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美國商科類研究生培養中開展綠色教育的主要模式,并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在我國商科類研究生教育中推廣綠色教育模式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 綠色教育 教育模式 研究生教育
綠色教育是指在課程體系設計中或者是在課程內容設計中,將可持續發展思想導入,充分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強調環境管理能力與技能提升的一種教育導向。以培養未來商界領袖和職業經理人為己任的商科類研究生教育面對著來自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職業道德責任觀念的挑戰,在商科類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綠色教育的戰略思想,對于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保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現代商業的發展越來越注重可持續性的發展,企業也傾向于選擇那些有綠色教育背景的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商學院著手改革其教學體制,將綠色教育納入到他們的教學體系中。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探討綠色教育發展相對進步的國家——美國,分析在該國綠色教育面向商科類研究生教育的實施模式,對于我國綠色教育的推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面向商科類研究生實施綠色教育的主要模式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綠色教育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綠色教育有明確的目標,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保障。政府對高校綠色教育的重視不僅僅在于教育內容的選取和編排,更重要的是綠色教育內容的具體實施。美國高校綠色教育通過校內外一系列不同的形式來實施:在校內可以在課堂內外滲透到其他課程中進行,可以獨立的開設綠色教育課程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在校外可以通過參與到各種社區活動、服務學習項目中進行學習。在綠色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例如:問題教學法、戶外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等。總體上來講,美國高校綠色教育的實施的途徑主要有以下的幾種:
(一)通過課程教學進行綠色教育
1970年,美國教育法要求“外設保護和提高環境質量和保護生態平衡的課程,包括跨學科課程”。目前,美國大部分州的高校通常采用兩種課程教學方式對商科類研究生進行綠色教育活動,也即滲透課程(multi-disciplinary curriculum)和跨學科課程(inter- disciplinary curriculum)。
跨學科課程模式又稱為單一學科課程模式(single subject model),即從各學科內容中選取設計環境道德、環境知識和解決環境技能的部分,將他們有機的結合,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的、獨立的、綜合性的課程(跨學科課程的模式見圖1)。跨學科課程模式設計許多學科,在研究當地環境、創立并交流解決方式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學術課程來學習“真實的世界”。
圖1 跨學科課程模式
滲透課程是依據課程目的與目標,將適當的環境內容滲透到各門課程中,通過各門課程實施,將綠色教育的目的和目標化整為零的予以實現(見圖2)。滲透課程模式在美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1985年公布的《綠色教育課程規劃指南》規定,滲透課程模式的流程共分為八個步驟,這八個步驟將整個滲透課程模式完全闡釋。
圖2 滲透式課程模式
(二)通過開展服務學習來進行綠色教育
服務學習是指通過學校和社區的合作,把為社區服務作為課程學習的目的之一,讓學生在參與社區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同時滿足社區的需要。學生在社區服務活動中一方面獲取知識和技能,另外一方面也能夠提高自身評價、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團隊合作的習慣。美國商科類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視服務學習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充實綠色教育的最佳途徑,尤其是近幾年來,各高校大力提倡開展服務學習計劃并將服務學習的概念融入到課程中去,讓學生關懷社會、服務社會。
(三)通過創建綠色校園進行綠色教育
根據美國綠色學校計劃,由新罕布夏州綠色教育中心草擬國家綠色學校指南。該指南將對綠色校園的指標做了詳細的規定,包括五個部分:課程整合、校園場所的加強、社區本為的教育、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行動支持。美國的各個州也對此指南做出了積極的回應:威斯康星州提出了“綠色學校”的10個主題能源,廢物與循環、汞、水、室內空氣質量、綜合性害蟲管理、化學品管理、交通、學校設施和場地、社區參與。
(四)通過各項發展計劃來進行綠色教育
1992年,政府《綠色教育和培訓計劃》正式啟動,美國各個高校開始了尋求與政府相關機構的合作之旅。以芝加哥大學為例,芝加哥大學于1992年與美國環境保護署簽訂了一個三年期的關于有關人員培訓的協議;1995年,芝加哥大學開發了一個“綠色教育工具箱”,其中包括教育方法、教學內容等綠色教育材料;同時還開始建立網絡資源EE-LINK,便于全國綠色教育工作者即使獲取有效的信息。此外,芝加哥大學還舉辦了培養K-12級教師的綠色教育專題會。
為了推動高校綠色教育的良性發展,一些高校關于綠色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計劃。現在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三個綠色教育計劃是樹木學習計劃、教師水教育計劃和通過學習設計的野生生物調查計劃。這三個計劃的共同點都是要發展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敏感性、鑒賞力、相關技能以及對環境的責任感,為學生提供在實際問題中應用所學知識的計劃,在可獲得信息的基礎上建立分析和評價的態度和行為,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解決環境問題。
