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大好形勢下技工學校的現狀及企業對校企合作熱情不高的原因,從五個方面提出技工學校應加強自我完善,滿足企業的要求,使校企互需、雙贏的校企合作基本立足點成為現實,使校企合作步入良性循環。
關鍵詞:自我完善 校企合作 基本立足點 熱情不高 自我完善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05-01
繼2005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后,黨中央、國務院辦采取了具體、周密、系統的部署、推進著全國職業教育工作的發展。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圍繞職業教育方針,進行了廣泛、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討論、研究和積極的探索。使人們對“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探索創立的“合作模式”更加靈活多樣;對“合作中存在問題”的認識更加客觀全面;創建的“合作長效機制”逐步完善。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校企合作”的基本立足點是:校企互需、實現雙贏;目標是:雙方攜手步入高效培養適應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企業需求的“四有”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在學校尋求合作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關鍵問題是企業熱情不高。本文就這一問題做一些粗淺的探討,期盼能拋磚引玉。
1 現狀分析
現在技工學校已經充分意識到校企合作對培養“適銷對路”、滿足企業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對學校發展的現實意義,因此合作愿望較強。而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各方面的研究和現實情況表明企業對技工學校是有需求的,那為什么又熱情不高呢?
為搞清這些問題,我們從兩大方面來做一些探討:(1)企業方面:他希望通過校企合作得到什么?企業有哪些顧慮?(2)技工學校方面:現狀如何?為滿足企業的需要應做哪些改進?
1.1 企業方面
有關調查表明:企業對校企合作的各種愿望中,招到“用得上、留得住、可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排序第一。社會上一些有工作經驗的下崗人員,盡管“用得上”,有些也“留得住”,但年齡偏大,思想觀念不易適應新企業文化的要求,“可發展”性差。學生像一張白紙,更易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最大程度的滿足企業的要求。此外,企業選擇合作對象還與其具體需求相關聯。如,選擇高等院校時,希望通過合作解決一些技術難題;選擇技工學校時,希望通過合作,培養更貼近生產一線需要、一上崗就基本能勝任所從事工作的學生,減少企業培訓環節,節約用人成本。
那么為什么合作熱情又不高呢?
有這樣一份調查很能說明企業對技工學校有需要又為什么合作熱情不高。
“企業在決定是否合作時,最擔心的問題依次是:生產效益、學生安全、學生管理;在合作后,最擔心的問題依次是:學生管理、生產效益、學生安全”。企業在合作前對學校、對學生了解不夠,企業又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自然首先考慮的是生產效益。但是合作一段時間后發現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不夠,不易管理才是最大的問題,因此“學生管理”問題由原來的第三位,排到了第一。
因此,《企業建議》對中職學校提出:(1)應加強學生責任心、職業道德、價值觀教育。(2)應教育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實習生的成績和鑒定應納入學籍管理,學校應將實習生的管理列入監督、評價內容。(3)學校應提高教學質量、改變學生理論不足,技能欠佳的現象,讓學生由“跟崗”變為“頂崗”,給企業幫忙,而不是“添亂”。(4)在送學生實習前,應開設指導課介紹:企業文化、規章、在企業如何做人、做事和實習期間的待遇、保險、食宿、交通等。(5)家長應知情并同意實習方案。
由以上信息和分析可見技工學校在許多方面還沒有滿足企業的要求。
1.2 當前的社會背景以及技工教育自身的情況
長期以來技工學校在中考志愿中往往是學生家長一種無奈的最差選擇。
另一方面,生源逐年減少,而各種中職教育機構、中職學校卻在不斷增加,所以每年的生源大戰慘烈無序,所謂的入學條件實為裝點門面的擺設,業內人士戲稱“只要會喘氣的我們都要!”—— 這是技工學校的“進口”。
“出口”情況又如何呢?
自從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改制以來,大量有一技之長和豐富生產經驗的工人下崗,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一份工作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因此,他們的特點是有經驗、又很珍惜得到的工作、責任心更強。
2 技工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自我完善
(1)放眼全球真正掌握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和規律。徹底轉變一支粉筆、一張掛圖、一本教科書的課堂教學模式。堅定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相促進的辦學理念。加強課程設置改革,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防止出現放松綜合職業素養教育要求的現象;防止出現大幅度降低理論學習要求,片面追求“高技能”和只重視少數技能尖子學生為學校參加技能比賽爭光的現象;防止出現片面強調技工教育的針對性,而放松對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培養的現象。
(2)認真有序深入的組織學習中央領導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講話和相關政策、法律法規。
通過學習討論:認清形勢增強信心;幫助全體師生員工客觀辯證的看待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和未來;促進全體師生員工不斷更新觀念,發現差距;激發全體師生員工的工作熱情,積極獻計獻策投入到學校改革發展中來。
(3)根據中央的精神、部署和企業需求,全面、深入、細致、客觀的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聚全體師生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優勢使優勢更優;按主次輕重,切實有效地消除不足。
(4)根據中央部署和企業需求,用足政策,踏準時間和機會節點,及時做好辦學方針、策略的調整;為學校辦學模式、管理模式、教育教學的改革在思想、組織、制度等方面做好準備并適時推進和實施。
(5)調查研究,廣泛宣傳,尋求合作。在職業教育方針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對本地區企業的需求特點進行調查研究,并按可能實現的合作模式進行分類。
大力宣傳各級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各項規定和優惠政策、法律法規。大力宣傳自身優勢,爭取政府及各種社會力量的最大支持。
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切實、周密、認真的計劃、組織、執行各項合作項目工作的實施。爭取最大的成績,并及時總結,加強宣傳,擴大戰果。為今后的合作提供借鑒,促進合作步入良性循環。
3 結語
技工學校只有在加強自我完善的基礎上,才能使“校企互需”成為現實,使“校企雙贏”得以實現;才能取得政府、行業和企業的信任支持,促進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Z].
[2]溫家寶.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Z].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