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在高職《基礎會計》課程建設工作中,如何改革該課程的考試方式,使之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符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值得深入開展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高職 基礎會計 考試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193-02
1 《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
《基礎會計》是會計教學中的一門入門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本課程主要講述的就是會計學的原理,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重點突出了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通過學習該課程,使學生掌握了從事會計工作所必備專業知識,同時能夠熟練掌握企業實際會計工作中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賬簿登記、期末賬務處理以及財務報告編制等各環節的工作內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基本的會計核算能力,為日后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專業課程奠定堅實基礎。
由課程的教學目標可見,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
2 《基礎會計》課程考試模式的現狀
與高職《基礎會計》教學目標相比較,現階段該課程的考試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考核方式單一,缺乏靈活性
目前,高職《基礎會計》課程的考試方式大多數沿襲了傳統的考試方式,以期末閉卷筆試為主。其主要特點在于:重記憶、輕理解;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
像這種傳統的考試方式容易出現很多問題。首先來講,作為閉卷考試必然對考試成績存在了或多或少的偶然性。造成這種偶然性的關鍵就在于,閉卷考試處于一個相對獨立且封閉的環境,這就造成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并且在限定的時間內要獨立完成,這更增加了考試成績的偶然性;其次就是在這種死板的考試中,教師必然會以教材為中心,考前通過劃范圍,學生記筆記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固定住,學生自然而然缺少了自我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不到學生真正應有的水平及能力;最后就是閉卷考試通常都已客觀題和記憶性題目居多,答案固定,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同時也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死板呆滯,缺少靈活性。
2.2 考試內容重理論輕能力
高職院校畢業生既要有理論,更要有實踐;不但要掌握“應知”的知識,還要學會“應會”的技能,因此,高職院校考試內容要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實訓”、“應用”等特點,考試內容應加強與市場和社會需要的聯系,重點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
然而,現行高職《基礎會計》課程的考試方式,無論是從考試環節還是試卷題型來看,都偏重理論知識,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在這種考試導向下,會導致學生在思想上只注重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輕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導致學生實踐能力遠遠落后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學生在畢業時自然就不能把握會計業務的精髓。也就是學生學會了怎樣編制分錄、怎樣編制報表,但在如何利用這些理論知識幫助企業解決日益復雜的會計問題這一方面能力則顯得明顯不足,尤其現在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越來越高,實踐能力的缺乏使本專業的畢業生很難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2.3 考試過程重結果輕過程
我國高校的課程考試絕大部分安排在每個學期末進行,學生成績的優劣主要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由于平時沒有考試壓力,一部分學生便不認真學習,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期末。即使平時成績占了期末成績的一定比例,但由于比例偏低,期末考試的決定性和重要性同樣突出,“一考定成敗”的現象非常嚴重。學校往往把考分的高低作為學生是否補考和評優的依據,導致了學生在考試中通過作弊來獲取高分。加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其他的形成性考核,學生把過多的精力關注在期末一兩場考試上,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部分學生也因此產生了僥幸心理,考前要求教師點題目,突擊背書。這樣學生即使通過了考試,也沒真正掌握本專業要求的能力。
3 《基礎會計》課程考試改革的思路
《基礎會計》課程理論性、實踐性都較強,而傳統的考試方式不利于全面、真實地考查學生的知識、技能與能力,探索適應本課程教學特點的考試方式勢在必行。
3.1 推行多元化的考試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單一的筆試考試形式難以測試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特點,多元化的考試方式可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對于基本理論知識可以采用筆試加口試的形式進行考查,其中口試可以是學生就所選內容的自由演講、案例評論、回答教師的提問等。采用這種考試模式有利于考察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和現場的應變能力。
對于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操作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可以為學生設置工作情境,布置工作任務,將基本知識點融入現實的經濟業務中,通過實際操作了解學生對會計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運用。
對于較難且有發揮空間的知識點可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發言的形式去驗證。在《基礎會計》課程中,由于學生剛接觸會計知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該多加以指導,盡量給出比較清晰的案例分析思路,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言,這樣可以將學生的被動思考很快的變成主動思考,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信息。
