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學界對于控制權的法律性質主要有四種觀點,即支配權說、抗辯權說、債權請求權說、以及形成權說。本文支持形成權說,并從法理層面、立法層面、制度層面來進行闡述其合理性。
關鍵詞 控制權 形成權 控制權制度
一、控制權的涵義
《鹿特丹規則》第十章以專章形式對控制權進行了規定,但沒給出確切定義,筆者參考了相關公約規定,結合第十章的內容,并考慮到海上運輸所固有的特點,認為控制權是指根據公約規定按照運輸合同,控制權人所享有的,在承運人責任期間,向承運人下達與貨物有關的但不構成對運輸合同的修改的指示的權利和變更收貨人、改變交貨地點的權利。
二、控制權是形成權的合理性
1、法理層面
從法理層面上講,應當將控制權認定為形成權。在海運領域引入控制權制度主要是為了解決買賣合同和運輸合同的沖突,保護買賣合同中賣方的利益。在國際貨物貿易中,運輸合同簽訂后,賣方常常面對不可抗力、情勢變更和買方違約等情形,如果貨物仍按照運輸合同約定交付給收貨人,賣方就會受到很大的損失。而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承運人并非買賣合同當事人,其僅根據運輸合同或運輸單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不受買賣合同的約束。因此,為使賣方依據買賣合同對運輸途中的貨物的權利得以實現,在運輸法中規定控制權制度成為當然的需要。由于海上運輸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這種控制權必須是一種比較“強勢”的權利,否則承運人將貨物將給買方,賣方將處于財貨兩空的境地。而形成權正好滿足這一要求。形成權乃私法上之利器其效力很強大,僅須依權利人自己一方之意思表示即可使既有法律關系發生變更的法律后果。
2、立法層面
從立法過程上看,也應認定控制權為形成權。在《鹿特丹規則》文書草案初稿(A/CN.9/WG.III/WP.21/Add.1)第11.1 規定貨物控制權意味著運輸合同項下在第4.1.1 條所定的責任期內就這些貨物向承運人下達指示的權利。這種向承運人下達指示的權利包括以下幾種:(1)下達或更改不構成對運輸合同進行修改的指示;(2)要求在貨物到達目的地之前交貨的權利;(3)用更換收貨人的權利;(4)與承運人就修改運輸合同達成協議的權利。其中第(4)項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否定控制權是形成權的有利證據。但在A/CN.9/WG.III/WP.32—《鹿特丹規則》文書草案,秘書處的說明這一版本中,把第(4)項這樣的短語放在第11.1 款的起始語中。從A/CN.9/WG.III/WP.81-《鹿特丹規則》草案這一版本中將第(4)項徹底刪除開始,以后的草案版本都舍棄了第(4)項,《鹿特丹規則》的最新版本A/CN.9/XL.1/CRP.9在對待第(4)項的態度上也是如此。正如A/CN.9/WG.III/WP.32版本的腳注180所說的那樣:第(4)項(現為(d)款)應當刪除,以保持控制方可能對承運人下達的任何指示的單方面性質。
3、 制度層面
從制度層面上看,控制權也符合形成權制度的特征。首先,控制權具有不可抗拒性。控制權人有效行使控制權后,承運人就必須根據控制權人的指示的約束,服從控制權人行使其權利,并承受控制權人對法律關系進行改變的法律后果。其次,控制權也無侵害之可能。控制權產生于控制權人向承運人作出指示之時,控制權在未行使時僅為一抽象的權利,他人無從侵犯,而控制權行使時又無須他人的協助,所以控制權無論其存續還是行使都不存在被侵害的可能性,并非侵權行為的客體。再次,控制權無相對義務觀念存在,僅須經由權利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使法律關系產生變動,并不需要義務人的介入,因此無相對義務觀念存在。至于承運人根據控制權人的指示行事不是在履行控制權的義務,而是在履行變更后的運輸合同的義務。控制權的效果在于變更運輸合同,這并不需要承運人的協助。
4、海運領域控制權制度的存在和行使
將控制權認定為形成權,并不會發生“極易損害海事運輸合同關系的穩定性,損害承運人和同航次其他托運人的利益”,事實上,形成權的存在和行使是有其合理性要求的,根據有二:一是,相對人的事先同意,如事先在合同中約定了一定條件下的解除權,既然同意,就要服從形成權人意志,并接受由此而帶來的法律后果;二是,法律上的規定。法律這樣規定的原因很多,如對因欺詐或脅迫而訂立的合同,受欺詐和脅迫的當事人之所以可以行使撤銷權,是為了保護表意人的真正意思表示;而法定解除權則在于反映可歸責于他方的給付困難;法律對合同終止權的規定,則是為了讓當事人相對容易接受那些無限期的或受到干擾的長期債務關系的約束。可見,形成權的存在一般都應具有一定合理性,非憑空而強加于相對人。同樣,海運領域的控制權的存在和行使也是需要其合理性的。《鹿特丹規則》第52條第1款規定:承運人應執行第50條述及的指示,須滿足以下條件 (a) 發出此種指示的人有權行使控制權;(b) 該指示在送達承運人時能夠按照其中的條件合理地執行;并且(c) 該指示不會干擾承運人的正常營運,包括其交付作業。第52條第2款:“在任何情況下,控制方均應償還承運人勤勉執行本條規定的任何指示而發生的合理的額外費用,且應當補償承運人由于此種執行而遭受的滅失或者損壞,包括承運人對其他所載運貨物的滅失或者損壞而承擔的賠償。”
參考文獻:
[1]鹿特丹規則.A/CN.9/XL1/CRP.9 27 版本.
[2]郝靜.國際海運貨物控制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國際經濟法方向)法學碩士學位論文.
[3]司玉琢.UNCITRAL運輸法(草案)難點問題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3(3).
(作者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丹東海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