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程序性裁判是更多的出現在刑事訴訟之中關于程序性問題和部分訴訟活動的討論,它是保持法庭公正審判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對處在司法體制轉型的重要時期的中國更是體現司法公正與正義的必不可少的內容,本文主要通過對程序性裁判的背景、意義、概念、表現及其改革方向談一下個人的鄙見。
關鍵詞 程序性裁判
一、司法公正背景及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現階段《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人格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法條寓意很明顯即只有法院才可以對發罪嫌疑人的罪與非罪、罪輕罪重做出判決,這是法院對犯罪嫌疑人實體權利的裁判。顯然,這只強調了法院或者司法機關的實體性裁判的權利,并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對程序性裁判的要求和界定。在司法實踐中,由于才長期以來過于重視對案件事實的調查和法律適用問題的查究,造成了我國重實體而輕程序的司法問題,無論是在刑事偵查階段,還是在庭審階段,無論是導致公民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剝奪的強制性措施,還是會使公民隱私、住宅、通訊自由等受到侵權的強制性偵查行為以及警察、檢察官甚至法官訴訟行為是否違反程序法,都沒有被納入法院司法審查的范圍,在法治社會日益發達、實體和程序并重的改革浪潮中,勢必會對司法裁判權的不全面性和內容的不完整性提出新的問題,對司法的權威性造成一定沖擊,為了完善司法裁判權,使其功能得到實現和發揮,使司法裁判活動更加符合司法權設計之初衷,更是為了保障當事人的權益,真正做到保障人權,司法裁判制度之中的程序性裁判機制的完善和構建勢在必行。
二、概念及表現
學術界近幾年來對程序性裁判的定義層次不齊,也沒有形成一個準確的概念,無法統一界定,但筆者認為程序性裁判是指法官依據職權或根據控辯雙方所提出的程序性申請,就案件的訴訟程序問題所作的裁判活動。程序性裁判不僅存在于庭前的偵查活動、一審程序之中,而且還存在于 的二審程序之中,其主要表現為:(1)在偵查階段,法院不僅只對強制措施中的逮捕做出決定并交付公安執行的權力,而且還要對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做出的其他強制性措施如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的決定、執行以及變更進行司法審查,以確保控方在偵查階段無程序上的錯誤,保證庭審順利進行;(2)在一審程序中,法庭不僅要對案件的事實情況、雙方提出的證據問題以及如何使用實體法律問題作出實體性的裁判,而且還要對控辯雙方提出的程序性問題進行當庭處理,如辯方對控方出庭人員的異議,對控方某一證據問題或者程序適用問題提出異議,或者辯方對某一訴訟行為是否合法提出異議等等,只要是與實體不同的又是必須審查的都可以認定為程序性裁判問題在一審程序中的表現,可以說在一審程序中的程序性裁判問題主要是針對控辯雙方在程序方面的異議以及控方的訴訟行為是否合法而進行的;(3)程序性裁判在上訴程序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案件一經上訴,上訴法院就會首先對一審法院的認定事實、法律適用以及與此相關的訴訟程序問題進行審查,而且訴訟程序是重點審查方面,包括審判過程的審查和裁判結論的審查,從而糾正一審法院因為違反法定程序侵犯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情況,同時,對于辯方的程序性申請不予受理或者沒有做出公正判決的情況也予以糾正,只有這樣才能使上訴法院通過重新審判做出新的、公正的裁判,才能使程序性裁判成為法院審查檢控方的追訴活動以及上級法院審查監督下級法院程序及實體權利的法定方式,促進程序性爭議得到公正、透明的解決。
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工作人員對程序性問題還是不夠重視,對程序性問題得過且過要么就是只加以簡單的處理,要么更本不予哭會,而很少像對待公訴案件的實體問題那樣舉行專門的司法裁判活動,所以在訴訟程序中和處理控辯雙方的程序性爭議方面幾乎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權,這是極其容易由于程序的不公正給當事人造成權利得不到保障和救濟困境的,程序性違法得不到有效制裁,進而導致整個刑事訴訟程序無法得到實施。這正如有名的短板效應,由于程序性裁判這塊短板,致使整個司法體制之效應得不到有效發揮。
三、程序性裁判機制的構建
針對目前我國司法制度的狀況,我們應該引進強化對程序性裁判制度的重視,筆者看來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求司法職業者轉變觀念,徹底從實體中走出來,全面樹立程序正當、程序與實體并重的觀念,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等所有與此相關的法律職業者都必須學習英美法系的程序正當主義,從概念、實質及做法上全面學習其精髓,在這之中關鍵最重要的還是要求法官做到在法庭上時刻保持中立的態度,給以空辯雙方更多的辯論自由,從程序上保障當事人的話語權,做到公開、公正、公平、透明;其次,在改善執法環境的基礎上,程序性裁判機制的建立必須以程序性申請為基礎,即控辯雙方一旦任何一方提出程序性審查的申請,法院應當受理,并按照相關程序性的規定作出公正的裁決,具體而言,法院受理之后程序性裁決程序的啟動,法院就應該作出專門的程序性裁決,為此,法院就應該組織專門的程序性聽證會或者其他更為方便、透明、公正的方式,控辯雙方同時出場參與,進行陳述和辯論,確定相關問題,所有這些程序都舉行完畢后,法院才能做出最后的裁判;最后,如果雙方有任何一方覺得裁判不夠公正,都可以向上級法院提出程序性的上訴,這也是對程序性裁判問題的救濟程序,也就是說要把程序性裁判和實體性裁判一視同仁的對待,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忽視程序性裁判的現實問題,真正做到實體與程序并重,保護當事人的權利,保障司法的公正。
參考文獻:
[1]陳瑞華.問題與注意之間[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