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證監會宣布IPO重啟,重啟時間定在明年1月份,第一批將有50家左右的新股上市。
IPO開閘消息確認后,滬深兩市表現截然不同,滬市處于小幅上漲,深市部分中小股票抗跌能力強,創業板指數則是一路向下。兩級分化的行情又將對2014年的A股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否改變基金經理們跨年度布局的思路?
針對這些熱點話題,本周,我們特別邀請了長信基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監、長信內需成長基金經理安昀以及華泰柏瑞行業領先股票基金經理呂慧建做客“基金經理面對面”欄目。他們認為,新股重啟IPO,有利于股市恢復正常的投融資功能,同時為市場提供更多的優質公司,長期來看,偏向于利好。
利好優質紅利股
《投資者報》:暫停一年多的IPO,終于要開閘了。新股發行將對A股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與過去相比,又會有什么樣的新變化?
安昀:對于新股發行的恢復,我們持歡迎的態度。一是恢復股市正常的投融資功能;二是為股市提供更多優質的上市公司。從對市場的影響來看,我們認為不可一概而論,還是要看公司的質地,而非公司個數。
由于改革的重點是從審核制向備案制過渡,我們認為這有利于IPO定價更加市場化,強化馬太效應,幫助價值發現。
呂慧建:事實上,新股由審核制向備案制過渡,將給紅利股帶來新的歷史契機。近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為構建良好的紅利投資環境打下了基礎,也為市場重啟IPO營造了較好的環境。
有消息稱,作為定位滬市“最紅50”的上證紅利指數也將順勢啟用新選樣方法,在選樣規則上的變動一是擴大了樣本空間,讓更多優質的、分紅能力強的股票得以納入選樣空間;二是向國際主流編制方法看齊,將成份股配比從原來按市值改為按股息率加權,讓分紅能力強的股票占有更高的權重。結果顯示,這樣的調整讓新上證紅利指數長期投資回報增長顯著,自2005年至2013年6月,累積超額收益近137%。
大跌成布局好時機
《投資者報》:IPO消息開閘確認后第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就有近400只股票慘遭跌停。對于這波大跌你是如何看的?眾所周知,年底一般都是基金進行跨年度布局的時機。你覺得此波大跌過后,哪些板塊可能會有大的機會出現,依據何在?大跌的創業板是否存在超跌反彈的機會?
安昀:我們把這次大跌歸結為心理因素,因為股票從來都不是看個數,而是看質地,如果質地不好的新股上來,也是無效供給,并不影響原有的優質公司。所以我們把這次大跌看作一個很好的布局的機會,我們的投資策略一直是精選個股并持有,我們會堅持這個策略。
呂慧建:這次的大跌對基金經理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跨年度調倉機會。尤其是新型城鎮化將是未來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個核心特征,對股票投資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我們認為,未來一個階段的股票特點是:宏觀分析很重要,重點行業的上下游景氣有同步性;指數、行業、個股同漲同跌;工業化部門是投資重點,關注企業固定投資和產能增長,重視供給側分析。
關注消費和創新成長股
《投資者報》:從歷史規律來看,IPO重啟常常伴隨著資金面趨緊的局面,因此引發畏懼心理,市場殺跌。你覺得明年1月份重啟IPO后行情會怎樣?是牛是熊?
安昀:我們認為市場的好壞最終是和宏觀經濟與企業盈利有關,簡單的供給增加不會破壞原有的邏輯,至多是形成分化,即質地好的公司依然很貴,質地不好的公司則越來越便宜。此外,我們非常關心三中全會改革決議的執行情況,提決議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執行。
呂慧建:2010年后,我們看到A股市場走勢體現出一些新特征。這些特征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階段密不可分,其中具體包括:宏觀變量彈性變弱,行業景氣分化,重工業部門差,消費部門穩定;指數鈍化,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是關鍵;下游消費是投資重點,關注公司能否挖掘消費者需求,重視需求側分析;新型消費高速增長,需要以創新商業模式予以匹配。
2013年,醫藥、食品飲料先后領漲,TMT的上漲貫穿全年。進入四季度,前期滯漲板塊、部分周期性行業補漲,走勢活躍。但是,從中長期的角度看,經濟結構調整是現階段最具本質性的特征,對應A股市場,就是結構性行情,結構性機會,投資重點應在消費品和創新成長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