(五)利用網絡進行綠色教育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學校在教學中加強了對它的應用與研究,隨著網絡在教育中的應用普及,通過網絡進行綠色教育也成為一種便捷的教學方式。美國有許多設計新穎、內容豐富生動的綠色教育網站。為學生系統的獲取綠色教育知識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臺,能保障綠色教育的順利進行。在美國高校中,一些學校環保機構或是一些學生社團,經常利用網絡來組織綠色教育網上論壇,他們討論一些共同關系的話題: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等;將他們自己的一些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設計在網上公布,喚醒大眾的環保意識。
二、相關啟示
綜上所述,由于商科類研究生教育是培養未來商務精英的搖籃,為了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教育體系中實施綠色教育戰略是至關重要的。借鑒美國在商科類研究生教育中實施綠色教育的先進經驗,在我國商科類研究生教育中推廣綠色教育模式必須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將可持續發展思想引入到教育的基本理念中
政府的引導、高校領導的重視和廣大教育者思想觀念的更新是綠色教育成敗與否的根源。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實力提高、學校知名度提升等上面,綠色教育并不受重視。為此,政府有必要引導媒體對綠色教育進行宣傳,并在學校排名的評價體系中將綠色教育的開展情況作為指標體系納入。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是推廣綠色教育的前提。
(二)國家對綠色教育進行立法
如前文所述,為了保證綠色教育的順利開展,美國政府曾多次就綠色教育進行立法,包括1969年通過的《國家綠色教育政策法案》以及1990年頒布的《國際綠色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了綠色教育的管理機構、制定了專門的綠色教育的獎項、規定了相關機構對環境保護的技術援助等等。鑒于法律規范的建立與健全是實施綠色教育的外部基礎,在國內對綠色教育進行立法勢在必行。
(三)在商科類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綠色教育相關的課程體系
根據美國各高校的做法,在商科類研究生教育中開展綠色教育既可以通過滲透式課程模式,也可以通過跨學科課程模式。如果擬采用滲透式課程模式,諸如《可持續發展管理》、《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等課程可以單獨設置。而如果采用跨學科模式,則可以在已有的課程中增加與綠色教育有關的章節內容。在條件成熟以后,還可以在商科類研究生專業中設置環境管理專業。
(四)學習西方先進的綠色教育方法
綠色教育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只是其中一種,而前文中所提到的服務社區、討論會、項目小組等各種實踐性強的教學方法均應該應用于綠色教育中。未來的商業精英們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將更加充分的理解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重要性,可持續發展思想將根植于心,未來自然能夠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五)培養相應的綠色教育師資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原動力,是教育改革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高等教育質量能否得到切實保證的關鍵。由于綠色教育尚屬新的領域,對教師要求比較高,因此有必要對相關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幫助教師樹立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保證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所授知識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密切結合。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資助項目”《 綠色教育戰略在國外商科類研究生中的實施現狀及啟示研究》(項目編號:2012JY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Powell, R.B.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cales to measur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 school[J].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11,Vol.17, No.1 :.91-111.
[2]Roome, N. Teaching sustainability in a global MBA: insights from the MBA[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5,Vol. 14:160-71.
[3] Rusinko, C.A. Green manufacturing: 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and their impact on competitive outcom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7, Vol. 54 :445-54.
[4]魯璐,劉漢湖.綠色大學建設以及其指標體系實證研究 [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12:87-93.
[5]王積龍.美國環境新聞教育的構建模式分析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1:121-125.
[6] 張磊,劉建民.國外生態校園的研究方向與建設實踐 [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07,12:46-49.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