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位論文的信度是論文的生命線。從論文自身看,論文的信度取決于三個環節:(1)引用觀點的信度,其信度等級可粗略地分為:公允、主導、主流、一般、個體、錯誤六個等級。引用觀點的信度具有時域相對性和群體相對性。(2)論文推理的信度。(3)論文驗證的信度,驗證的方法大致有實踐性驗證、認可性驗證和推理性驗證三個類別。從論文環境看,論文的信度取決于論文的信度生成和信度檢驗兩個體系,信度存在依賴和趨同兩種規律。論文從自身和環境兩個方面論述了信度及相關問題,既為學生提高論文信度提供了指導,又為學位論文信度的判定提供了良好的建議。
關鍵詞:論文信度 信度依賴律 信度趨同律 時域相對性 群體相對性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93-03
學位論文作為一種闡述作者自己觀點和成果的文體,其目的是通過讓讀者認可自己的觀點和成果,以便獲得相應的學位和傳播自己的觀點和成果。而認可的前提是論文具有較高信度[1~2]。從作者方面看,論文的信度取決于:引用觀點、推理和論文驗證三個環節信度的組合。
1 引用觀點的信度
1.1 引用目的
論文中引用別人的觀點,自然將其作為論文的論據,根據論據在論文中的作用,可將論據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基點性論據。即在假設某引用觀點成立的前提下,開始自己的論文。因此,其對全文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推理性論據。作為論文因果關系鏈中兩個鏈節之間聯系的中介,對論文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類比論據。作為新觀點的類比對象,對論文的質量具有輔助性作用。多樣性論據。作為一種論據的補充性資料,有了它論文更加充實;沒有它也不影響論文的主體。存在性論據。僅僅表明某事或某物的存在。一般是事實性的描述,可能成為基點論據,也可能與其它論據一起構成組合論據集合。
1.2 信度分級
根據論文的引用觀點自身的完備性、正確性、傳播范圍、認可情況等可將觀點的信度劃分為以下幾個等級。公允觀點:所謂公允,即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觀點。這類觀點信度等級最高,如果以此為推理基礎,推理過程沒有錯誤,則論文結論應當是非常可信的。主導觀點:對某一問題的認識,盡管有多家的觀點,但已經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并且其它觀點均可以忽略不計。主流觀點: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存在若干個觀點,甚至是矛盾的觀點,各有其優長,互不相讓,但又無法否定對方,從而出現多種觀點并存的情況。論文中引用這樣的觀點作為論據時,需要對其進行更多的解釋工作,否則會引起持不同觀點讀者的反對。一般觀點:即具有一定認可范圍的,但又沒有成為主流或主導觀點。由于其認可范圍較小,一般觀點通常不能作為基點論據和推理論據,如果這樣,則整個論文的信度會受到影響。如果確實需要,則可增加更多的說明來彌補。個體觀點:剛剛發表,或者尚未取得同行認可的觀點,因此,只能表明其是作者個人的觀點。通常作為存在性論據或多樣性論據。錯誤觀點:隨著實踐的深入和時間的推移,有一些觀點已經被證實,或者已經公認為是錯誤的觀點。如果引用一個錯誤觀點來證明,或在論文邏輯關系鏈中存在錯誤鏈節,那么論文的結論就可想而知了。
1.3 信度的相關要素
觀點自身的正確性是觀點信度最重要的方面。如果一個觀點不能自圓其說,則無信度可言;觀點自身存在缺陷,信度自然低下;只有正確的觀點才有信度可言。對于觀點的正確性最好有自己的判斷,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引用觀點的信度,一時難以確定,因此,只能用其相關要素的信度來對其進行估計。
媒體的信度。人類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我們所接收到的觀點大部分是通過媒體進行傳播的,因此,媒體的信度對于觀點的信度是有重要影響的。作者的信度。作者的信度是引用觀點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政府機關或權威機構發布的消息,通常是可信的,而街頭謠傳通常是不可信的。推薦人的信度。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大部分信息來源于中間推薦人,如,文摘、述評、口傳等,相當于商品經銷商。推薦人的信度是引用觀點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
1.4 信度的時域相對性
