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達宏利基金公司(下稱“泰達宏利”)正在迎來新的高層變局。
陪伴公司從泰達荷銀過度到泰達宏利,連續擔任兩任總經理的繆鈞偉正準備離職;而參與過公司籌建的元老,連續8年掌管泰達宏利精選的劉青山被擬定為總經理。
2月3日,泰達宏利發布公告稱,劉青山不再擔任泰達精選股票基金經理,由基金經理梁輝擔任,公告同時發布了離職原因為“工作安排”,這佐證了市場對總經理離職及人選的猜測。
對此,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泰達宏利投研部門多位人士并沒有否認,至于官方答復還需要等公告。
繆鈞偉可能投奔券商
去年年底,有關繆鈞偉離職便開始在坊間流傳。
《投資者報》記者獲悉,繆鈞偉離職的確是在那時公司董事會上定下來的,由于交接等原因,他同意再擔任三個月總經理。至于他的去向,知情人士透露,可能離開公募投奔券商。
公開資料顯示,繆鈞偉于1998年10月至2003年2月任證監會基金部副處長,2003年3月至2006年8月任海富通基金公司副總經理,2007年2月起任泰達宏利(原泰達荷銀)總經理。其擔任泰達宏利總經理六年,三年為一個任期,剛好是兩屆。
2007年至2012年,上證綜指大起大落,公募基金行業資產規模也大起大落。這期間,泰達宏利股權發生了一次變更,外方股東由公司外方股東荷銀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變成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在繆鈞偉的任職的六年里,泰達宏利基金份額一直比較穩定,但在整個行業的占有率大幅下降。
Wind數據顯示,2006年末,公司基金總份額為148億份,資產總規模為191億元,行業占有率為2.23%;至2012年末,基金總份額為254億份,資產總規模為245億元,行業占比下降至0.88%。
繆鈞偉“掌門”時的泰達宏利,整個公司的決策層雖然旨在把公司做強做大,但在發展方面,一直在做一個抉擇:舍棄業績拼規模,還是業績先行?
每一次,都傾向于后者。出自證監會基金部的繆鈞偉經常出席一些論壇,差不多每次演講,核心都是從為持有人賺錢引申出來。
事實上,公司也大體做到了。泰達宏利旗下的基金業績一直比較穩定,且長期業績非常優秀。據Wind數據,最近三年,泰達宏利旗下多只主動管理型基金進入行業前1/5,包括泰達宏利效率優選、泰達宏利市值優選、泰達宏利成長、泰達宏利品質生活、泰達宏利風險預算、泰達宏利紅利先鋒。
其中泰達宏利紅利先鋒排在189只股票型基金第一位,最近三年的業績高于王亞偉曾經管理華夏大盤及華夏策略。
泰達宏利的員工常以自己公司的業績為傲,但談到規模,卻底氣不足。另外,在平和的公司文化里,泰達宏利在繆鈞偉掌管的六年,是少有的團隊穩定的基金公司,這是業績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耐得住性子”的劉青山
劉青山比繆鈞偉早到泰達宏利,鑒證了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其與王亞偉、范勇宏是同事,任職于華夏證券,并參與籌建華夏基金公司,從事投資研究工作。
2001年劉青山從華夏基金離職,并參與籌建湘財合豐基金公司(泰達宏利前身),歷任研究部負責人、基金經理、投資副總監、投資總監兼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
這期間,公司股權多次變更,公司名字也由湘財合豐到泰達荷銀再到目前的泰達宏利。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9日,泰達宏利精選股票成立,劉青山自該基金成立起就擔任基金經理至今,是業內管理單只基金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基金成立至今總回報率為382%。同期,上證綜指上漲了68%。
《投資者報》記者曾在電話中采訪過劉青山,因其太過低調,終未曾具名。
劉青山認為:“投資這個行業,活得長比活得好更重要,因為只有活下來,才會活好。”對這句話,他的同事也評價道:“與水平相當的基金經理比,他的投資風格真不太明顯,是屬于耐得住性子,一點一點做業績的那種。”
作為投研團隊領軍人物,劉青山的這種風格也滲透到泰達宏利的投研管理之中。
分析人士認為,對泰達宏利而言,選擇從初創時期就加入公司的劉青山擔任總經理,相比在公司之外尋找總經理,從團隊穩定以及業績、文化的延續上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