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主要是指一定的社會或階級依據一定的德育原則和規范,有組織有計劃地對人們施加系統影響的教育實踐活動。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德育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21世紀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在校企文化不斷融合的今天,傳統的德育方式明顯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創新中職德育管理方式成為必然的選擇。
關鍵詞:德育 中職教育 校企文化融合 德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09-01
德育主要是指一定的社會或階級依據一定的德育原則和規范,有組織有計劃地對人們施加系統影響的德育實踐活動。[1]中職學校的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其身上有很多的特殊性。校企文化交融是職業教育深入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中職學校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然途徑,是中職學校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術人才的必經之路。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通過相關的調查我們發現,中職生身上基本上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文化基礎知識較為薄弱、自律性較低,自信心不足,學習的意志較為薄弱、學習的能力相比于一般的高中生要差、逆反心理較強。因此,對中職學生做好德育工作更顯得必要。而在校企文化交融下,傳統的德育方式明顯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創新中職德育管理方式成為必然的選擇。
1 當前我國中職德育管理存在的問題探析
隨著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的加深,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不斷融合,我國中職德育管理工作的問題則在不斷暴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輕視德育,重職業能力
隨著中職教育的興起,各個中職學校招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學校希望通過高就業率來吸引學生,因此,有些中職學校開始忽視德育工作,開始將目光專注學生的職業定位以及學校專業學科的建設,完全忽視了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性,一些學校設置的德育課完全是出于應付上級檢查的需要,使得德育工作難以發揮到應有的作用,德育管理工作完全流于形式。
1.2 德育課程的內容枯燥無味
筆者通過相關的調查發現,中職學校開設的德育課程與初中,甚至小學開設的課程內容沒有很大的差別,而且課程內容大多枯燥無味,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十萬八千里,有的甚至就是在簡單的喊口號,沒有與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關的德育問題相結合,因此在上到這種課時,學生不是打瞌睡,就是干別的活,或者干脆就直接曠課;考試的時候就臨時惡補一下,以考試過關為主要目的,完全不管到底學來有什么用。
1.3 德育目標空泛
根據國家關于中職學校德育的要求:中職德育就是要培養愛國、愛黨,有正確的理想和觀念,遵紀守法,開拓進取,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的中職生。筆者認為這個德育目標相當空泛,根本沒有可以實施的標準,也沒有評價的機制。這也使得很多的德育工作者失去了工作的動力。
1.4 德育手段單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德育的方法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德育的效果。德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講授法、討論或辯論法、陶冶法、自我教育法、指導法、疏導法、評價法、活動法等。[2]但是,當前很多中職學校的德育方法卻顯得較為單一,可以說是前篇一律,都是以機械的、單向度的思想灌輸與空洞說教為主,很少結合具體的實踐活動來為大家進行進行道德教育,久而久之大家就會對這種說教失去興趣。德育效果可想而知。
2 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職德育管理創新策略探索
在校企文化下,學校的德育資源會更加豐富,企業里的一些先進的理念以及一些比較成功人員的案例都可以為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新的契機,但是任何事物都是雙面的,某些企業的糟粕文化也可能進入學生的視線,因此,學校必須要創新德育管理工作,策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 理念上進行創新
思想是行動的指導,正確的思想才能夠正確的指導行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碰撞是一種必然,人為力量是無可改變的,因此,學校的德育理念也必須要不斷創新,要抱著一種開放融合的理念開展德育工作,而不應該脫離社會,主動用一些企業中先進的文化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效果將會更佳。
2.2 在德育內容上進行創新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德育內容的枯燥也是德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學校應該要想方設法在德育的內容上進行創新。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德育的內容也應該要有不同的調整,在過去,學校德育的內容的目標一直是一些培養 “愛國、愛黨”的學生,顯得空洞無力,在校企文化融合的今天,學生面對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學生的價值觀、就業觀也是越來越扭曲,因此,德育的內容以及目標也應該有所調整,應該以解決學生最關心的最實際的問題為主,這樣才能夠贏得學生的信賴與認可。
2.3 在機制上進行創新
機制是保證各項工作順利展開的重要保證。同樣的,德育機制也是落實高中德育各項任務的有效保證。它主要指德育系統的組織機構或部分組織機構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法,德育機制的創新主要包括:領導機制創新、激勵機制的創新、運作機制的創新、評價機制的創新、監督機制創新等。[3]領導機制上必須要不斷理清各個領導層的關系以及各自的責任,并明確各自的權力,激勵機制上則必須要建立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激勵,以不斷激發工作者的積極性,改善德育的方法。建立評價機制的目的在于使得德育的效果能有一個評價的標準,評價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議、家長點評、社會評價等。總之,創新這一系列機制的目的就在于不斷強化德育的效果。
3 結語
本文主要對當前我國中職德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對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如何進行德育管理創新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對相關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錢榮,季春花.校企文化交融下職校德育管理創新探索[J].德育園地,2012:76-78.
[2]季春花.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職德育工作新取向[J].職教通訊,2012,26:74-75.
[3]南天民.中職學校德育模式創新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