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動導向法特別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激勵使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愿望。學生合作行動和討論問題,通過團隊配合完成任務,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行動能力。只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形成一個群體學習的局面,我們的教學才是成功的。
關鍵詞:行動導向 角色定位 激勵 職業行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116-01
有過職業教育經歷的老師都會有同樣的體會: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活躍、不愛學習,課堂教學很難達到預想目標。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授課方式,使課堂不再枯燥,老師不必滿堂講那些不被學生接受的東西;學生不再覺得無聊,他們的活力得到發揮,他們會享受到獲得知識的愉悅。
行動導向教學法達到了這樣的目的。近幾年來,我國正在推廣這種教學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我校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對行動導向教學的幾點思考。
1 行動導向法為我們解決課堂問題提供了指導思想
1.1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而只是一個引導者或輔導員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模塊化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我們在探索教學方法的路上踏過的臺階。模塊化教學法強調實用性和能力化,任務驅動教學法則提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理念和方法,他們都曾經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但只有行動導向法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觀點,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課堂角色定位。從此,我們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便豁然開朗。
1.2 靠一定的激勵手段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來達到目標
學生是主體,學生如果消極怠工,那這個課堂更糟糕。所以,必要的激勵手段和師生互動就是我們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激勵不能靠分數,而是靠他們完成作品的體驗,取得成功的那種成就感。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內容就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手段。
教師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適當的啟發和鼓勵。教師盡管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但卻是課堂的推進者,課堂的效率如何,能否達成預期的效果仍然取決于教師的綜合能力。
1.3 課堂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在課前做更多的工作
首先是知識上的準備。教師不光要對教學內容做深入研究,還要對學生討論可能涉及的相關知識做充分的準備。要備好充足的資料供學生參考。
其次是要精心設置工作任務書。任務書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對任務感興趣;能激勵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激發其學習自覺性;該任務內容能綜合學生所學知識等。
另外,教師還要對任務的評價方式做周到的設置,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尊重學生的工作成果,最終做出恰當的評價。這更是考驗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有人這樣評價導向教學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下辛苦的是老師,課上流汗的是學生”,確實如此。
2 行動導向法提出了職業能力培養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原則意見》對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做了明確規定。指出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重點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
據此,我們有兩點需要重新認識:一是規定畢業生應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上應貫徹“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二是要求同21世紀我國日新月異的科技和現代建設相適應,這就要求人們終身學習。因此,應該培養學生會學習、會生活、會合作,有健康的身心、豐富的個性、高度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前的教育往往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社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行動導向法特別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激勵使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愿望。學生合作行動和討論問題,通過團隊配合完成任務,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行動能力。
3 行動導向法在教學實踐中需解決的問題
3.1 教師教材問題
導向教學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摒棄所熟悉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性的改革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教師自己要加強學習,如自學或參加各種培訓;由于現在還沒有統一的導向法教材,故采用這種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也增大,特別是課堂工作任務的規劃方面,不同學科、不同內容,其難度也各不相同。這都需要我們做大量的研究。
3.2 學生的配合問題
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仍是導向教學的難點。學習自覺性差或不會學習、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較被動—— 他們長期以來養成的惰性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改觀。設計使他們感興趣的工作任務甚至是相關的小游戲,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想是會解決這一問題的。
實際上導向教學過程也是一個和學生的學習惰性做斗爭的過程。只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形成一個群體學習的局面,我們的教學才是成功的;否則,我們即使采用了導向教學的形式,而參與的只有一部分學習好的學生,那么教學仍然是失敗的。
3.3 教學進程難于控制
“行動導向”課程主要以學生工作為主,教學進程往往很慢,教師又不能中途停止學生工作,正常的教學進度難以完成。但隨著導向教學的深入,學生逐漸養成正當的學習習慣,這個問題會不斷得到改善。
總之,行動導向法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它強調學生的參與和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強調理論和實踐的一體教學。要全面推廣這種好的教學方法,我們廣大職教工作者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英.淺析行動導向教學法[EB/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EB/OL].百度文庫.
[3]國家教育委員會.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原則意見[Z].教職,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