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校企文化融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現實中,校企文化融合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從現狀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使畢業實習順利進行。
關鍵詞 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 融合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相關分析
(一)相關概念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目標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具有互動性、滲透性和傳承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素質,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企業文化是在現代化生產中,逐步產生的一種以現代科學管理為基礎的管理思想,是全體員工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它能激發員工的使命感,凝聚員工的歸屬感,加強員工的責任感,實現員工的成就感。
(二)重要意義
校企文化融合作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內容,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學校體現特色辦學的優勢
特色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是學校面對競爭的有力支撐。辦學特色體現在多方面,比如專業特色、課程特色等等,文化特色也其中之一。要想在競爭中占有優勢,就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培養立足于基層、面向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學校應緊緊圍繞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和目標,結合企業文化所需要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態度,使學生既能掌握專業技能,又能樹立服務于企業的價值理念。唯有如此,才能滿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實現國家創設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
2、有利于企業選拔出更合適的人才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以便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人才競爭是企業競爭中比重較大的一個環節。從近年來的人才市場招聘狀況來看,用人單位在用人時,表現出重素質勝過重知識、重能力勝過重學歷的傾向,尤其注重的是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創新意識、合作協調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實習生,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成為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則離不開校企文化融合功能的發揮。
3、有利于學生盡快適應環境,得到自我發展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是不同的,前者以校園為主要活動空間,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通過教師的授課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導向;后者以企業為主要活動空間,以提高企業利潤為目的,通過各種規章制度來規范員工的行為。很多學生在實習期間,因為沒有辦法適應企業文化,而無法順利完成實習,對學校、企業、自身都造成不良影響。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應該加強校企文化融合。通過校企文化融合,能使學生真正適應環境,順利完成實習并實現就業。同時,學生在快速適應崗位的同時,能在工作中有所表現,可為以后職位的提升奠定基礎,提供了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
二、校企文化融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各院校、各企業都認識到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課程設置上的問題
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育廳的指導性文件、專業的需求、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等。但是大多院校所采用的課程體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論性過強、實踐性不足的特點,特別是一些專業基礎課,基本上還是以講授為主,很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對學生和企業的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可知,部分學生認為很多課程在實際中用處不大,部分教材老化,而企業則認為理論性課程太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太弱,且實習時間與市場的淡旺季并不相符等。這就說明學院的課程體系存在一定的問題,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在這個體系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也無法勝任企業的崗位要求。
(二)教師教學的問題
要培養出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教師除了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實際的動手能力,比如帶團能力、前臺接待能力、餐飲服務能力等。而現實中,很多院校在引進人才的時候,更關注的是學歷。再加上招生規模的擴大,走上教學崗位后,教師更加缺乏頂崗實習的經歷,導致其對崗位所需技能的不足更加突出。教師缺乏企業頂崗經歷,不了解前沿資訊,不掌握相關技能,在授課時,講解不夠生動形象,在指導實訓時,也無法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不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
(三)實訓基地的問題
實踐教學主要是在實訓基地進行的,要培養出合格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要求實訓基地有完備的設施設備。而現實中,由于資金和場地的限制,大專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同程度地滯后于實踐教學的需要。雖然有些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的時候,有過共建校內生產實訓基地,但利用率也不高。校外實訓基地雖然設施設備符合要求,但由于企業要維持正常運轉,加上學生的時間有限,操作能力也有限,無法隨時進行訓練。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解決對策
(一)實訓基地仿真環境
大專院校各專業基本上均在校區內建設了實訓基地,一方面是方便實訓課程的順利進行,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工作環境。但是很多實訓室的設備并不是非常完善,所以并未起到很好的效果。企業文化以設施設備為載體,要將校企文化進行充分融合,首先就應該在實訓基地上做文章,力求高度仿真。在配置設備時,培訓基地的設備型號與合作企業應做到大同小異,或者可以直接來自企業。在布局基地時,實訓基地應參照合作企業的工作流程,以獨立的工作環節為單元進行合理布局,比如導游實訓室,將前臺接待區、辦公區域進行分區設置,辦公區域內還可再細分為導游部、計調部、外聯部、財務部等,使用的設備要高度仿真實際工作環境。為方便教學輔導、學生自學,在現場還可設置教學區和討論區。實訓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技能操作時,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組織大家現場進行討論。在布置環境時,實訓基地應著力打造校企文化融合的氛圍。比如墻面上可以粘貼企業的規章制度,學生在實訓時,要求身著職業裝,凸顯校、企兩種文化的交融和諧。此外,實訓基地應配備一定數量的文件柜和陳列柜,配有專業書籍、企業產品模型及學員在實訓期間各個階段的實訓成果,以便學員在訓練過程中主動學習。
(二)實踐教學仿真情境
眾所周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于以動手能力為主的旅游管理專業來說,實踐教學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要以實踐教學為核心.將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融入到實踐性專業教學的每個環節。首先,在課程設置上,給予實踐教學足夠的課時,保證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機會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通過每學期的實訓周,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地參觀,或者是利用寒暑假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的職業精神。其次,在教師選擇上,應該安排“雙師型”教師,特別是有企業工作經歷、或者曾經在合作企業進行過頂崗實習的教師,他們更熟悉企業工作流程,積累了豐富的真實案例。同時可聘請企業員工參與學校專業課程教學;在授課方式上,要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將工作流程拆分為若干個模塊,按照企業管理模式和實際工作的需要,進行任務設置,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并根據完成情況給予評價進行有機結合,促成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多層次互動和深層次融合。
(三)課外活動增進認識
課外生活是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院校引入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要將企業文化滲透于校園課外活動的各個方面,通過各種形式的校園活動進行校企文化的融合。比如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1)根據專業建立不同的社團,定期舉辦活動。比如調酒協會,可以每期設定不同的主題,要學生自行設計,邀請評委進行點評;(2)每年舉辦文化節、科技節,安排專業講座和競賽活動。比如每年可舉辦導游大賽,按照導游資格證考試的要求進行選拔,頒發獎狀進行鼓勵;(3)充分認識到“名人效應”和“榜樣作用”,可將本學校優秀實習生或目前在專業領域取得成就的畢業生的相關事跡,通過學報、網站、宣傳欄等方式進行宣傳,潛移默化地促進在校生職業素質的提高,促進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陳新開.高職校企文化融合路徑研究----以高職生職業素質的養成為視角[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2]李良,羅玲云.對高職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2(10).
[3]羅 能.朱麗佳. 高職院校實行校企文化融合的意義與途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1).
[4]李素婷,燕傳勇.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文化融合載體和途徑[J].消費電子,2012(9).
[5]羅先奎. 高局職院阮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合的路徑[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13(2).
(彭雯單位:武漢民政職業學院;程巍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