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民營企業想要可持續發展下去,提高競爭力成為當務之急。為了進一步研究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策略,本文以東莞民營企業作樣本,首先對民營企業發展現狀進行綜述,然后分析了其競爭力因素不足之處,進而提出科學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 民營企業 競爭力 策略
一、引言
東莞市在近20年中,大力發展民營企業,不斷吸收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群,成為著名的新興外向型城市。由于這里的民營企業較多,較具代表性,本文選取東莞市為樣為,對民營企業的競爭力進行了深入探討。
二、東莞市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自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南巡以后,東莞市經濟飛躍發展。東莞市民營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轉型期向持續穩定期的過渡,并形成了現有的以外資配套補充與外資經濟并立的發展格局。東莞市民營企業勇于發展、快速轉型,到2010年全市民營登記注冊戶數49.26萬戶,登記注冊資金達1535億元。實現增加值1536.47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36.18%,納稅總額261.05億元。東莞市民營企業的主要發展趨勢為:一是科技企業迅速成長。在短短的幾年中,出現了一大批如康達機電、志成冠軍、宏威數碼等高新技術產業。二是抱團發展趨勢明顯。在外資不斷涌入、產業不斷升級的雙重背景下,東莞市民營企業如沐春風般迅速發展,形成規模、實力更強大的民營超級集團,其總體實力不斷飆升。三是向外發展。近年來一大批東莞本土企業向外不斷拓展,如光大集團、中域通訊等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了數家工廠,以及建立了全國連鎖的售后服務體系。
三、東莞市民營企業競爭不足的因素
(一)東莞市民營企業家族式產權制約發展
東莞市家族式企業十分多,誠然這種方式在創業階段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這對于一個企業未來的成長也成為一個拖累。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這種模式的經營弊端逐漸顯現,資本優勢不再擁有,事實上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的大規模、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占極少數。
(二)東莞市民營企業品牌文化不足
品牌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積淀而成的價值觀念。隨著品牌概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品牌的核心在于品牌文化,具有品牌文化的品牌才真正具有價值。縱觀東莞市民營企業之中,還沒有一個讓消費者有某個獨特的享受,這也是品牌文化積淀不足的結果。
(三)人力資源短缺
“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一個缺乏人才的民營企業,不是默默無聞,就是瀕臨倒閉的邊緣。從東莞市民營企業人才及人才儲備來看,具有高層次技術能力和精通現代管理的高級人才十分缺乏。此外,民營企業普遍重收益、輕效益,無視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即便吸引了人才,時間不長又跳槽其他企業去了。
(四)創新能力不足
衡量一個企業有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在動力,創新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一個有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是體現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與因素。從對東莞市民營企業抽樣調查報告中看出,民營企業研發費投入占GDP僅為1.6%,這與廣東省總體3.45%的水平相差很多。研發經費不足、技術投入不足及自主創新能力較弱,這些都將東莞市民營企業推向了市場的邊緣。
四、東莞市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構建策略
(一)淡化家族式管理,實施家族成員退出制
在創業初期,家族式管理方式可以給企業的立足和起步帶來很多的便利和競爭優勢,適合于企業發展;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已經站穩腳跟,家族式管理方式給企業帶來的弊端就會日益顯現,這時就應當對原有的管理制度進行逐步的改革和創新,慢慢把家族式管理方式轉化為現代科學管理的企業制度,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穩定健康地發展。
(二)建立人力資源戰略
雖然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但如果盲目的引進人才,只會浪費人才,無法為企業掙到效益。一個善于用人的民營企業,應該對人力資源進行戰略規劃,引進什么樣的人才,而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預期目標。在明確企業戰略目標的前提下,吸收有利于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人才。
(三)建立獨特的品牌文化
東莞民營企業應該逐步建立起基于長遠發展并兼顧社會進步的企業文化。企業要善于利用品牌的文化優勢將無形的文化價值轉化為有形的品牌價值,把文化財富轉化為企業競爭資本,使品牌的文化內涵帶給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場價值,使品牌文化為品牌注入神奇的活力。
(四)注重技術創新
東莞民營經濟要實現真正的騰飛,成為廣東省經濟的新亮點,就必須提升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的能力。當前首要的問題是提高民營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和設備進行技術創新和改革,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用盡可能少的投入來創造技術基礎是加快民營企業技術進步步伐,推動企業發展。誠然,技術引進固然對增強企業的技術實力、生產能力、調整產品結構和加快企業的技術開發進度十分重要,但部分企業只顧引進,不注重消化與吸收,沒有或很少進行二次開發,缺乏對引進技術的“再創新”,出現“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被動局面。
五、結束語
總之,民營企業擔負著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歷史重任。我國民營企業眾多,但大多是民營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的特點是缺乏競爭力,生命力不夠旺盛,一旦遭遇市場經濟波動,很可能倒閉或被吞并。民營企業要持續生存并不斷壯大,就必須正視自己競爭低下的因素,想方設法改變現狀,謀求一種積極向上的、不折不撓的旺盛生命力,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袁友軍.融合——民營企業的制度選擇[M].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5.
[2]應煥紅.家族企業制度創新[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劉堅.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1(7).
[4]中國社科院民營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5]張 巖,王小志.民營企業競爭力提升的戰略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7).
[6]王明星.東莞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模式初探[J].經濟師,2008(8).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