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棚戶區拆遷改造工程,作為新形勢下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領域,應掌握該領域職務犯罪特點并提出對策建議,努力推動相關部門強化管理措施,規范管理活動,創新管理方法,注重管理實效,保證棚戶區拆遷改造工程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棚戶區 職務犯罪 檢察機關 社會矛盾
該領域職務犯罪犯罪主要表現為,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房地產評估公司工作人員違規出具嚴重失實的估價報告,政府委托的拆遷主體工作人員違規將不符合要求的拆遷檔案審核通過,使被拆遷人得以通過偽造租賃合同、虛報拆遷補償人數及房屋面積等手段,詐騙巨額拆遷補償款,造成國家損失。
一、案件特點
一是房地產評估人員違規將不具有正式產權的房屋按正式房屋予以評估。根據《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規定,單位管理的公有住房(自管公房),應該按照房改政策出售給房屋承租人,房屋承租人購買現住公房后作為被拆遷人,由拆遷人給予補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房地產估價規范》規定,估價報告應當在附件中包括估價對象的產權證明。而房地產估價師在評估項目房屋時,一般不要求被拆遷單位提交公房產權證和房改協議,在未核實上述房屋權屬的情況下,即在《房屋拆遷結果報告》和《房地產估價報告》上簽字,致使不具有正式產權的房屋按正式產權房屋予以評估。
二是拆遷檔案審核人員違規將不符合要求的拆遷檔案審核通過。具體審核人員在審核拆遷檔案時,違反公司制度,將沒有自管公房房改售房協議和購房發票的檔案審核通過,使私自搭建的房屋均按正式房補償標準獲得拆遷補償款,造成國家損失。另外,具體審核人員在西海子棚戶區商戶停產停業補助檔案時,未嚴格按照公司規定審核,未發現營業執照地址與被拆遷房屋地址不相符的情況,將檔案審核通過,擴大停產停業補助范圍,造成國家拆遷款損失。
三是被拆遷單位人員通過偽造房屋租賃合同、虛報拆遷補償戶及拆遷房屋面積等手段騙取拆遷補償款。被拆遷單位人員在房屋拆遷過程中,為多得拆遷補償款,以幫助公司員工獲取購買回遷房資格為交換,借用公司員工身份證和戶口本等材料,后通過偽造租賃合同、贈與合同等方式騙取拆遷補償款。
四是責任環節分散,多因一果。被拆遷單位人員為騙領拆遷款,偽造租賃協議、贈與協議冒充房改協議;房地產評估人員在評估環節嚴重不負責任,沒有查驗房屋所有權證明,出具評估報告內容重大失實,將附屬房按照正式房進行評估;拆遷檔案審核人員在審核拆遷檔案環節,或接受請托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不按規定審核檔案,后環節沒有起到審核監督把關作用,共同造成損失后果發生。
二、暴露出的問題
一是房地產評估行業管理不規范。房地產評估公司委托不具有評估資質的員工入戶調查并擬制《房屋拆遷結果報告》和《房地產估價報告》,房地產估價師在未認真核實被拆遷房屋產權證明的情況下,即在估價報告上簽字、加蓋公章,致使不具有正式產權的房屋按正式房屋予以評估。
二是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一是流程設置問題,拆遷檔案審核環節是拆遷補償款發放的最后一道關口,但該環節流程簡單粗糙,僅用臨時借調人員負責對檔案材料進行形式審查,沒有其他監督環節的設置;二是人員管理問題,因工作量大,拆遷人員及檔案審核人員多聘用臨時人員,缺乏必要、有效的專業培訓和風險意識預防。
三是協作機制不健全。拆遷、房管、工商等職能部門缺乏必要的協調配合,信息嚴重不對稱,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拆遷檔案審核部門不掌握房管部門批復的房屋房改面積;拆遷檔案審核部門對營業執照的審核僅限于形式審查,未要求被拆遷人提供工商部門開具的證明材料,無法判斷真偽,實際拆遷工作中存在大量的營業執照造假行為。
三、檢察機關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認識、準確定位。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服務社會管理中的職能作用,了解區域重大經濟和社會活動、關系民生福祉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使這項工程不僅建為利民、惠民的工程,還要成為安民的工程。
二是深入調研、科學切入。深入挖掘個案背后暴露出的行業“潛規則”,及時了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為充分延伸檢察職能、有效參與社會管理探路涉水。根據涉遷案件所反映出的問題,確立延伸職能與拆遷改造工作對接的觸點:一方面以拆遷程序為觸點,加強執法監督,促進拆遷環節合法公正;另一方面以所涉人員為觸點,提高拆遷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預防職務犯罪;三是以相關案件為觸點,區分不同的行為主體,根據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處理,以避免新的社會矛盾產生。
三是創新形式、確保實效。建立聯合管理新模式,注重理順各方工作關系,將監督關系與協作關系有機結合起來,在協作中實現監督,監督中不排斥協作;打造涉棚案件“綠色通道”,在辦理方式上實現特事特辦、專人辦案、高效辦理、事后追蹤; 在辦理效果上實現“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防止激化矛盾和引發新的矛盾。
四、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對房地產評估等行業的監管和責任追究。完善對房地產評估等公司和人員的準入、管理、考核和監督制約機制,對違規從業的,通過取消評估資格、建立違規檔案庫等方式,加大懲處力度,提高行業自律意識。
二是完善內部管理、監督機制。細化拆遷操作規程,加大對拆遷人員的培訓力度,實現制度建設系統化、操作規范化,堵塞管理漏洞;明確拆遷項目的權責和規范,加強各環節間的相互制約和監督,保障被拆遷戶的知情權,防止暗箱操作。
三是協調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拆遷部門可以與房管、工商等部門建立溝通聯系和信息交流制度,進一步完善拆遷信息共享和數據核查機制,防止騙取國家拆遷補償款現象多發,確保棚戶區改造工作合法、有序開展。
(作者單位:通州區人民檢察院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