增長。中國太保壽險保費收入111億元,同比下降9%;國壽保費收入468億元,同比下降4.68%;新華保險保費收入119 億元,同比下降10%。
上海證券估計1 月份人身險保費增速與上市公司情況接近,可見壽險行業2013年開年業績不佳。
“我們判斷,我國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混業經營發展趨勢對壽險業的壓力將逐漸體現出來。”上海證券分析師劉洋認為。
新的一年,國壽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公司2013年面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保費收入的增長。1 月份公司沒有實現‘開門紅’,考慮到公司今年滿期給付的壓力比較大,因此未來保費收入如果不能實現增長,公司的資產規模可能面臨下降。我們預計未來公司將重點放在規模增長上,只有當資產規模恢復適度增長后,公司的策略才有可能更加注重價值。”袁琳認為。
恢復資產規模增長,勢必要加大銷售,2013年的銷售環境難言樂觀。
“2013年壽險保費增長和價值增長均面臨壓力。國壽面臨近千億元滿期給付,保費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因此2013年將主要銷售繳費期在五年及五年以下的保單。但由于高利率環境無顯著好轉,營銷員增員難度依然很大,投資收益欠佳,投資型保險產品吸引力無法提升等原因,2013年銷售環境仍較為惡劣。”袁琳認為。
“泄露門”反映銷售混亂
對保險業來說,銷售環境惡劣不僅僅是由于高利率環境的壓力,根源還是在于其自身銷售混亂。
國壽至今還陷在“泄露門”事件中無法自拔。
2月底,一位網友稱,在國壽注冊汽車救援卡時,無意中發現國壽合作網站——“眾宜風險管理”的搜索信息欄中可以隨意查找出所有投保人的信息,包括險種、手機號、身份證號、密碼等。
“眾宜風險管理網”主要業務是提供救援,上面主要是購買各類意外險的客戶,該網站與中國人壽是合作關系。
隨后有網友跟進查詢,發現共有近80萬條投保人信息。
當下,個人信息泄露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像國壽客戶信息如此大量、徹底的泄露卻不多見。
對于保單信息泄露一事,國壽承認屬實并致歉,但聲稱原因是由于“眾宜風險管理網”系統升級失誤造成的資料外泄,并否認公眾質疑的其網站、核心業務數據與“眾宜風險管理網”存在互動通道。
這樣的解釋略顯蒼白,據此前媒體報道,網站中泄露的多位投保人大多數都在成都購買過飛機意外險,購買意外險之后,客戶資料立刻就上了與其有“合作關系”的網站,如若沒有互動通道,怎么能如此快速?
這類問題的發生,從側面反映出國壽在銷售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從被消費者投訴情況也可看出一二。
根據保監會通報的2012年保險消費者投訴情況,國壽被投訴件數在人身險公司類中最高;將產險投訴合計在內,國壽則以2277件的投訴量居首。人身險投訴件數位居第二的平安壽險遭投訴1431件,產險被投訴第一的人保財險為1890件,都遠低于國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