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在井岡山的革命斗爭中,結合井岡山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國內外革命斗爭形勢,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紅色歌謠,這些紅色歌謠對于當代社會的理想信念培育和人民群眾價值觀的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分析了井岡山紅色歌謠及其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并對當前井岡山紅色歌謠思想傳承中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促進井岡山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 井岡山紅色歌謠 思想傳承 戰略重視 路徑選擇
一、井岡山紅色歌謠及其思想價值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第一個根據地,是紅色革命的搖籃,在這片土地上產生了大量的紅色歌謠。筆者曾經在其他的文章中論述了紅色歌謠產生的源泉及其傳播發展的原因。廣大勞動群眾和革命斗爭形勢的需求,加上作為革命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都為紅色歌謠的興起與發展提供了驅動力。為了倡導廣大人民群眾發揚紅歌的創作和傳播,1934 年,中國共產黨編制了《革命歌謠集》,這部書中包含了大量的紅色歌曲,井岡山紅色歌謠在其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根據筆者搜集整理,至今能夠找到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色歌謠超過300首。
在井岡山的紅色歌謠中,至今流傳下來的,仍然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歌謠,如《三灣降了北斗星》、《紅米飯,南瓜湯》、《毛委員帶頭吃苦菜》、《朱德挑谷上坳》、《朱司令》、《調兵歌》、《紅軍紀律歌》等等。井岡山的紅色歌謠其思想價值非常值得重視。筆者認為,井岡山紅色歌謠的思想價值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井岡山的紅色歌謠中有不少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帶來的新風氣的歌頌,對封建思想和歷史上長期帶在人民群眾身上的精神枷鎖的批判,如《十二月當兵》歌詞寫到,“正月當兵辭母親,辭下母親去當兵,無兄又無弟呀,母親有病靠誰人。二月當兵實可憐,想起親人淚淋淋,相見父母面呀,不見親人好傷心。十一月當兵雪紛紛,工人農民要革命,剝削消滅盡呀,打倒土豪和劣紳。十二月當兵一年后,工農團結一條心,大家來暴動呀,革命成功得翻身。”歌詞的內容簡潔,唱起來非常明快,同時用語通俗易懂,使得歌詞的內容能夠被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二是具有豐富的理想信念價值意蘊。井岡山的紅色歌謠是在革命斗爭中產生的,諸多紅色歌謠中都包涵著人民群眾對于革命勝利以及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期待,如在《堅決革命沒二心》中唱到:“我拿梭鏢你拿銃,工農大隊上井岡,抽刀斷水水不斷,革命意志比鋼強。日走百里松樹林,夜走八十歇巖洞,革命不怕路程遠,肚子餓了喝清泉。樹大不怕狂風吹,堤高不怕大水沖,工農有了共產黨,堅決革命沒二心!”歌謠中對于掃平反動派,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充滿期待,表面了工農群眾緊跟共產黨,革命意志比鋼強,堅決革命沒二心的理想信念。事實上,這種理想信念對當前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塑造意義重大,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紅色歌謠中蘊含的諸多內容都可以為我所用。三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情懷。我們不難發現,在井岡山的紅色歌謠中,不少歌謠中都包涵著對于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對于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現象的大肆撻伐,這是一種非常值得珍惜的人文主義情懷,如《長工苦》:“日頭下山快下山,我打長工實在難。一日三餐糠菜飯,一盅酸菜吃三餐,長工為難實在難。長工為難實在難,衣服破了無錢添。一件棉襖穿十年,肩膀露在襖外邊。長工為難實在難,最怕“三九”臘月天,四壁來風大雪降,凍得我身打抖顫。弄得不好挨打罵,何時才能出頭天。長工難,實在難,做牛做馬心不甘。快跟毛委員鬧革命,起來造反快造反!”這樣的紅色歌謠中對于勞苦大眾的同情,同時對于解放勞苦大眾的信心和決心,極大了鼓舞了廣大勞動群眾投身革命的熱情。從更長遠的意義上講,這些紅色歌謠所反映的思想對于促進社會平等,消弭階級歧視具有重要價值。
二、當前井岡山紅色歌謠思想傳承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戰略重視不夠。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紅色歌謠面臨著被人們遺忘的風險,人們對于紅色歌謠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紅色歌謠的地位比較尷尬。在一些調研中發現,青年人對于紅色歌謠知道的非常少,紅色歌謠只有年齡大的知道,年輕的都不知道。其實通過學校來普及是很容易的。事實上,一些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每年也舉辦過不少活動,但這些活動不少流于形式,這就導致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存在課堂與課外脫節、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出現了不協調、不連續、不完整的情況,使得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紅色歌謠思想傳播者的觀念更新不足。主要表現在安于現狀、固步自封、不思進取,辦事循規蹈矩,不善思變求新。一些紅色歌謠的傳播工作者,平時總感到工作忙忙碌碌,對紅色歌謠思想傳播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論研究和業務技能學習不夠深進、不夠透徹、不夠系統。學習有時不能按計劃進行,學習效率有時也不是很高,學習的方法較為單一;對紅色歌謠思想傳播,有實用主義思想傾向,對紅色歌謠思想的傳播不能保持經常化,并不是很到位。這就使得紅色歌謠思想傳播的工作者難以在紅色歌謠的傳播工作中開展有實效的工作。
三是在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中重指導,輕實踐。一些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作風不夠扎實、工作不夠深入等問題,認為每一項工作都有專門的主管人員去做,不必每項工作都親力親為,缺乏深入科學系統的實踐考察研究。從形式上重安排,輕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強調每項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提升、新的發展。但在具體的工作落實上,沒有用一流的標準去要求、去衡量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教育工作的全局工作。真正靠近受眾群體,進行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教育工作具體指導、抓工作落實較少,工作中缺乏開拓創新精神。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教育工作出現“缺失化”的狀態。
