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庫羅斯是古希臘的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并享有“悲劇之父”的美名。他思想深邃,創(chuàng)作甚多,平生寫過約七十多部悲劇,但傳世的僅存七部。他的悲劇以崇高和樸素著稱,既有莊嚴雄渾,帶有夸張色彩的詩句,又有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形勢的見解和影射,富含時代精神。他賦予悲劇“深刻的思想、雄偉的人物形象、完備的形式、崇高的風格,”本文以其悲劇作品《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為例,擬從創(chuàng)作思想、悲劇人物、悲劇創(chuàng)作技巧三個方面探討埃斯庫羅斯對古希臘悲劇發(fā)展的貢獻。
一、深刻的創(chuàng)作思想:捍衛(wèi)民主制度,反對僭主獨裁
古希臘悲劇中的“悲”并不是我們普遍認知中的悲切凄慘,而是嚴肅。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動作模仿。”《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這部劇作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還是作品反映的創(chuàng)作思想都是嚴肅的,并具有教育意義的。雖然其創(chuàng)作目的主要是為教育雅典公民,但同時也表達了埃斯庫羅斯的個人思想傾向。
生活在民主制城邦時代的埃斯庫羅斯是一位與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的詩人,他的悲劇作品多能集中體現(xiàn)當時社會的政治形勢,并借劇中相關人物之口傳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他雖然是貴族出身,但是卻反對獨裁,擁護民主制度,反對不義戰(zhàn)爭,宣揚愛國主義精神。他曾親身參與抵抗波斯入侵的馬拉松戰(zhàn)役和薩拉米海戰(zhàn)又參加了反對僭主希庇阿斯的斗爭。因此,埃斯庫羅斯的悲劇除了要為觀眾演繹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嚴肅故事外,更重要的是表達自己的思想。
從《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看到普羅米修斯之所以被宙斯釘在高加索山崖上受罰,表面上是因為他私自將天火盜給人類,并傳授人類各種維持生存的技藝,但從深層原因上分析是因為普羅米修斯挑戰(zhàn)了宙斯作為最高主宰不可違背的君主權威。而劇作中的宙斯又是一位什么樣的君主呢?他是個新得勢的神,害怕別的神背叛他,并且知道自己有被推翻的危險。因此采取最嚴厲的手段對付知曉這個秘密又違抗他的普羅米修斯。但是宙斯之所以能推翻他的父親獲得王位,正是由于普羅米修斯的幫助,但他卻恩將仇報,對普羅米修斯進行迫害。他不相信助他奪取王位的戰(zhàn)友,不聽勸告,正如普羅米修斯所說:“不相信朋友是暴君的通病。”(《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第255行)戲劇中運用很直白的語言,將宙斯描寫成為一個殘忍暴虐、專制橫行的暴君形象,是個典型的僭主。詩人反對專制,對僭主深惡痛絕,正是借劇中宙斯的形象痛斥古希臘各城邦的僭主,傳達自己擁護民主制度,反對僭主專制的思想。另一方面,幫助宙斯推翻克洛洛斯取得王位的普羅米修斯又隱喻了協(xié)助僭主對抗貴族勢力奪取政權的人民,作為在劇場上演的劇目,劇本所體現(xiàn)的精神成為當時公民政治教育的一種方式。
綜上所述,埃斯庫羅斯筆下宙斯和當時的專制君主沒有什么不同,正是對希臘各城邦僭主的影射。而普羅米修斯則被描寫成是一位充滿反抗精神敢于為了人類的生存和幸福反抗宙斯的神,是一位反抗暴政、絕不屈服的充滿斗爭精神的英雄。通過對普羅米修斯的悲劇演繹,埃斯庫羅斯表達了反抗專制暴政以及批判寡頭制度的精神,這也正是此劇的歷史意義所在。
二、悲劇人物:神的人性化
埃斯庫羅斯所創(chuàng)造的角色多是一些雄偉的英雄形象,在他的筆下人像尊嚴的神,不像真實的人,而神又傾向于人性化,不像威嚴的神。如《波斯人》中的大流士的鬼魂和《阿伽門農》中的克呂泰墨斯特拉形象都很莊嚴有些像神,而《報仇神》中的阿波羅則像人間法庭上的辯護人,并不像莊嚴的神。
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這部劇中,埃斯庫羅斯將每個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刻畫的入木三分。首先出場的威力神的兇惡面貌、冷酷無情、傲慢不遜都在劇本開場與火神的對話中暴露無遺,在整個施罰的過程中不斷地催促火神“趕快釘”“使勁錘”,(《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第50—60行)他的冷酷無情在與火神對普羅米修斯同情的對比下更加明顯。河神俄刻阿洛斯的怯懦和世故也在與普羅米修斯的對話中顯露出來。他勸普羅米修斯要有“自知之明,采取新的態(tài)度”,認為其如今所受的災難是因為普羅米修斯“太夸口的報應”和“不向災難屈服”的結果。勸誡普羅米修斯在面對新的君王當權的形勢下,要懂得屈服,“不要伸腿踢刺棍。”(《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第306—324行)神使赫耳墨斯的奴才根性,在退場與普羅米修斯的沖突中體現(xiàn)出來。面對赫耳墨斯的威脅,普羅米修斯不但沒有被嚇到,反而更氣憤,他稱赫耳墨斯為“宙斯的走狗,新王的小廝。”