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扶貧資金對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管好用好扶貧專項資金是貫徹落實黨和政府方針政策,切實改變貧困地區貧困落后面貌,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保康縣財政局在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中積淀了豐富的經驗。筆者結合保康縣扶貧資金管理實踐,就如何做好當前扶貧資金管理工作,作一些有益探討。
一、保康縣財政扶貧概況
保康縣地處鄂西北,是全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一個全山區縣,荊山山脈橫亙東西,集高寒、邊遠、貧困于一體,自然條件惡劣。全縣貧困人口總數全縣農村人口的60%以上,財政扶貧任務艱巨。
二、保康扶貧資金管理舉措
重抓落實。落實領導責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成立了縣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扶貧開發工作。落實扶貧責任。召開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全縣扶貧開發的資金落實。各鄉鎮及縣直責任單位簽訂扶貧開發責任狀,分解扶貧任務。年底,縣委、縣政府統一組織工作專班進行考核驗收,結果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考核內容。
突出重點。傾斜產業資金,倡導產業脫貧,縣財政投入產業專項資金九百余萬元新建和改造各類特色產業基地;為十余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中央貸款兩千余萬元、申報中央扶貧貼息資金五百余萬元。配套基建資金,基礎設施的完備是脫貧致富的先決條件。全縣新修和硬化村級公路一百余公里;新修和維修河堤六千余米,打水井、修水窖、建水塔、挖水池,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為脫貧致富打好硬件基礎。充足民生資金,新修、修繕校舍;新建標準化衛生室;村級組織活動中心;新建村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此外在全縣多個貧困村開展互助資金試點,滿足群眾生產經營資金需求。
突出監管,加強使用扶貧資金項目的監管。整村推進重點貧困村嚴格按“問、推、示、選、編”五步工作法選出;編制印發科學的、群眾認可的、具有村域特色的《保康縣“十二五”整村推進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和《整村推進項目群眾公選實施意見》,避免出現規劃項目過多、盲目投資,導致項目無法實施、無法驗收,項目資金無法劃撥的現象。健全完善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了相關制度規定,大力推行項目合同制、項目監理制、項目卡驗收制、項目檔案登記制、項目招投標制、扶貧項目資金公告公示制等六項制度,對扶貧項目建設實行科學管理、制度管理,從源頭防范扶貧項目資金跑、冒、滴、漏和被擠占挪用、騙取套取現象發生;建立扶貧資金績效考評機制。將財政扶貧資金績效情況與扶貧資金分配掛鉤。縣扶貧辦、財政局組建聯合專班每季度巡回各鄉鎮進行督查,年底對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綜合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財政扶貧資金計劃分配的重要依據。凡是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優秀的鄉鎮,在次年的財政扶貧資金計劃分配中增加資金規模;考評不合格的鄉鎮,在次年的財政扶貧資金計劃分配中減少資金規模。由于機制健全、制度健全,縣域內沒有出現一例因項目規劃不科學而不能實施的現象;沒有發生一起擠占挪用、騙取套取扶貧資金等違規、違法現象。
三、財政扶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資金到位不夠及時。扶貧項目資金須報省、市備案批復后再下達,且項目單位和鄉鎮財政所還需辦理相關審簽手續才能啟動,再加之年度扶貧資金分批次下達到縣以及扶貧資金從縣財政“專戶”到鄉鎮財政、再到項目實施單位運行存在較長時間差。
扶貧資金不夠充足。盡管省、市扶貧部門為我縣注入了大量扶貧資金,但由于縣財政配套資金也有限,資金缺口很大,金融部門扶富不扶弱,惜貸、怕貸現象,到戶扶貧信貸資金力度小,農民脫貧奔小康資金瓶頸問題依然存在。
管理辦法不夠精細。每個扶貧項目啟動之前只能預撥50%項目啟動資金,等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除去10%的質量保證金只能再申請撥付40%的資金,窮村和特困村很難做到預期啟動,項目實施單位為盡快獲得應撥付的剩余項目資金,在工程在建尚未完全竣工驗收的情況下,就從多種途經獲取足額報賬發票為報賬而報賬。
項目監管不夠科學。大部分財政所扶貧專管員對扶貧資金管理缺乏過硬的業務知識,項目專管員工作作風不硬,對包片區域內的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在依法行政面前卻不敢作為,對待檢查出的違紀違規問題,常以種種理由推卸責任。
項目績效不夠優化。扶貧項目立項尤其是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的立項,因為科學論證不夠,部分項目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主線,偏向于“面子”工程、路邊村、見效快的相對富裕村,貧困村脫貧差距實際拉大,貧困戶脫貧發展缺乏支撐,項目績效不夠好。
培訓宣傳不夠全面。縣財政部門先后組織舉辦了多期培訓班,由于受培訓經費的限制,高標準培訓對象僅限于各鄉鎮項目辦負責人、財政所長和專(兼)職報賬員,對大批的鄉鎮項目監管員和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的主要負責人進行系統業務培訓時間也相對較短。
四、加強扶貧資金管理的對策及思考
針對存在的問題,綜合基層實際工作實際,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運行、服務三個體系。
建立完善規范的管理體系