一種觀點的信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從作者(群體)出發,其存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從讀者出發存在一個認知過程,其發展一般存在認可與否定兩種趨勢,但也存在曲線和重復發展的模式。
1.5 信度的群體相對性
論文的預期讀者的知識背景,對于論文的信度是有差別的,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要充分注意信度的群體相對性。信度的群體相對性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同一觀點在不同的人群中,其信度級別是不同的。(2)對于同一問題有多種不同的觀點,其中有些觀點是可以共存的,但在不同的人群中其信度等級是有差別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3)群體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群體的變化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群體的規模可能變化;二是群體中的個體可能發生轉移。
2 論文推理的信度
論文推理的信度是論文信度的重要方面,通常表現為:立論基點的信度、推理方法的信度、推理過程的信度和論文結論的信度四個方面。
2.1 立論基點
所謂論文的立論基點,是指整個論文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其牢固程度對于論文整體具有決定性作用。反過來,如果否決了這個基點,則整個論文將毫無意義,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情況,大部分論文出現的問題是基點不夠牢固,這樣,其結論的信度將大大降低。對于一個全新的論題,通常需要對于立論基點進行詳細的論述。但也有一些前人研究已經很多,但沒有得到理想結果的論題,如,歌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你就不需要過多的論述基點,因為這個基點已經是公允級別的觀點。當然,大部分的論題介于兩者之間,即,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但又未取得社會公允,因此,這類論題的基點需要一定程度的論述。
2.2 推理方法
不同的推理方法得到的結論,其信度是有差異的,一般認為,演繹推理的結論是正確的;完全歸納推理通常也是正確的,但隨著事物的運動、變化與發展,新的情況不斷出現,有的“完全”可能變得“不完全”,因此,該方法的結論也具有時效性;而不完全歸納法,結論可能是不完全正確的。學位論文的推理過程有很多表現形式。
2.3 推理過程
推理過程的嚴密性也是論文信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旦評閱者發現論文的推理過程出現了問題,則論文基本上不被相信。如果發現論文的推理不夠充分,則得分不會很高。
2.4 論文結論
學位論文一定是要有結論的。只有工作內容、沒有形成結論是研究生們經常出現的問題之一。結論自身應當是正確的,或者存在一些小的錯誤,但結論的主體應當是沒有問題的,這是顯然的要求。結論的創新性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篇論文得到的結論是別人已經發表過的,那還有什么意義?結論應當是有意義的,或是現實意義;或是理論意義;近些年來,隨著工程碩士學位的開展,工程意義也是可以的,否則論文自身就沒有意義了。結論應當是夠分量的。即結論的水平應當達到或超過相應的學位要求。對于不合格的論文,其評審意見中“總體難度不足、整體水平偏低”是常見的字樣。
3 驗證方法的信度
在論文的成果與結論形成以后,就需要考慮論文的驗證問題,即通過一定篇幅的文字讓讀者相信結論與成果的正確性[3]。驗證的方法大致有實踐性驗證、認可性驗證和推理性驗證三個類別。
3.1 實踐性驗證
實踐性驗證是指論文的結論已經經過一定程度的實踐,但實踐的深度有一定的區別。實效性驗證:論文成果已經投入實際應用,并證明其正確性或已經取得了實際效果。實效性驗證有三種不同的程度:一是長期或大量的實踐;二是短期或少量的實踐;三是個案的實踐,如,某項成果經過xx試用、xx實際應用等。不同程度的應用產生的信度是不言自明的。但作為論文其周期短,一般能夠有個案實踐已經很不容易,除非是工作較長時間的研究生,將在崗位上已經取得的成果總結后寫成的論文,才可能有前兩種實效性驗。試驗性驗證:即傳統意義上,證明了在“實驗室”里是有效的。一般應當有試驗背景與環境的說明等。這是大部分學位論文所能達到的驗證程度。自身完備性驗證:即采用了“假想”的情況,其目的在于驗證論文自身的完備性。不少論文也只做了這一點,由于某些學科的特殊性,如軍事科學,大部分論文只能做到這一點,而對于實際應用,通常是不夠的。
3.2 認可性驗證
