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課堂教學工作可分為三個基本環節,即課前、課堂和課后,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是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保障,課后工作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延續和補充。
關鍵詞:備課 課堂教學 高職 有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220-01
課堂教學工作是教學實施工作的中心環節,如何做好課堂教學工作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目標必須面對的問題。課堂教學工作可分為三個環節,即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工作。這三個環節相輔相成、緊密相關。
1 課前準備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保障。
首先,教師要從備理念、備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備課程體系開始。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要了解和熟悉專業建設的目標、建設內容、課程體系構建過程等,正確理解所授課程在專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解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例如,某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開展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及職業能力分析,按照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原則”構建的崗位模塊化課程體系,該專業的任課教師都應該對此有一個明確而具體的認識,并能真正領會“工作工程為導向、崗位模塊化”等的內涵,對課程體系有清晰的認識。
其次,教師要認真備課程標準、備能力要求、備項目載體、備技能訓練、備生產崗位的工作過程、備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管理技巧,強調備課的“設計”理念,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著眼點要落在學生的“學和做”之上,即教師怎么引導學生“學和做”,而不是以教師怎么“教”為中心,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任課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學生特點等,圍繞如何融“教、學、做”為一體,更多地選擇案例式、情境式、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教學手段的選擇也要恰當,除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外,如板書、掛圖、實物、模型、圖表等也不失為一種簡單但卻直觀、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旨在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故“恰當”是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第一原則而非“先進”。
再次,教師要充分重視備學生主體。近幾年,新入學的高職生文化基礎雖有普遍程度的提高,但其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仍然較差。如果教師備課時不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勢必會造成一些學生聽不懂或沒興趣,久而久之就放棄了學習。教師在開課前,一般應該和輔導員及以前曾給該班授課的任課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進行經常性的調整,做到有的放矢、因才施教。
2 課堂教學
課堂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一線環節。
任課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全面貫徹國家有關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實踐能力訓練為主。學生的實踐技能不是教師“講和教”會的,而是學生“做和練”會的;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向學生灌輸企業理念,營造企業文化氛圍。課堂教學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還要把德育、人文、職業素養和基本能力等內容“滲透”到每門課程的教學中去,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
實施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主要有兩個:
途徑一,以企業工作項目、真實崗位任務為載體,以生產過程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和做”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作用,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研討重點和難點,根據企業生產崗位的生產技術要求,以完成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項目任務來貫穿教學、引導教學和驅動教學。
途徑二,采取恰當的方法組織和引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以此建立學生的學習勇氣和自信心。根據課程內容的設計,任課教師可以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案例探析、角色扮演、模擬演練、分組合作、現場教學、問題引導等方法,把生產崗位的項目、任務、設計的問題等大膽地交給學生去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教學真正“有效”和“高效”。
例如,食品加工技術專業采用“‘生產+品控’交互式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任課教師結合實驗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模擬食品企業生產與品控崗位的真實工作情境,采用學生角色扮演與交互、生產和質控項目導向、生產任務驅動等方法完成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完成一個完整工作任務后,生產組與品控組進行崗位互換,進入下一個交互學習的過程,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能真正體驗到生產與品控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與工作情境。
3 課后工作
必要的課后工作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總結是使課堂教學工作良性循環、教學水平螺旋式上升的必備環節。
課后作業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延續。根據學習內容的性質,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采取多種形式,如小型調查報告、微型論文、問題設計與研討、課外創新小實驗、小組合作完成小項目等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課后學習場所不僅僅限于班級教室,還可以安排在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如組建第二課堂活動小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自主創新實驗等活動,選派專業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專業骨干教師做指導導師,通過實驗實訓準備、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應用性科研課題研究、課外自主創新實驗設計等形式,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直接應用于實踐,減少學生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挖掘提供機遇,并逐步形成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促進教學工作的良性循環。
任課教師之間課后的及時總結與交流,是提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課堂教學完成后,任課教師要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教師瞬間的“思想火花”等,并經常和同行進行切磋、交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在高職專業建設過程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明確的教學工作目標、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過硬的師資隊伍、優越的辦學條件,這些都為一線教學工作孕育了成功的種子,科學的課堂教學必將使之結出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郭偉.高職教師課堂教學情緒的調節策略[J].成人教育,2011(4):81-82.
[2]闞雅玲.新時期高職教師的角色定位研究[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12-15.
[3]丁紅.高職教師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效果[J].職業教育研究,2011(9):164-165.
[4]賈勇宏.論影響高等教育質量的學校相關因素—— 基于全國121所高校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1(4):32-37.
[5]華英.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及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