四是當代青年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多元化。當前經濟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全球化發展,影響著“本土文化”對當代青年文化價值觀的培育。一些發達國家利用自己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優勢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強勢地位,不遺余力地進行文化擴張和文化滲透,設想“普世文明”的發展,極力繪制沒有文化差異圖標的新的世界文明。青年在文化的追求上恰恰存在求新的心理,他們在文化的開放中,常常被西方文化的一些表象所迷惑,忽略了本國的傳統文化,使中國本土文化對青年學生思想和價值觀的培育產生危機。紅色歌謠由于年代久遠,其本身在很多方面也難以吸引當代青年的關注。
三、促進井岡山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對策措施
一是從戰略上高度重視井岡山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近年來,我國的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但與之相對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體系尚未完全形成,在經濟領域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對一些人的行為產生了負面影響。一些人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信念,不求上進、得過且過,坐而論道,泛泛而談。此外,部分群體的民族精神的弱化,思想政治狀況呈現出不穩定情形,民族認同感減弱、民族身份逐漸消解,在某種意義上不利于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紅色歌謠中洋溢著凜然正氣和昂揚激情,蘊涵著中國人民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思想觀念和道德訴求,體現著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百折不撓等崇高品質,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必須從戰略上高度重視井岡山紅色歌謠的思想傳承。
二是優化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方法路線。當前很大一部分人對于紅色歌謠存在誤讀,以為紅色歌謠的教條主義色彩過重。很多人一聽到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就覺得很煩,覺得這帶有很重的教條主義色彩。很多人現在幾乎是出于一種近乎本能的對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抗拒,我想人們為什么會抗拒呢?抗拒的原因難道真的是因為紅色歌謠思想傳承不好嗎?我想不是的,因為絕大部分根本就不了解紅色歌謠,我們對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片面的,沒有深入的去了解和掌握,加上當前一些對紅色歌謠思想傳承的方式不適當,使得人們容易形成這種偏見,我想,這種偏見便是因為人們的行動里往往有著諸多的“盲動”色彩,只是在行動,卻不知道是為什么在行動?抑或只是因為看到都在這么做,所以自己也這么做了?因此,在紅色歌謠思想傳承中必須改進方法,真正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出發,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承,換句話說,就是要在紅色歌謠思想傳承中能夠給大家一個心悅誠服的理由。
三是提高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應著重抓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要提倡紅色歌謠思想傳承教育工作者結合工作實際進行自我學習、自我修養,有關方面對此要加以督促,表揚先進,從而促使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二是要對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開展有組織的培訓。如鼓勵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報考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定期組織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短訓班,加強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組織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到其他高校參觀、考察,與同行交流經驗,共同提高;組織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到革命紀念地、歷史文化名勝地參觀,擴大其視野,增長其見識,等等。實際上,許多地方包括一些高校在以上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做法,應加以總結推廣,以此推動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隊伍建設,提高紅色歌謠思想傳承工作者素質。
四、結語
井岡山紅色歌謠作為井岡山地區乃至全國的一種重要紅色文化資源,在保護的同時進行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筆者認為在井岡山紅色歌謠思想傳承過程中,需要各個主體的傳承進行結合,與井岡山的其他革命文化以及旅游文化資源進行疊合。也就是基于文化疊合的視角進行充分的整合性再造,要保護好井岡山紅色歌謠文化的載體,要使井岡山紅色歌謠思想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必須大力營造民族文化的氛圍,通過扶持、指導,保護井岡山紅色歌謠文化賴以傳承的各種載體。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院級課題“井岡山紅色歌謠思想性研究”(項目編號10dsyb10)成果。
參考文獻:
[1]尹秉華編,炎陵飛歌[Z].中國文藝出版社,2006.
[2]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色歌謠選[J]. 江西師范學院學報,1977, (4).
[3]中共江西省委黨史委編著,江西革命歌謠選[Z].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