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現代企業對中職畢業生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由單一技能轉為綜合素養,由重技能到重品德的轉變。可見,德育工作在中職學校的重要性。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因此,在中職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德育課教學。但現在的職業教育,普遍存在著重視專業課,忽視文化課的現象,這就給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那么,如何上好德育課呢?如何讓學生喜歡它呢?
關鍵詞:畢業生 中職學校 德育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225-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主體的日益成熟,企業用人的標準也在不斷的提高。目前,絕大多數公司都采用了這樣的用人原則: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可見,德育工作在中職學校的重要性。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因此,在中職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德育課教學。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盡管專業課和文化課同時開設,但每個中職學校都普遍存在這樣的一個現象: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潛意識中將文化課看作副課,不太重視。他們認為既然選擇職業學校,主要是沖專業技術來的,只要專業課學好就可以了,學不學文化課無所謂。這就給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其實,學生不喜歡上德育課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四個原因:(1)學了沒用;(2)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生活,不認同;(3)教師教學能力不強;(4)教材可讀性不強。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如何上好中職學校的德育課呢?如何讓學生喜歡它呢?筆者根據多年的中職德育課教學經驗,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1.1 轉變角色和教學方式
傳統課程模式中的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教師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把各式各樣的學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終成為規范的、知識淵博的、但已沒了創造性的所謂合格、甚至優秀的人才。新課程改變了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也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雖然教師的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不會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師唯一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參與學習和探究,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1.2 樹立“教學為就業服務”的理念
中職教育就是就業預備教育。職業教育雖然和普通教育在德育工作中也有共通之處,如愛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等。但職業教育更應側重職業道德教育。因此,中職德育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要經常關注企業對員工的需求條件,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樹立教學與行業、企業對接,樹立需求為目標,就業為導向的意識,注重對學生進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和法制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和創業精神,進行職業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
2 以學生為本,遵循“實用、適用、夠用”的教學原則,整合教學內容
雖然2009年教育部對中職德育課課程進行了改革,但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不同的行為準則,并且各地的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材里的案例不可能都適合每個地方的學生,也不可能都適合所有學生的專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科學利用教材,增進與時俱進的內容,引入相關的企業案例,結合學生的專業、企業的需求進行創新教學。
2.1 結合企業需求整合教學內容
根據實際情況,把一些不適合學校學情的內容作適當刪減,增加一些利于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的內容。如在上《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二課《展示職業風采》時,就可以增加一些社交禮儀的實訓教學。要求學生在以后的職場交往中,要懂得一些社交禮儀,進一步搞好人際關系,爭取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員工。中職德育課的培養目標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因此,在德育課中還是要側重安排對學生進行吃苦耐勞、與人相處、團隊合作、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如何消除心理孤立和壓抑,提高學生應對挫折、求職就業、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學生學會生存技能,這是我們中職德育課教師刻不容緩的職責。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指導相結合,也應是整合后的一部分教學內容。
2.2 結合專業的特點整合教學內容
把德育課與專業結合起來,突出專業與德育課的聯系和作用。如在電子專業的班級里上《哲學與人生》第一課《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時,為了讓他們深刻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做到實事求是。我們可以補充一個與他們電子專業有關的一個案例:彩色電視機彩色異常規律有兩個:第一,如果有彩色,但彩色不均勻,說明故障在消磁電路;第二,如果電視完全沒有彩色,說明故障在色解碼這個電路上。讓學生明白在維修電視機時也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斷探尋和總結規律,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他們深刻體會到:德育課對他們學習專業技術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3 豐富教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為了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必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設備先進的優勢,利用學校電視、多媒體、MP5等先進的教學設備,積極制作多媒體課件,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增進了教學效果。除了可以采用了談話式教學、案例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方法等各種方法外,還可以用相聲、小品表演、小組合作討論、辯論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也可以收到了很好的實效。
3.1 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進入所創設的特定氛圍中,激起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觸動自己的情感之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置職場情景,引入企業案例,鏈接職場生活,讓學生身臨其中,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能動狀態,觸發學生想辦法去適應企業的迫切需要。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第四課《恪守職業道德》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的體驗更真切,對學習更有興趣,可以利用遼寧電視臺轉播的“臺名醫操刀搞錯左右腳,事后竟稱“急啥,等下再重開”的醫療事故視頻來設置一個職場情景:如果你是這個醫院的院長,你將如何處理這個位醫生?設置這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們在笑聲中理解并體驗到了責任心的重要性,同時也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3.2 組織開展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為了扭轉課堂上學生睡倒一大片的尷尬局面,我們必須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生為本,注重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打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問題的見解,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力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時候教師只是指導者,參與者,主要起組織、指導、考評的作用。教師僅提供情境或案例,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表演、討論、評論等課堂活動中來,把他們的體驗通過各種形式表演給其他同學看,這樣既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又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表演、評論、小組討論、個人搶答等一系列活動,營造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主動性,使課堂充滿勃勃生機。如在《遵從職業禮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求職表演活動、評論活動、搶答活動、職場模擬活動等一系列的課堂活動。通過面試表演、體驗跟領導、同事打招呼、握手、接待客戶等學生喜歡的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作為教與學積極互動的紐帶,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人人有事做,個個都是大忙人,不給他們在課堂上睡覺的機會,讓他們都動起來。這樣的活動也可以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了就業不但需要專業知識,而且更需要一種愛崗敬業的態度,一顆責任心、團結合作精神,讓學生他們充分體會到:學德育課也是有用的。
總之,為了把中職德育課的魅力綻放出來,使它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同時也為了使教學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我們的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學活動,必須要充分考慮到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活躍的特點和德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企業用人的標準,注重教學觀念、內容結構和表現形式上的改革。力求教學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立足于與職業生活緊密結合,與學生實際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中職德育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