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約七八年前,“韓流熱風”在我國迅速蔓延,順應這種趨勢,一批人開始投入了韓國語的學習。但實踐證明,單純的語言人才漸漸顯示出了它的局限性以及單薄性,現代社會更需要語言水平精準,并且具有一定經貿知識的人才,所謂“實用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實用復合型人才 職業技能 行業需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146-01
近幾年來,隨著外商的不斷涌入和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我國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人民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日韓的關系也有了質的改善。大約七八年前,“韓流熱風”在我國迅速蔓延,順應這種趨勢,鑒于我國韓語人才的匱乏或者追逐“韓流”的心理,各方面因素使得一批人開始投入了韓國語的學習。之后,越來越多的學生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紛紛投身了韓國語的學習。由于經濟交流等各方面對韓語人才的急需,最早開始投身韓語學習的人才畢業后都相對順利地找到了工作,但他們大多在中韓合資企業從事一些與翻譯相關的事務或一些簡單的貿易工作。然而,實踐證明,隨著中韓貿易的迅猛發展,單純的語言人才漸漸顯示出了它的局限性以及單薄性,現代社會更需要語言水平精準,并且具有一定經貿知識的人才,所謂“實用復合型人才”。所以,后來一大批投身韓語學習的學生開始面臨就業難的問題,這也使得韓語專業學生不得不開始擔憂自身的未來。另外目前高校引進人才一般把標準定為博士,研究生已經不再是被考慮的范圍之內,因此所以很多學生基于這種壓力,本科畢業后就悲觀地選擇就業而非讀研。
實踐證明,目前為止全國高校韓語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對復合型韓語人才的需求。近幾年由于韓語人才需求量大,不少高校開始增設韓語專業,甚至設置了韓語碩士點。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市場對韓語專業人才的要求,尤其是不能滿足職業技術型的具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韓語人才的需求。很多培訓學院及中等職業學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積極開辦韓語培訓班。但是這些培訓班及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畢竟有限,也不能與商務、旅游等專業緊密結合,考核的方法手段也不夠完備。
鑒于這種現實狀況,各大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紛紛開始改革,倡導語言學習應摒棄往年陳舊的培養方式,創建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實用復合型人才”。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積極培養“雙師”,要求教師應該具備這樣的素質,語言精準的同時,應當具備另一門實用型專業,比如經營,貿易方面。對于學生培養方面,這種改革固然是好的,是為廣大學生前途考慮,同時也是順應目前社會發展趨勢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得不令人擔憂,面對這種現狀,大家改革心切,各方面考慮和準備尚未到位,一味倡導并積極實施“由培養單純語言人才向實用符合型人才轉變;改變課程設置;改變教師授課方式;改變教科書”,注重“通識教育”等等。在課程設置里增加經貿課程的比重,強調“經貿學習要讓學生學習實用性最強的《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報關實務》等。重實用固然是好現象,也是值得推崇的。但是求速度轉型以及盲目地強調重實用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過于強調改革會使學生認為“實用第一”,忽略對語言學習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過多地傳授實用經貿方面的知識,也會使學生感到壓抑,喪失學習興趣。關于韓國語教育體制改革還應當辯證地分析。
首先,改革是正確的,人才培養的改革,能夠順應當今社會對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能夠培養出更多適應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當今社會對韓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精語言,重實用”。在這里“精語言”在先,因此筆者認為,還是要把學精韓國語放在基礎位置,一味強調改革,這會使學生忽略語言的學習。但同時“重實用”也是非常必要的,“改革”必須要有,但是需要一個逐步完善,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忽然的轉變。
另外,關于實用型人才培養,理論也是不可忽視的。讓學生在最初學習階段應當開展一些基本經貿概念,專業術語的講解,比重可以少一些。這也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共同完成轉型的一個過程。使他們從心里認識到“語言學習是基礎,經貿學習是提升”。這樣就可以平衡發展,達到最終的培養目標。
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既然是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也就是各方面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課程上也應當全面系統地做一個調整,比如增加經貿方面知識的學習,是否需要找到一套比較全面的教材,既然是經貿韓國語,是否可以引入一些韓國經貿方面的書籍,適合學生由初級到高級的學習。既然增加經貿學習的比重,是否考慮讓學生學得更加全面專業一些。
筆者認為,培養全方位的韓語人才,必須首先設定培養目標,在語言學習方面,使學生了解并掌握韓語基本知識以及基本翻譯技巧,具備扎實的筆譯、口譯能力,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譯等基本功的訓練和實用性課程的學習,全面了解韓國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等各方面知識,使學生的品牌結構形成“專業外語+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行業需求+職業素質”的格局,使每個學生的學識、技能、素質結構都能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也就是,當今韓語人才培養應當遵循這樣的規律,第一,全面性。語言實用一起抓,語言是基礎,必須要學好學精,另外,實用性內容是升華,是當今復合型人才必須要具備的學習成分,學好了可以提升自我,增加就業幾率和范圍。第二,漸進性?!靶募背圆涣藷岚印?,這句俗語大家一定再熟悉不過了,這對新時代人才培養同樣適用。要想改革,首先要讓學生慢慢在心理上接受這種轉變,以免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
具體來講,就是要培養這樣的人才:政治方面,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了解我國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業務方面,學生應系統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朝鮮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特別是朝鮮語聽說方面的標準強化訓練;了解韓國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具備必要的經貿知識及英語能力,具備創新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一切要在探索中發展,完善和前進。改革同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教師本身,需要逐步地階段性地在探索中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擯棄舊的方式,增加新的內容。同時,這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慢慢適應并接受這種轉型。只有這樣,才會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才會培養出更多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新人才。祖國養育了我們,我們更應當以滿腔熱忱報效祖國。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韓語人才的培養一定會不負重望,提升至一個新的臺階,期待一批又一批新型韓語人才投入社會,為我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盧錦淑.朝鮮語專業課程建設的若干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12):58-60.
[2]金秉運,吳相順.目前中國大學韓語教育的主要問題及解決的方案[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8(5):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