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2012年報逐漸披露,公募基金行業利潤也浮出水面。
從現有數據可以看出,中小基金公司生存壓力加劇,有三家公司率先曝出虧損數據。興業全球凈利潤下滑12%;金鷹基金公司在2011年小幅扭虧為盈后,2012年又虧損556萬元;新成立長安基金公司虧損3310萬元;浦銀安盛基金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來連年虧損,剛剛公布的浦發銀行年報顯示,該公司2012年又虧損3400萬元。
公募整體利潤下降,除了高管理費的股票類基金份額下降外,渠道費用高企、創新業務增加以及專戶子公司籌建導致剛性成本支出增多也是主要原因。
行業利潤降幅預計20%
自2008年起,公募基金凈利潤開始下降。以龍頭華夏基金公司為例,2008年至2011年,凈利潤分別為12.2億元、11億元、10億元、6.67億元。
而近兩年,公募基金的凈利潤繼續以每年20%幅度下降。2011年,44家基金公司凈利潤總額為65.79億元,同比減少了24.4%。
根據興業證券披露的年報數據,興業全球基金公司自2010年以來,凈利潤也大幅下降,2010年、2011年、2012年,該基金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76億元、2.25億元、1.97億元,兩年降幅接近30%。
興業全球基金注冊資本1.5億元,興業證券持有該基金公司7650萬股,占該公司股權比例51%。截至2012年12月31日,興業全球基金管理各類公募基金13只,管理公募基金資產規模331億元,行業排名第28位。
然而,這并不是一家公司的情況,而是整個行業普遍面臨的局面,相關上市公司股東披露了年報的基金公司包括金鷹、長安以及浦銀安盛,均延續了以往的虧損。
根據深圳市金融辦數據,2012年前截至三季末,深圳18家基金公司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5.7億元、凈利潤18.96億元,同比下降21.07%和22.86%。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董事長預計,2012年公募基金凈利潤下降幅度也大體在20%左右。
公募基金行業凈利潤下降也一定意義上,影響了公募的股權價值。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近幾年來,雖然公募基金總資產規模在上升,但產品內部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債券型、貨幣型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規模大幅上漲,而股票類,尤其是主動管理型的股票類基金的規模在下滑,這導致公募基金整個行業的管理費并沒有提高。加之新產品批量發行、基金公司子公司籌建以及公募創新業務的增多,這些均在投入期,并沒有利潤上的貢獻。
上述上海基金公司董事長認為,除非大牛市到來,否則未來3~5年內,公募基金的費用支出還會繼續增加,而管理費不會有很大的提升,在這種局面下,整個行業利潤還會進一步下降。
三家公司成股東拖累
公募行業利潤連續下降,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成為股東的拖累。
美邦服飾在年報中披露,其2012年長期股權投資余額大幅增長92%,與此同時,投資收益較去年大幅下降30%,主要原因是其參股子公司長安基金虧損。
長安基金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美邦服飾持有33%的股份。2011年,長安基金虧損2698萬元,2012年又虧損3310萬元。
長安基金公司原來注冊資本只有1億元,然而,成立一年多的時間里就消耗了6000萬元以上。為此,股東方不得不再增資。去年年底,三方股東在引入新的股東后,把注冊資本金增加至2億元。增資后,長安信托股權占比降至40%,美邦服飾仍然占據33%,新進股東上海磐石投資有限公司占18%,兵器裝備集團占比降至9%。
金鷹基金公司是另一家讓股東頭疼的公司。
該公司成立于2002年,股東是廣州證券、廣州藥業、廣東美的電器、東亞聯豐投資公司,其中大股東廣州證券持有49%的股份。長期以來,受治理結構及品牌、渠道方面的困擾,金鷹成立10年來,一直未擺脫貧困。
2009年虧損1374萬元。為改變命運,2010年,該公司邁出市場化步伐,改變了總經理由股東方委派的慣例,而以公開招聘的方式,攬得鵬華副總經理殷克勝加盟。2011年,金鷹再獲股東方增資。
2011年,金鷹的這些舉動使得公司扭虧為盈。公司凈利潤由2010年虧損2819萬元,變為2011年盈利115萬元。根據其股東之一廣州藥業近日披露的年報來看,2012年,金鷹又虧損556萬元。
浦銀安盛則一直身陷虧損泥潭。該公司成立于2007年,大股東為浦發銀行。
據浦發銀行年報,浦銀安盛基金公司成立五年來,依然沒有扭轉虧損的局面,2012年虧損3400萬元,而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別虧損2987萬元、3932萬元、4028萬元,最近四年共計虧損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