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檢察公訴工作運用量刑建議加強訟訴監督的預期效果、面臨問題和建議做法。
關鍵詞 自由裁量權 法律監督 量刑建議
公訴案件推行量刑建議,從理論上講可以進一步強化檢察機關的刑事審判監督職能,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促進量刑程序公正公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高檢院和最高法各自對量刑建議和量刑規范化等開展司法改革,缺乏統一的規則,導致各地做法不一。如檢察機關沒有制定明確具體的量刑規范程序,影響了量刑建議的效果。對此筆者就量刑建議工作提出自已的粗淺思考,與大家商榷。
一、開展量刑建議的預期效果
一是可以促進刑事審判的公開透明,強化量刑程序的公平公正。以往公訴案件,對被告人判處何種刑罰、多長刑期由法官自由裁量,極容易導致“同案不同判”的情況發生。推行量刑建議制度,可以實現檢察機關對法院量刑自由裁量權的監督,對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權起到事前監督和預防作用。量刑建議將量刑辯論納入刑事審判程序,使量刑程序轉變為控辯審三方的公開抗辯和裁量,法官在充分聽取控辯雙方意見后作出裁判,從而確保實現量刑的公開、公平、公正,增強司法裁判的公信力。
二是可以增強案件承辦人責任感,促進辦案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量刑建議作為探索中的一種法律監督方式,量刑建議的準確率也是對公訴人的另一種業務考核,這就對公訴人的業務水平和辦案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案件承辦人提出具體的量刑建議和理由,被告人及辯護人必然要進行答辯和反駁,糾正公訴方量刑建議的不合理之處,量刑建議能否被法院采納的風險增加。量刑建議以“準”為標尺,這種責任感也必然會激發案件承辦人的庭審應對意識,而這種意識會促使案件承辦人不僅要考慮對案件的定罪和定性,而且要全面搜集關于被告人罪輕、罪重的相關證據,要更全面地熟悉法律條文、相關司法解釋,深刻把握案件的具體的量刑情節,較準確地提出量刑建議。
三是可以節約司法資源,有效地促使被告人認罪服判。實行量刑建議制度,可以進一步強化檢察機關對被告人在量刑上的監督作用,也進一步增強法院依法接受監督的意識。同時,量刑程序公開化、透明化,使被告人了解量刑裁判形成的前因后果,增加被告人對量刑裁判的信任度,減少上訴情況的發生,既節約了司法資源,又維護了法律的公平正義,促進了司法和諧。
二、開展量刑建議面臨的問題
一是新刑訴法的實施增加了公訴人的工作量,影響量刑建議工作的深入開展。量刑建議工作對公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公訴人的審查重點放在指控的犯罪事實是否存在,罪名認定是否準確,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等方面,現在要進一步拓展到對被告人如何正確量刑方面,這無疑對公訴人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今年新刑訴法實施后公訴部門的業務量增加很多,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很多公訴人沒有更多精力去深化量刑建議,這是制約量刑建議工作開展的一個瓶頸。
二是檢察機關沒有制定具體明確的量刑建議指導細則,操作性不強沒有權威性。量刑建議最早是檢察機關提出來的,但卻沒有制定相關的操作細則。現在基層檢察院開展量刑建議工作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各有各的做法,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表現在主觀上存在求穩怕錯的思想,客觀上沒有可操作的細則,同樣的問題檢察人員、審判人員站的角度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提出的量刑意見就不一樣,直接影響了量刑建議工作的效率和實效。現在最高法和江西省人民法院都制定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實施細則,律師在訴訟中就參照《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來跟我們探討量刑問題,在量刑時往往被法院牽著鼻子走,建議和不建議效果差不多。
三是建議是否適用緩刑和附加刑(主要是罰金刑)難于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刑事抗訴工作。對于簡易程序案件提出量刑建議,由于此類案件本身案情簡單,事實清楚,被告人又認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我們提出量刑建議時一般不提是否適用緩刑,也不建議罰金數額,而由法官在量刑時自由裁量,但法院大部分會在判處罰金同時適用緩刑,對此類案件我們抗訴不一定抗得了,因為判決刑是在檢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議幅度內,如果不抗訴,又覺得適用緩刑是在放縱犯罪。對于普通程序案件提出量刑建議,法院如果在量刑建議幅度之外量刑,但差距不大,沒有畸輕或者畸重體現,也不好抗訴,除非是影響較大、群眾反映強烈和被害人明確反對適用緩刑的,否則很難抗訴。如法院對被告人楊明、劉光云跨省多次盜竊機動車柴油一案,法院一審判處被告人楊明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判處被告人劉光云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判決刑是在三至五年的量刑建議幅度內,但適用緩刑,群眾反映強烈,認為是花錢買刑,在此情況下抗訴才得以成功。否則很難取得成效,這也是為什么法院判處三年(含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被告人有50%多適用緩刑。
三、開展量刑建議工作的建議
一是加強立法,及時出臺有關指導性文件。建議立法機關在《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定檢察機關享有量刑建議權。針對目前缺乏可供參考的量刑基準、量刑不均衡時有發生的現狀,建議最高檢制定出臺有關量刑標準、量刑程序和量刑規范化的指導性文件,便于下級院實施和操作。
二是積極推進庭前證據展示制度,保障被告人的知悉權和辯護權,強化庭審功能。證據展示制度可以讓訴訟各方都能在審判前對證據作仔細的調查和認真的審查思考,作充分的訴訟準備,在庭審中有針對性地對證據進行集中質詢和檢驗,從而有利于獲得案件的真實,特別是有關量刑情節的事實,以加強審判的客觀性。
三是建立監督制約和測評機制,提高量刑建議的質量。要在提高公訴隊伍整體素質的同時,強化檢察機關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將量刑建議案件列為案件質量檢查的一項內容,同時建立測評機制,制定關于案件量刑質量的測評標準,以此作為檢察官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的考核標準。
(作者單位:全南縣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