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中職生評價所存在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與建議,冀以達到客觀、公平、公正、科學地評價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之目的。
關鍵詞:中職學生 師德 教育觀 學生觀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236-01
作為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職教育,時時牽動著每一位關心、熱愛和從事教育事業者的心?!吧浦驹诮蹋讨驹趲煟唤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肩負著開啟民智、傳承文明的歷史使命,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夢想和希望”(溫家寶語)。作為一名在職業教育中從事平凡教學的我,回顧十幾年職教生涯,使我深深認識到: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教育不僅僅要以一顆大愛之心來培養學生以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傳遞學生以豐富的專業技能等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要客觀、公平、公正、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從一定意義上講:良好的評價可以給學生以激勵,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發揮學生的潛能,給學生以成功之個感,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所以,這也是師德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淺談一下對中職生學業評價的師德。
1 目前對中職生評價所存在的幾個問題
(1)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以紙筆測試為主、以考試知識為主的傾向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傳統的教師的教育觀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影響著教師對教育地位、作用的認識。教師的學生觀影響著對學生的評價?!边@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自我信念,影響了學生對自己發展前景的期望。嚴重者可以使得師生關系緊張,影響學生的進步。目前,雖然普通中學通過對新課程新理念的學習,及時更新了教育理念,并逐步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但中職學校由于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致使這一現象客觀存在,這嚴重違反了師德的要求。
(2)沒有建立科學的過程評價內容結構和觀察記錄體系。
目前的“素質評價手冊”基本上還是一個記分冊,觀察內容隨意,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缺乏科學性與系統性。“成長記錄袋”更是大雜燴,內容涉及的廣,但無條理,因此沒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再加上一些中職生基礎較差、學習熱情不高的現實,如若老師不能用正確地育人心態去對待,則可能會無法清楚地反映學生在這一階段的某個領域成長的軌跡和發生的變化。
(3)不適當地使用激勵性策略。各個中職業學校均非常重視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很多學校更多的泛化激勵:亂給學生激勵語言,但若時間一長,這種形式化的激勵則就毫無意義,甚至會起反作用。
(4)戴著有色眼鏡看后進生,看不到后進生積極的一面。很多中職生存在著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不同學生之間的素質更是參差不齊,往往出現弱中更弱的現象。消極學習、玩惡作劇等現象時有發生,老師也往往被這些不良現象所擊怒,慢慢地便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不到后進生積極的一面,產生對后進生失望的情緒,漸漸地便會陷入失去使學生能夠健康發展的途徑。這就會使教師失去師德的底線。
(5)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存在誤區。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業評價的重要內容,各地對此比較重視。但在對其評價時,形式化的做法非常普遍。表現一是對其評價采取量化的辦法,制成表,分等賦分,加權合計。表現二是進行虛擬評價,即人造一個虛擬情景,或出一虛擬問題,在學生應對時對其評價。
(6)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尚未落實。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當前對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還沒有與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評價的主要內容多限于學生的想品德、遵規守紀方面,而對學科教學中豐富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如探究欲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實踐和應用能力、表達和溝通、合作和分享等等,還沒有予以足夠的關注。第二,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的工具和形式有待改進。第三,基礎性發展目標還未形成體系與制度。對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主要方法是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但這種觀察不是隨意的,是科學的、系統的。
2 應對措施與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教育觀念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師德之魂。作為一名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要清楚認識到:在我國教育是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才優勢的根本途徑。因此,必須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從學生的主體性出手,弄清學生心理特點,關注每一位中職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讓全體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成績偏差或行為偏差乃至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絕對不能放棄,要深入細致做好學生工作,從心理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慷慨地給學生以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抬起頭來走路。
(2)加強教師的專業修養,突出改革重點。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說過:“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視。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币虼?,從教者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理論上,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上,做到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按時上課、決不隨意發牢騷,更不能傳播有害學生健康的錯誤思想;在過程評價中充分體現“主體多元、內容多樣、方法多種、注重過程”的原則,注重動作智能、空間智能和人際關系的評價。突出對學生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勞動素養等方面的評價,同時,還要注意發現和展示學生的特殊才能,給學生自評以應有的地位。
(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新的學生觀。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既不能過多的使用激勵式的教法,也不能濫用懲戒性的教育,要善于依據學生的心理個性,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做到使評價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同時,還要破除“學生是碗,老師如缸”的傳統教育模式,樹立“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教育”理念,善于發展學生的強勢智能。不僅要在教學中承認學生間的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而且還要在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時,給學生以“出格”之機,來培養學生的銳意創新之素質,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韋海燕.職業教育項目主題式課程資源的立體多元化開發[J].職教論壇,2011(3):65-68.
[2]桂莉,丁建慶.中職學?;邮綄W業評價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