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IPO申報企業情況表,今年以來IPO撤單企業數量已攀升至30家,其中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20家被終止審查,占比2/3;擬在主板上市的企業有10家被終止審查。近期,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共有5家被終止審查,包括江蘇斯菲爾電氣、江蘇和時利新材料、天津市亞安科技、福建福特科光電、江蘇速升自動化。與此同時,近兩周IPO排隊企業中沒有出現新加入者。從目前IPO排隊企業數量來看,滬市主板、深市主板、創業板擬上市企業數量分別為175家、351家、323家,總數仍達到849家,IPO“堰塞湖”現象仍有待進一步化解。
3月底或現IPO撤材料高峰
隨著IPO在審企業財務核查工作的“大限”來臨,部分受訪保薦代表人稱,正在考慮遞交撤材料申請。業內人士預計,3月的最后一周或迎來終止審查的密集期。不過從公司遞交撤材料申請到名單公示還有審批程序,預計4月上旬就能看到自查第一階段終止審查公司的大體面貌。此外,多名投行人士還預計,受行業周期影響,風電、光伏、機械、電子元器件、建筑建材等行業將成為撤回材料的重災區。據統計,A股中目前已披露公司業績的214家機械類上市公司中,130家業績下滑;59家建筑建材行業公司中,30家盈利下滑;93家電子類公司中,34家凈利潤同比下降。
楚天科技將成IPO開閘首批上市企業
去年6月就在創業板二次過會成功的楚天科技,已在IPO閘門前等待9個月之久。近期,楚天科技內部人士對外透露,公司目前排隊非常靠前,IPO開閘后將是第一批上市的企業。
按照證監會的說法,IPO重啟須待在審企業財務專項檢查工作全部整體完成之后,專項檢查分為自查和抽查,整體須在6月底前完成。楚天科技主營業務為生物制藥與化學制藥的生產裝置。2011年底,公司首次向創業板發起上市沖擊,但因“原獨董受證監會處罰、營業外收入迅猛大增”等問題,遭舉報而暫緩上會,半年后二次沖刺創業板才得以過會。公司擬發行22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8800萬股,擬于深交所上市。
沁園集團擬IPO募資5.8億擴產
作為家用水處理系統龍頭企業,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沁園集團”)日前正于浙江省環保廳接受上市環保核查公示,這也意味著在歷經十五年發展后,沁園集團將沖刺資本市場。
沁園集團本次計劃發行A股5200萬股,募集資金5.84億元,分別投向“年產50萬臺民用水處理設備項目”、“年產200萬平方米超濾和反滲透膜系列產品項目”和“水處理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目前,上述項目的環評報告均已獲批復。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市場凈水產品普及率還較低,行業發展空間很大,隨著中國居民水健康消費意識的提升,凈水行業發展增速將越來越快。
光大銀行H股IPO獲董事會通過
3月12日,光大銀行發布公告,該行董事會審議并通過該行發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議案。按照計劃,光大銀行H股計劃發行的初始發行規模為不超過105億股,并授予簿記管理人不超過15億股的超額配售權,即合計發行規模為不超過120億股。但是光大銀行赴港上市的路還很長。據了解,該行還需要通過股東大會、證監會、銀監會等一系列審批流程。對于最后的發行時間,光大銀行公告表示,將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并上市。
重慶醫藥擬赴港IPO推整體上市
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醫藥商業企業——重慶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重慶醫藥”)IPO進程提速,公司下屬河北分公司的上市環保核查已進入公示期。若此次該公司成功赴港上市,其控股股東化醫集團在擁有渝三峽A和建峰化工兩家A股上市公司的基礎上將再添境外上市平臺,重慶國資實現集團資產證券化再獲重要突破。2013年年初,重慶市國資委方面透露,今年該市將進一步推進整體上市,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年內將力爭實現川儀股份、燃氣股份、民生輪船、建工股份、醫藥股份、重慶銀行六家公司上市。
首家當鋪IPO靄華上市成超購王
據港媒報道,香港首只“當鋪股”靄華押業(新上市編號:01319)近期公開發售,獲超額認購1085倍,成今年新股“超購王”。靄華押業公開發售的1000萬股,共獲13158份申請,認購股數相當于公開發售數量的1086倍(即超購1085倍),成近兩年超購倍數最多的新股。靄華按招股章程所示,把部分國際配售的股份,回撥作為公開發售,令后者股數增至5000萬股,占整體的一半。此外,國際配售同樣獲得大幅超額認購,靄華以招股價上限0.98港元定價,集資9800萬港元。該股在3月12日正式上市,但投資界呼吁獲利投資者可先行離場。
中科英華欲增發收購厚地稀土
自2012年11月19日起連續停牌的中科英華近期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擬以3.65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5億股A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3.725億元。其中,不超過16.88億元用于收購德昌厚地稀土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厚地稀土”)100%股權,剩余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在發布公告后復牌,復牌后連續漲停。厚地稀土主要資產為其全資子公司西昌志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后者擁有四川涼山州德昌縣大陸槽稀土礦。如果增發成功,中科英華將轉變為集銅箔產品、電線電纜產品、石油產品、熱縮型電纜附件產品與稀土開采業務,且具有一定儲量和一定開采規模的稀土企業。
13家公司增發批文恐失效
近日,超聲電子的一則定增批復失效公告引發市場關注。據統計,若以今年6月份為期限,除超聲電子外,兩市共有15家公司尚待完成增發計劃,包括東湖高新、龍新化工、用友軟件、步步高、萬馬電纜、華微電子、金瑞科技、梅花集團、東凌糧油、海王生物、鄭州煤電、恒逸石化、焦作萬方、江西長運及光迅科技等。這些公司需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增發計劃,否則證監會下發的定增批復就會面臨失效。
但截至3月12日收盤,在這15家公司中,除步步高和海王生物兩家公司股價相比增發價格有溢價外,其余13家公司股價皆與增發底價存在倒掛現象。
興化股份調低增發價決心募資
興化股份近日公告顯示,根據近期國內A股市場的實際情況,為保證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工作順利進行,公司決定對原審議通過的定增預案中的發行數量、定價基準日、發行價格及發行決議有效期進行調整。其中,發行底價由原來的7.56元下調至6.52元,調整幅度約14%,但定增募資總額不變,發行數量相應從1.68億股上調至1.95億元,募集資金總額仍為12.69億元,用于一期硝酸銨遷改工程、年產35萬噸合成氨節能技改工程等5個項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公司調低定增底價,可能對后市持看空心態。如果市場仍然不見好轉,那么上市公司只有兩條路走,一是放棄融資;二是繼續調低增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