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新媒體資源的優勢基礎上,通過整合基于新媒體平臺的課內外教學資源,結合體驗式教學研究,對于新媒體資源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進行了實踐探索。解決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評價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新媒體資源 聽力教學 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51-01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概括而言就是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強調的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與互動。近年來,各種新媒體資源的不斷呈現,互聯網絡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高校不但積極創建校園網,而且在教學中不斷擴大互聯網的應用范圍。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具有許多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優勢。這些優勢為實現大學英語的教改目標提供了有利保證。當前,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英語聽說課教學?;谛旅襟w的英語聽說課的教學優勢日益顯現。對于更好地增強英語聽說課教學實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大學英語的聽說能力是英語綜合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陡呗毟邔=逃⒄Z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定:聽說能力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因此,聽說教學成為重中之重。而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形式的也已經從傳統的教師講授過渡到現代的新媒體教學。結合了聲、像、圖、文方式的形象化教學。這種新媒體教學技術具有直觀性、高效性、趣味性、交互性、快捷性的特點,成為英語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新媒體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在英語聽說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產生主動聽和說英語的動力,訓練了學生掌握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獲得信息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國英語課程的評價方式過多的依賴于終結性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他們日常的學習行為表現。以往聽說教學也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就是將聽力測試納入學期末綜合英語考試聽力部分,盡管學生意識到聽力的重要性,但聽力部分比重不大,學生難以了解自己的實際所能與工作崗位差距,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教師的積極鼓勵和支持。這種評價模式阻礙了聽說自主學習模式的建立。本文提出了基于新媒體環境下形成性評估的大學英語聽力評價體系,通過檔案袋式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等多樣化評估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所謂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作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作出的發展性評價。它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習主體個性。而且,形成性評價是教與學的雙向評價,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同時,它也能促使教師全面,深入和細致地總結課程,教材和教法,從而找出改進教學方法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因此,筆者在學期初的聽說教學實踐中,以新媒體技術應用為依托,對我校的聽說教學評價進行了改革實踐。即: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引入實驗組的聽說教學中,初步建立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形成性評價新模式。結合我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特點,充分使用形成性評估方法完成學生聽說水平方面學期平時成績的評定工作。平時成績主要由學生課前準備評價、課上表現評價和課下任務呈現評價三方面構成。著重突出四個強調,即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的評價,強調對學生利用新媒體技術資源進行聽說語言實際操作訓練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課堂和課外活動的表現及參與程度的評價,同時,也強調學生自評和他評等輔助性的評價。
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各個階段涉及到的聽說的評估問題,形成良好的聽說能力,我們為每個學生建立學習檔案。布置學生在課下完成若干項有關任務,如,朗讀課文,錄制有聲作業,講故事,唱英語歌等,學生將自己最滿意的有聲作業放入學習檔案,使學習檔案的內容始終體現自己的最佳水平。口語檔案中放入一份學生每次口語測試的記錄,這樣,學生可以觀察自己的進步。學生通過網絡搜尋新信息完成老師布置的拓展性作業,并做成多媒體演示課件。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的角色、學生的角色、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都發生了變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客體為主體。
同時,開展完成任務項目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將準備好的任務項目作業在課堂上匯報演示.演示結束后開展學生之間的自評互評,最后教師給出評價。這樣,同學們通過電腦聽英文歌,看英文影片,設計多媒體演示幻燈片,評論時事要聞等等.使他們學會從多種媒體資源獲取信息,完成課上和課下任務項目。
通過對實驗組一學期的聽說授課實踐,教師觀察、評價和監督了整個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外活動和網上自學記錄。學生進行了學習檔案評價、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對學習階段性評價進行記錄,通過評價表格和反饋表格對學生進行綜合考評。采用作業測驗,學生檔案記錄,課堂討論,教師與小組對話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解決聽說學習中的疑難。通過對實驗組成績和對照組成績的對比,可以看到實驗組的聽說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成績。實驗組同學普遍認可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檔案袋式評價、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形成性評價模式。
我國新媒體的教育應用研究仍然在起步階段,相關的概念界定、教學互動應用模式和應用資源待于實踐的驗證。而形成性評價方法多樣,操作過程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在未來如何將新媒體技術同課內外教學資源真正有機整合,將新媒體技術在聽說教學的形成性評價中如何充分應用,切實提高學生的聽說語言運用能力,促進英語教學改革的實施和發展,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2] 饒小飛.羅森塔爾效應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外國語文,2012(S1):155-158.
[3] 王婉貞.開展形成性評價培養口語交際能力[D].福建師范大學,2005.
[4] 姜楠.高職高專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J].焦作大學學報,2008(3):98-99.
[5] 尤肖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動態學習評價培養創新人才[J].中美英語教學,2004(1):55-58.
[6] 李燁輝.淺析新媒體語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以中國傳媒大學外語部教學改革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