按照國家對財政扶貧資金封閉運行 和“三專”使用原則的總體要求,在省扶貧資金管理“六個辦法”的基礎上,修訂和完善《縣級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對每筆資金從進戶到劃撥、從使用到監督、從驗收到報賬,都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修訂扶貧資金報賬管理辦法。縣級扶貧項目報賬制度是在省級報賬制管理文件規定的基礎上制定出來。但各地實情不同,故報賬制管理不能套用一個固定的模式,這需要有一套科學、貼近實際需要的報賬制管理辦法來指導扶貧資金管理工作,使之在運行過程中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此外,簡化辦事程序,對不同金額扶貧資金實行不同的報賬核銷程序,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高辦事效率,使之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更科學、嚴密、更貼近縣情、具有操作性。
推行扶貧資金捆綁使用措施。縣級財政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等均在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下,按照用途不變、各計其功的原則,實行統籌安排、綜合調度、捆綁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蓋貧困農戶。扶貧項目資金的使用旨在扶貧開發,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因此在實際運用中,要努力尋求最能反映民生需求和脫貧致富的項目大力予以扶持和開發,將有限資金捆綁安排重點項目,大項目,減少資金因各種分配因素而產生的損耗。對不能按政策落實的貼息項目資金,建議能允許縣級轉變成項目資金并安排到項目。
五、建立完善嚴密的運行體系
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能否順利進行,項目資金使用效益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扶貧項目選項、立項是否科學、準確,是否更貼近被扶對象的實際需求。凡是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項目在實施中阻力多。即使按計劃實施后,也很容易成為“爛尾”工程,不能發揮應有績效。
建立健全項目庫儲備和申報、審批制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縣級扶貧項目申報立項前科學論證制度,堅持項目從群眾中來,進一步優化項目“公選制”,將選項、立項的主動權更多地交給基層,交給群眾。同時,充分發揮縣級財政部門、鄉鎮政府、財政所和所屬村級項目監管員參與選項、立項的主動性和決策權,真正做到科學選項、準確立項、績效定項,盡量減少和避免在項目選項立項過程中的育目性、隨意性。注重扶貧項目實行計劃管理,凡是納入項目庫的項目才可審批審報,對一經確定的扶貧項目不能隨意調整。每個項目的申報必須有項目內容和輻射帶動貧困戶作為申報、審批的依,確保每個扶貧項目都能規范運作,有效實施,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
研究制定不同的項目運行程序。要根據每個項目的特點,分別從前期準備、組織實施、檢查驗收、賬目處理和歸檔立卷五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實施多層次監管。群眾是最直接的參與者者,也是項目的直接受益者,在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要發揮群眾在項目監管中的作用。此外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專管員的職能作用。強化扶貧資金管理制度與鄉鎮財政專管員制度有效衍接,細化財政專管員支農包保責任,確保每位專管員都能認真履職,搞好轄區內的項目資金管理工作,把好項目竣工驗收關、原始發票審核關。嚴格審核報賬支出單據,逐單據審核開支范圍與項目建設內容是否相符合,對發票來源的真實性、使用的合理性、填寫內容的完整性進行認真的甄別,杜絕任何違規套取扶貧資金現象。還要發揮項目主管部門和縣級財政部門職能。理順機制、拿出專人、重心下移,加強日常跟蹤監督、跟蹤檢查和跟蹤服務工作,確保每一個項目都能做到事前論證、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建立項目竣工審計制度,根據不同項目,研究制定嚴密的檢查驗收程序,加強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確保資金安全。堅決制止為報賬而報賬的行為,鄉鎮財政在撥付資金時,力求按審計結論支付資金,按合同支付給項目承建商。
六、建立完善高效的服務體系
財政部門的管理人員應該精心管好每一筆資金,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
加快項目申報、審批力度。上級扶貧主管部門對項目每年第一季度前批復并下達資金,改變項目規劃早、申報慢、資金下達遲突出問題,確保項目早實施。縣級力爭每年第一季度前完成資金計劃下達,確保項目有充足的建設期。
拓寬籌資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注重資金渠道的多元性和內力外援的共振性。啟動內力,借助外力,激發活力,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社會捐資捐物,加大社會幫扶力度,壯大扶貧開發力量。基層必須拓寬籌資渠道,精打細算,最大限度地爭取財政扶貧資金的投入,避免因配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因影響項目實施而失去上級財政資金支持的發生率,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能量。在堅持項目資金捆綁使用的同時,通過科技骨干、種植大戶帶技術,帶任務,進園區,搞承包,以新的推廣方式帶動了項目效益的提升。帶動群眾參與,形成以國家投資為先導,以社會資金為主體,群眾投工投勞為輔的扶貧開發籌融資新格局。
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提供優質服務。發揚愛崗敬業、秉公理則的奉獻精神,克服實際困難,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提高辦事效率,要求基層財政所在收到縣級扶貧資金5個工作日之內,必須把資金撥付到項目村、項目單位。
進一步加大扶貧培訓宣傳力度。建議對鄉鎮扶貧干事、專管員和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的主要干部,分批進行系統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加深他們對扶貧政策和扶貧資金管理業務的了解,促進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報賬制管理工作。
(作者單位:保康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