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技術學校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但是中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一些問題,如何解決中職學校教育的瓶頸問題,讓中職院校培養更多符合市場要求的專業人才,是目前中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本文從中職院校和普通教育的區別入手,闡述了中職學校教育中一些見解,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中職學校 培養目標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137-01
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技術教育更強調職業素質的養成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盡管職業素質的養成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仍然需要以普通教育為基礎,但職業技術教育已不可能像普通教育那樣具有獨立性和穩定性。相反,它更多的受著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職業技術學校和普通高校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同。其次,課程的設置存在很大的區別。再次,授課方式不同。
1 培養目標不同
《技職教育概論》中指出,普通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而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能使學生取得和維持工作。教育的目標來自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并服務與經濟社會。因此,構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能力培養目標模式的基本指導思想應該是具有時代性特征、適應經濟國際化要求、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教育發展的特點。
從能力與職業崗位關聯的角度看,中職教育能力培養目標模型一般應包括三個層面。
(1)具體職業崗位能力。不同崗位,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在某一專業能力培養目標中,崗位技能是學生貼近職場、直接適應企業需要的優勢所在。
(2)專業基本能力。這是某一職業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崗位技能的基礎。專業基本技能對于不同職業來說是千差萬別的,在同一職業領域,則是共通和相對穩定的。在一個專業的能力目標系統中,專業基本技能,應具有相對穩定性,為學生將來在職業范圍內的轉崗、專業技能的提升,提供一個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平臺。
(3)適用于所有職業的一般性職業能力。這種能力適用于所有的職業生活,當職業崗位發生變更或者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勞動者所具有的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就能較快地適應新的職業崗位。因此,任何一種專業的培養計劃,都應把通用職業能力要求列入其中,使學生具備一個現代職業人的基本素質。
中職教育能力培養目標,這三個層面缺一不可。其中一般職業能力處于核心的地位,它與特定的職業能力緊密結合,形成多方位、多層次有機結合的能力結構體系。
2 課程設置不同
課程的設置方面,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置由于各地經濟、文化發展與辦學形式不同,呈現出不同特點。
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呈現出多種辦學形式。有“緊密型”的聯合辦學形式,即學校與企業簽訂協議,學校培養的學生,企業分配使用;有“松散型”的聯合辦學形式,即學校與企業有聯合辦學意向,學生畢業時,企業選擇使用人才;也有根據市場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學校自主的辦學形式。與此相適應的職業教育課程設置,也呈現著多種多樣的風格。“緊密型”聯合辦學形式,由企業和學校雙方依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協商確定課程設置;“松散型”的聯合辦學形式,由學校征求企事業用人單位的意見,確定課程設置;學校自主的辦學形式,則是依據本校的辦學條件和對市場的估計,選擇課程設置。應該說每一種辦學形式與課程設置模式,都曾經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尤其是產生了職業教育發展的“規模效應”。
3 授課方式上不同
在授課方式上,廣大職教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總結了職業教育的許多方法,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職教教學方法始終不能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框架,同時,職教教學方法至目前也未在理論和實踐上加以系統突破,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在實踐中,大部分學校始終強調“由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這些理念的轉變,最終都要體現在教學模式上,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在教學方法之中。近年來,我們借鑒學習了許多國外辦學經驗,也引進了“項目教學法、協作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這些說法其內涵和操作規范怎樣,如何實施目前理論界還沒有系統論證。這種情況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學生將來就業無疑將帶來深刻影響。
4 尋求發展之路
從中職學校的生源狀況來說,“厭學”是絕大部分進入中職學校學生的一個共同點。進入中職學校后,他們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考試模式有一種莫名的反感,這樣就給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地困難。同時相當一部分學生自身學習積極性不高,刻苦鉆研精神不夠,遇到困難往往放棄;而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對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很不適應,學習效果不好。針對上面問題筆者提出如下解決方式:
針對學生、教師及學校的現實情況,首先,學校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陪養,尤其是刻苦鉆研精神的培養,要在學生中起到實際效果,不能搞形式主義;另一方面,要幫助后進同學,讓先進帶后進,共同進步。其次,教師應解放思路,改進教學方法,不能一味督促學生,否則就會進入惡性循環:生源差—— 教學效果不理想—— 學生就業率低—— 新招生源更差。最后,學校應該積極提高教學硬件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使學生有充足的信心,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教育觀念更新。中職學校中的大部分教師普遍存在實際操作技能欠缺的情況,學校應積極組織老師進行培訓,幫助老師們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還要激發廣大中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形成一套合理的教師改革的激勵機制。
學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由于中職學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機制,導致日常管理工作異常繁重但卻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由于師資力量的問題,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大多要承擔比較繁重的教學工作,缺乏必要的培訓和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改革工作推進的質量和進度。因此,筆者建議在今后的工作中,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引導,不斷提高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
5 結語
十八大報告中特別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今后發展的目標定位和戰略選擇。可以說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各中職學校要在好的政策下,根據自身情況和當地經濟特點,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目標,逐步拓寬職業學校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應湘.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成長[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2]高尚剛,徐萬山.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指南[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