認可性驗證是指論文的成果與結論,經過一定的認可程序獲得認可,這種形式的驗證通常也是可信的,并且其信度級別較高。主要有以下幾種:行政部門認可:即由行政部門正式發布,如,國家標準、法規文件、其它明文認可。權威機構認可:即由權威機構正式發布或明文認可。法定機構證明:由法定部分出具試驗、檢測結論證明。專家認可:具有鑒定意見、名人講話等佐證。獲獎證明:如果包含論文主要觀點的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也是一種好的證明。使用單位認可:已經通過使用單位的驗收,已經或即將投入實際使用。觀點引用證明:如果沒有以上正式的認可程序,還可以引證自己觀點被大量地引用,也可以作為一種非正式地認可。
3.3 推理性驗證
推理性驗證,是指結論是通過推理獲得的,無需再作專門驗證的一種形式。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論文的結論是通過一定形式的推理得到的,而推理本身就是一種比較好的驗證過程,只要推理過程沒有問題,結論通常是可靠的;二是結論本身就是對于大量歷史和現實情況的總結和歸納得到的,只要總結和歸納過程沒有問題,結論也是可信的。
驗證工作對于在學習期間的研究生而言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能達到上述一種驗證已經不易,如果有多種方法驗證,效果會更好。
4 論文信度保證體系
一般而論,論文信度的保證體系,主要由信息生成體系和信度檢驗體系兩個方面決定的。前者是關鍵,后者是輔助。
4.1 信度的生成體系
學術環境:學術環境對于論文的信度影響是全程性的,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受到學術環境的影響[4]。科學方法:論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信度的基本保證。道德底線:作者的學術道德底線是論文信度的基本因素。如果論文作者動機不純,進行學術造假,一般在評審期間很難被發現,即便發現了也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后,遠遠超過“學位異義期”。學術道德的把關:一是靠招生控制;二是靠培養,而這兩方面在現行的體制中都顯得力不從心,幸好目前研究生整體素質還是有一定水準的。導師指導:導師是論文信度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導師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學術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方法指導,對學生的學術道德有教育的義務,對論文的形成過程了如指掌甚至直接參與,并且也是論文的主要責任人,如果導師把關不嚴,則論文的信度缺少保證。
4.2 信度的檢驗體系
形式審查。論文提交后,學術委員會通常要指定專人,對論文的篇幅、參考文獻、發表論文情況等形式性內容進行專門審查。有部分研究生,由于發表的論文與學位論文關系不密切,而被拒絕上會。因此,不得不補寫一篇論文,并發表后,才能得以上會。形式審查,對論文的信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論文評閱。論文評閱人是論文信度的把關人,在論文信度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礙于情面,論文評閱人往往把關不嚴,因此,各院校相繼采用了“盲評”方式,其效果有一定的提高[5]。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于評閱人沒有任何制約導致把關不嚴;二是整體的學術氛圍對評閱人的道德底線產生了負面影響。
論文答辯。答辯是論文信度的關鍵性環節之一。因為,經過導師介紹、評閱人介紹、面對面的詢問等,答辯委員們對論文的情況掌握得應當比較充分,在此基礎上提供的《答辯意見》應當是可信的。
論文抽查。這是最近一些年,針對論文質量的下滑趨勢而采取的強制性措施,其對于論文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功不可沒。
評審組織實施。理想的評審人群應當滿足:評審人員學識、領域和責任心是合格的;評審人員的散布是合理的;評審標準、時間等條件是充足的。
4.3 信度依賴律與對策
學術界歷來主張獨立的學術評審,但要實現獨立性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評審實踐中,發現評審意見通常會出現對于某一因素的依賴性,而這個依賴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論文評審的獨立性。
學派依賴。在遺傳學中有一個“近親繁殖”規律,因此,要求繁殖雙方在親緣關系上需要有一定的距離。在學位論文評審中,存在同樣的問題,如果將一篇論文的評審交給同一學派中的若干人,評審意見會高度一致。這樣論文如果存在問題,則被發現的概率就會很低。相對而言,這種依賴,可以通過對評閱人所在學派散布的控制來削弱,甚至消除。
