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我國當前社會人才需求及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必要性、緊迫性分析,闡述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科技創新 創造力 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70-01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石,沒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民族必將落后甚至走向衰落和滅亡。中國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以其卓越的創新能力為世界人民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遺產。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人才的需求規格越來越高。我國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轉型到大眾教育,培養目標發生了變化,社會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成為廣大教育者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成為我國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振興民族的前提和保證。
1 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1 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是拓展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客觀需求
從目前人才市場上反饋信息來看,社會用人單位盡管對文憑學歷有一定的要求,但更為看重的還是應聘者具有的特殊才能和實踐能力。而我國高校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培養出來的大學畢業生恰恰是有文憑而缺乏實踐能力,使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遭遇尷尬,出現大學生在人才市場就業難的狀況。
1.2 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衡量人才的標準既要重視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知識水平,還要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國高等院校正在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時期。要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來滿足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就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因此,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3 有些大學生實踐能力較差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高校人才的培養模式、規格不能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更加重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而我國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較低,這種差異使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著最大的困惑。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狀。應進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創造大學生學習實踐創新的各種環境,已提高我國高校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所以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作為高校當務之急的大事。
2 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受我國教育體制和高校教育管理觀念的制約,依賴于高校教育改革導向和學生主體積極性的發揮,積極探索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已提高大學生,對于我國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人才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2.1 轉變思維,樹立現代教育理念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高等學校應著眼于國家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構建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不但要強調“學習,學習,再學習”,而且還要強調“實踐,實踐,再實踐。”
2.2 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
加強學科建設,深化課程改革,調整教學培養方案是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大實踐環節教學時數,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理工專業的學生,這個環節尤為重要,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的科技創新的能力。加強學科相互融合,依照學分制培養計劃,對相關相近專業進行交叉整合,適當減少必修課,盡量增加選修課的比重。這樣才能適應大學生的個性能力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質量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資源保障。要建設一支熟悉教學規律的專兼職教師隊伍。首先以現有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為基礎,通過派出學習和提高學歷等方式,加大進修和培訓的投入,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其次是引進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學骨干,改善提高師資隊伍結構;最后是大力發展與當地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聘請這些單位中的技術骨干人才參與教學,解決部分專業教師短缺問題。
2.4 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
“實驗室是現代化大學的心臟”,高等學校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更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過大,而教學經費投入卻是捉襟見肘,后勁不足,一些高校只能在實驗室建設上減少投入,減少學生實習時間,導致實習基地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校內實驗室條件不夠,儀器設備不足,管理人員專業技術素質較差,這樣嚴重影響了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時將一些優秀學生的好的科技創新想法扼殺在搖籃中,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們的實踐創新的積極性。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高校的領導層就必須加強實驗室軟件、硬件建設,創造良好的實驗環境,也應該拓寬實習基地,為學生服務。面對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必須轉變觀念加大實驗實習基地建設的投入,規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為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提供廣泛的空間。
2.5 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積極開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參與熱情,培養大學生創新力、競爭力的各項活動。高校要發揚“傳、幫、帶”的作風,要調動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在本科教學中實行導師制,一對一的形式,指導學生搞實驗創新,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手把手教給學生,同時幫助學生攻克難關及難點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自信和創新能力。同時學校可以利用的科研及管理單位,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項競賽活動,還應該組織培訓學生參加全國性重大比賽。在競賽中培養大學生攻關精神、合作精神、科技創新意識。其次,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講座、研討會、交流會,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擴大大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和實踐基地進行科研、助研活動,參與教師主持的一些科研項目的研究活動。投入一些科研經費作為輔助支持。大大的調動了學生的高科研的積極性。高校就會形成一個很好的科技創新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的科技創新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Z].北京:國務院,2002,18 號.
[2]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Z].高教司函2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