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已經募集結束,產品后續還會有,但具體什么時間再發,是否以集合信托形式,尚不確定。”2月4日,昆侖信托·中國信達固定收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六期被掛上官網,而據昆侖信托銷售客服介紹,項目非常熱銷,沒幾天就賣完了。
募集逾9億元,預期收益率只有7.3%~7.5%,卻如此走俏,在業內看來,多半是因背后機構的“強強聯手”,此產品的推出正是去年10月中國信達和昆侖信托啟動首輪合作的延續。
隨著金融機構跨行業協同業務的深入開展,四大資管公司通過與信托公司建立戰略合作,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將成為未來的新方向。
昆侖、信達高調聯姻
“18個月期產品收益率不足8%,收益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信達資產在里面有間接的增信,或是兩家金融機構找到了成本較低的銀行進行代銷。”某資管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昆侖和信達的高調合作引起了業內人士關注。
據了解,2012年10月19日,中國信達總裁臧景范、昆侖信托總裁王亮、信達投資董事長李德燃、信達資本總經理肖林齊齊出席了寧波秋實投資管理合伙協議簽約儀式,這也是中國信達和昆侖信托的首次合作。
合作中,寧波秋實投資管理合伙企業將作為由中國信達和昆侖信托共同參與的投資管理企業,基金采取債權投資方式,運用于昆侖信托和中國信達共同認可的優質項目。
昆侖信托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產品已發至第六期,之前幾期以單一資金信托為主,單一資金信托業務的信息無需公開,具有完全的私密性,合作系列之后會否再發集合產品,要根據業務組和整個基金的資金投向、募集方案等。
根據信托資料,受托人以A類有限合伙人(LP1)身份按照合伙協議約定將信托資金用于認繳寧波秋實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秋實基金”)出資份額,參與合伙企業對外投資。
每一期信托單位資金對應秋實基金對外投資的每個單體項目,而第六期信托資金對應的單體項目為秋實基金投資的“海淀商業區”項目。
此外,秋實基金50億元的注冊資本,即便是在房地產基金領域,亦屬于超大型規模。
以合作控制風險
“如果信托公司風格保守,找大公司合作,自然比較安全,產品有限合伙模式并沒有創新,此前國開金融、中海信托、昆侖信托等參與的‘開元城市發展基金’,主要從事城市土地規劃、土地的一級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也與此類似。”一位信托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無獨有偶,今年1月29日,中投信托聯手華融資產北京分公司、民生銀行總行營業部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而此次簽署,是中投信托與中國信達浙江分公司開展全面合作之后,與資管、銀行合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擬在不良資產業務、重大項目、現金管理計劃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在業內看來,與以往信托公司直接面對項目不同,昆侖和信達的合作加入共同管理的基金,等于多一道風控,利于信托公司控制風險。
“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信托業務確實遇到一些風險,風險個案不斷,實際很多風險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化解和收購。而新一年,控制風險成為主題,信托以合作控風險不失為一個良性策略,哪怕會在信托報酬、利潤上有所損失。部分大型資管公司近年也在探索此類合作。”上述信托人士表示。
據悉,通過為信托產品提供增信與兜底服務,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利潤大幅增長。兩類金融機構協同,使得面臨兌付洪峰時信托公司風險得以緩釋,AMC(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轉型也借機走上軌道。
業內預計,這種金融跨行業協同的理念,在資管新政時代必將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為各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AMC借道涉足財富管理
“信托和資管的戰略合作,對于信托,是控制風險的模式;對于AMC,通過信托模式去涉足財富管理,不再局限于不良資產收購這個傳統領域。”信托實務專家唐琪對記者說。
“與以往資產管理公司只是為信托公司處理不良資產相比,這是一種雙向提供項目的模式。”啟元財富產品經理范曜宇告訴記者。
AMC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進行正常資產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沒有金融機構許可證;另一類專門處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持有銀行業監督委員會頒發的金融機構許可證。信達、華融屬于后者,位列國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中。
戰略合作使AMC進一步介入到信托產品的初始設計中,通過構架基金子公司模式,聯合信托、AMC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金融跨行業協同式開發的全新模式。
而隨著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啟動股份制改造,開始走市場化的道路,四大資管幾乎都從單一處置銀行不良資產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成功轉型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化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唐琪認為,四大資管的主業是不良資產收購,不可能拿大量資金去投新項目,不過,通過基金管理者的身份,借道做財富管理,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