(《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第936—943行)而赫耳墨斯對宙斯的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奴性在同普羅米修斯的對話中盡顯無遺。就連劇本中沒有登場的宙斯,也被詩人利用直白的語言借其他出場人物之口使宙斯恩將仇報、專制橫行、殘忍暴虐的形象躍然紙上。為了突顯宙斯的專橫荒淫,還在劇本中加入了受宙斯引誘,被赫拉迫害的凡間女子伊娥,其在漂泊過程中的無奈、恐懼、憤恨、絕望和渴望擺脫苦難的心情在與普羅米修斯的對話中體現(xiàn)出來。劇本的主角普羅米修斯敢于為人類的生存和幸福違抗宙斯的意志,憎恨所有不正義的神,并且絕不屈服的英雄形象在這些人物的反襯下更加鮮明。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這部劇中出場的神幾乎都成為迫害普羅米修斯的反派人物,遭到作者的諷刺和批判。難怪馬克思說:“希臘的眾神在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里被打得遍體鱗傷,幾乎死去。”同時在埃斯庫羅斯這部劇中除了在第三場中出場的伊娥是凡人外,其他的人物都是神。但其對希臘眾神的刻畫更傾向于人性化,這里他們不像威嚴崇高的神,更像是人世間具有喜怒哀樂情緒化的凡人。
三、悲劇創(chuàng)作技巧:角色和行動的缺失
埃斯庫羅斯開始創(chuàng)作悲劇時,古希臘悲劇還處在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其之所以被稱為“悲劇之父”,是因為他使悲劇開始具有完備的形式,在悲劇場景中引入了第二個演員,“削弱了歌隊的作用,使對白成為主要部分,”如此兩個演員便形成了真正的戲劇沖突。他的悲劇大部分取材于古希臘神話及英雄傳說,“擅長采用三部曲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各部之間內容連貫,銜接嚴謹。”《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這部劇雖然情節(jié)不復雜,但矛盾沖突卻極為突出激烈,作品風格莊嚴崇高,襯托出悲劇人物雄偉高大的英雄形象。在這部悲劇中,詩人運用自己獨特的悲劇創(chuàng)作技巧來增加悲劇的氣勢,那就是角色以及行動的缺失。
所謂的角色的缺失并不是指作品的主人公普羅米修斯,而是指整個劇中都沒有出場只是隱藏在一切事件背后的宙斯。從表面上看,造成普羅米修斯被罰的根源是他和宙斯之間的矛盾。但是宙斯這個人物形象在劇本中始終沒有出場,因此他的所作所為包括他的行為、性格、意志、決策,我們都只能通過其他人物形象的所作所為得知。而埃斯庫羅斯這樣處理情節(jié)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留給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制造一種給人壓迫感的氛圍。整部劇作中宙斯自始至終都沒有出場,卻與劇中所有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普羅米修斯的被囚是因為得罪宙斯而來,火神雖然受命參與囚禁普羅米修斯的行動,但卻對其抱有同情之心;暴力神、威力神及赫爾墨斯對宙斯唯命是從,充當其迫害普羅米修斯的走狗;作為普羅米修斯朋友及岳父的河神則畏懼宙斯,為其充當說客。就算是劇中唯一的凡人伊娥,也是因為宙斯的自私而流落天涯承受苦難。雖然劇本中和劇情有著不可分割聯(lián)系的宙斯始終沒有露面,給讀者的感覺是角色的缺失,但正因為如此反而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更能體會到整部劇中來自宙斯的無形的壓力。
其次,是主人公戲劇動作的缺失。普羅米修斯作為該劇的主要人物,在開場時就被威力神和暴力神綁在高加索山崖上,是不能有動作的。雖然缺乏直接肢體上的激烈沖突,但并不代表沒有尖銳的矛盾,相反劇本中到處都是矛盾。而且文中所有的沖突和矛盾都是圍繞并襯托宙斯與普羅米修斯之間的主要矛盾的。劇本開場中火神赫淮斯托斯與威力神在為普羅米修斯施罰時的沖突:一個對其遭遇抱同情之心,一個冷酷無情出言譏諷;普羅米修斯與河神俄刻阿洛斯之間的沖突:一個勸其審時度勢,向宙斯示弱,一個堅持立場,決不屈服;以及退場中普羅米修斯與赫耳墨斯之間的沖突,也是最激烈的一場沖突,兩者之間的對話充滿火藥味,針鋒相對,各不退讓,一個威脅其說出嚴守的秘密,一個寧愿被打入深淵也絕不道破。而且,劇中每個人物的出場也使沒有肢體動作的普羅米修斯的情感發(fā)生變化。由河神女兒組成的歌隊的訪問讓普羅米修斯傾吐了心中的憤恨得到安慰,河神的到訪及勸說讓他煩惱,伊娥路過高加索山所講述的經歷又使普羅米修斯產生憐憫和憤慨之情,退場中赫耳墨斯的到來使其憤怒達到頂點。而埃斯庫羅斯正是利用這些心理變化巧妙地代替了外在的戲劇動作。
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只是其眾多悲劇創(chuàng)作中的一部,他借助這部劇作不但起到了教育雅典公民的教育意義,同時表達了自己反對僭主制度,擁護民主制度的思想。他獨特的悲劇創(chuàng)作手法更是豐富了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庫羅斯悲劇三種 索福克勒斯悲劇四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5]寇洋.普羅米修斯形象的多角度闡釋[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6][古希臘]埃斯庫羅斯.埃斯庫羅斯悲劇集[M].陳中梅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