另外,教師可以經常設置一個主題,主題可以來源于身邊的小事:如何開設個人銀行賬戶?如何將各班的班費等等用日記賬的形式記賬……讓學生圍繞這些主題,通過撰寫小論文或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考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些多元化考試方式既能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又能評價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口頭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造性,是較理想的評價方式。
3.2 考試內容要突出實踐性
作為會計學專業的學生,走向社會后更多地是從事會計的實際工作。而會計的實際工作就是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大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使他們畢業后適應社會的需要。除了要安排專項內容的實訓以外,還要在考試過程中設計考查學生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題目。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重視實踐能力”,迫使那些靠死記硬背、臨陣突擊,甚至心存僥幸,打小抄,想蒙混過關的學生,不得不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堂理論課和實訓課,重視平時技能訓練,重視綜合應用能力與操作技能的學習。《基礎會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其考試內容在考核理論的同時應突出實踐性。
3.3 重視形成性考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所謂形成性考核,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是對學習者課程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可以有效地解決“一考定成敗”的弊端,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的考核更客觀。
多元化的考試方式已為建立形成性考核體系奠定了基礎,但還應合理安排考試的頻率和時間。《基礎會計》課程考試的安排可根據教學進度、教學內容而定,如基本理論的考試可安排在期末進行,填制會計憑證等實訓操作考核可在每個操作項目訓練結束后進行。此外,考核的內容甚至還可以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小組討論等平時成績。這種形成性考試制度,有利于學生投入到學習的全部過程中,實現課程既定的目標。
4 《基礎會計》課程考試改革的做法
筆者認為,本課程應采用期末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方式,形成性考核由平時考核和實訓操作考核組成。期末考核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40%,平時考核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20%,實訓操作考核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40%。
4.1 期末考核
采取閉卷筆試的形式進行,占總成績的40%。除了傳統的題型以外,還要在題目中設計與考查學生操作能力有關的題目。具體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會計核算業務題等。在一份試卷中,各類型題目的分數比例為:單項選擇題20%,多項選擇題20%,判斷題10%,會計核算業務題50%,其中會計核算業務題要求學生根據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相關會計憑證、登記日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考題中涉及的憑證、賬簿和報表完全按照實際會計工作的格式設計,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點的掌握,又考查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2 平時考核
平時成績由學生平時上課出勤、平時作業、課堂提問、階段性小測驗、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大等方面構成,占總成績的20%,可以通過課堂考勤、作業批改、口試等方式進行。
4.3 實訓操作考核
實訓操作考核主要考核學生會計核算的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在每一個操作項目結束后進行,分值占總成績的40%,考核內容分為五部分
(1)會計憑證操作。要求會填制原始憑證;會填制記賬憑證;會編制科目匯總表。
(2)會計賬簿操作。要求會登記各類賬簿;會對賬、結賬;會編制試算平衡表。
(3)會計報表操作。要求會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4)更正錯賬。要求會按規定方法更正錯賬。
(5)書寫要求。要求按標準格式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
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為35%、30%、20%、10%、5%。
通過這種對學生進行分階段測試,多元化的考試方式,力求客觀地、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既符合高職《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又能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減輕其考試壓力,使考核評價伴隨學習的全過程。
5 結語
考試改革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手段,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高低,良好的考試改革方式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其結果必然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但同時考試改革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孤立的過程,它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師資建設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基礎會計》課程的考試改革必須建立在科學、系統、全面、可行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考試改革才能成功。
參考文獻
[1]楊世鑒,李紫玥.淺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考試改革與實踐[J].會計之友,2010(28):123-124.
[2]蔣湛波.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考試改革初探[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118-120.
[3]滕寒梅.高職《基礎會計》課程考試方式的改革[J].考試周刊,2011(4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