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由于教育形式單一、方法陳舊,內容空洞等原因,大學入學教育遭遇新生抵觸,收效甚微,已無力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蘇區精神內涵豐富,教育價值巨大,通過恰當的途徑把蘇區精神納入大學新生入學教育,能大大的提高入學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 蘇區精神 大學新生 入學教育 作用
一、引言
當前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緊迫。
大學生入學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第一課,入學教育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能否順利成才。但是,近年來高校新生高校入學教育越來越走向形式化,越來越被邊緣化,遭到新生抵觸,收效甚微,已無力引導引導大學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法制觀,更難以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高校持續擴招,學生數量激增,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并有下降趨勢;二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思想政治課專任教師局限于課堂,游離于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負責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職輔導員又表現出專業知識儲備不充分的現象;三是相對與90后的新生,入學教育教育方法陳舊、形式單一,內容空洞乏味。
蘇區精神,是指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蘇區那種特殊的環境中倡導和培育起來的理想信念、精神風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等方面形成的革命精神、優良傳統、優良作風的總稱,是黨在領導創建、發展和保衛蘇區革命實踐中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習近平同志將蘇區精神的主要內涵概括為“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蘇區精神作為井岡山精神的繼承發展,長征精神的起源和開端,教育、影響了一代蘇區人民,展示了強大的育人功能和價值。
加強蘇區精神的轉化,發掘蘇區精神的時代內涵,在當下大學生入學教育依然能迸發出頑強的生命力。
二、當下大學生入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學校的學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和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尊敬師長,刻苦學習,增強體質,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但是筆者對當下江西幾所高校進行考察發現,大學生思想政教育尤其是新生入學教育,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入學教育方法單一,內容空洞乏味,重視能力習慣的培養忽視精神思想引導三個方面。
三、蘇區精神在加強大學生入學教育中的作用
蘇區精神包含了政治堅定、方向執著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開拓進取、爭創一流的創新品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等時代精神,而這些精神是大學新生最為缺乏的品質,并且與教育目的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因此蘇區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新生入學教育的優質資源,對加強當下大學生入學教育有巨大的作用。
(一)有助于堅定新生的理想信念
1930年1月,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論斷,這正是蘇區精神的靈魂所在。毛澤東在這一論斷中揭示了中國革命勝利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規律,堅定了全黨同志和全軍將士信念。利用蘇區精神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其優勢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與紅色革命歷史事實進行對話,讓大學生在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信服的事實面前親自去感知和體驗,從而增強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有利于克服大學生理想信念淡薄。
(二)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1930年5月,毛澤東為反對黨內盛行的“左”傾教條主義傾向,撰寫了《反對本本主義》,文中鮮明地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強調一切要從實際出發。通過把這些史實事例內化為入學教育內容,對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培養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
蘇區斗爭是在異常艱苦的情況下進行的,思想上不僅有“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慮,還要克服“左”干擾;物質上承受著“紅米飯南瓜湯”極度匱乏;軍事上經歷了五次反圍剿,革命事業起起落落,但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并沒氣餒,更沒喪志,而是以倍加的勇氣、無比的信心,扎實地投入各項工作,奮發向上、勤儉節約、開拓進取。這對于克服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淡薄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培養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
爭創一流是蘇區精神的特質。在艱苦的戰爭時期,興國人民銳意進取、勇于開拓,創造“第一等的工作,這對于大學新生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和鼓舞。用蘇區精神對大學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有利于激勵大學新生在當下的時代里奮發有為,培養他們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
四、結語
通過把蘇區精神融入2012級新生入學教育,較好地解決了大一新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從實踐上證明了蘇區精神在新生入學教育的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條件限制,對于如何更好地發揮蘇區精神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光明日報,2004-10-15.
[2] 黃明哲.在傳承中超越——關于推進蘇區精神時代化的思考[J].福州黨校學報.2012,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4] 張孝忠.贛南蘇區史——通俗讀本[M].2012.12.1.
(作者單位:贛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