權威依賴。如果在某領域已經形成學術權威,就會出現與權威觀點一致的觀點被發揚,而與其相抵觸的觀點會得到抑制,這當然不利于學術的健康發展。根本性的解決方法是創造學術環境的多極化,以達到各學派的相互制約。當然,評審論文分發對象的控制,是削弱權威依賴的主要方法。
導師依賴。導師負責制是約定俗成的觀念,因此,導師的意見在評審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導師的意見對于后續的評審具有重大影響。盲審是當前削弱導師影響的重要措施,但無法根除。評閱人具有一種心理定式,即認為導師認可的論文離標準不會太遠,由此導致抽查不合格論文年年出現。
4.4 信度趨同律與對策
信度趨同律是指后續的評估對前面的評估結論具有肯定性的趨向。當然,這只是一種平均的趨向,具有統計意義,但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個案。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在沒有先行評估結論的情況下,基于研究生的工作是努力的和導師的工作是負責的兩個假設,通常會給出一個肯定性評價;二是指論文的后續評估,存在一種對于先行評估人員肯定的趨向,即經常出現的:如果出現肯定的評價,則后續的評價會越來越高,如果出現否定的評價,后面的評價會越來越低。
信度趨同律產生的基礎在于評價者不是真正地鑒別,而是使用基于信度的推理。為什么不進行真正的鑒別?主要原因在于:(1)評估者不是該方面的專家,缺乏評估能力。(2)評估者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認真閱讀,草草了事,甚至讓自己的學生代勞。(3)人情因素。
如何減弱或消除其影響呢?在以上三個原因難以改變的情況下,研究人員發現了另外一個規律:肯定結論的信度遠遠低于否定結論,否定性結論通常是正確的。其實這種認識在20年前,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研究生導師甘仞初教授就對其學生說過:“肯定一篇論文,只要看一看目錄與結論就可以寫出意見來;而否定一篇論文,則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仔細地閱讀,因為,你需要提供確鑿的證據”。現在給出否定意見,招人厭煩,且工作量和酬金與肯定性意見是相同的,因此,給出否定性的意見需要很強的責任心。
目前,大部分學者對此具有認同感,特別是學位論文質量管理部門對此有更多的認同感,從而產生了“否定意見決定體制”。所謂否定意見決定體制,是指在多人評審體制中,不是以平均分為最終結論,而是以否定意見為主體形成最終結論的一種評審體制[6]。這種體制棄真概率成為小概率事件,而存偽概率遠遠優于其它體制。因此,許多院校的學位主管部門采用了這一評審體制。
5 結論
學位論文作者需要讓學位論文具有一定的信度,其目的在于:讓評審人員和答辯委員會相信論文已經達到相應學位規定的水平;讓讀者相信論文是正確的可以放心使用。從論文自身看,論文的信度取決于引用觀點的信度、論文推理的信度和論文驗證的信度三個環節,其中引用觀點的目的主要有基點性論據、推理性論據、類比論據、多樣性論據和存在性論據,不同的目的對于信度要求是不同的,信度等級可粗略地分為公允、主導、主流、一般、個體、錯誤六個等級,信度具有時域相對性和群體相對性;論文推理的信度通常表現為:立論基點的信度、推理方法的信度、推理過程的信度和論文結論的信度四個方面;論文驗證方法大致有實踐性驗證、認可性驗證和推理性驗證三個類別,不同類別中具體驗證方法所產生的信度是有差別的。從論文環境看,論文的信度取決于論文的信度生成和信度檢驗兩個體系,并且信度存在依賴和趨同兩種規律。為了消除這兩種規律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出了評審樣本合理散布、減弱導師依賴、否定意見決定體制等具體措施。論文通過從自身和環境兩個方面論述信度及相關問題,既為學生提高論文信度提供了指導,又為學位論文信度的判定提供了良好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張媛,張蘭芳,朱新華.教育測量中關于論文式測驗的信度系數測量[J].文教資料,2009,8:205-207.
[2]李延林.英語專業課堂研究中問卷調查表的效度、信度及可操作性[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1):125-128.
[3]李國辰.碩士學位論文撰寫要旨[J].俄語學習,2011,5:44-48.
[4]盧黎歌.試論從源頭杜絕研究生中的學術不端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8:25-28.
[5]封旭紅.學位論文盲審區域合作的實踐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6]李彥武,陳瑤.軍隊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評選與學位論文抽查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