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未婚青年,構(gòu)成當(dāng)今世界一道人文景觀,中國也不例外。不少晚婚者自詡“單身貴族”。其實翻看歷史,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不乏“單身貴族”了。
在宋代,一般人十七八歲就成家生子,緣何冒出眾多剩男剩女呢?研究發(fā)現(xiàn),宋人晚婚的根源在于科舉制度和禁欲主義。
單從科舉制度來說,宋朝是我國科舉制度最完善的時代,考試取士為朝廷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人們把趕考走仕途作為人生奮斗的終極目標(biāo),“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言。連宋真宗趙恒都在詩中表達(dá)了這層意思:“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痹撛娏νΑ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處世哲學(xué),告誡讀書人應(yīng)以科考仕途為重,不必急著娶妻。
但大宋官位畢竟有限,經(jīng)不起天下人爭搶,只有佼佼者才有望勝出。所以大家只得臥薪嘗膽、寒窗苦讀,這便造就了眾多未婚大齡青年。這也影響了大宋的女人們?!芭录掊e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閨秀便都擠破頭爭當(dāng)“官夫人”,于是出現(xiàn)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怪象。
“榜下捉婿”,即在發(fā)榜之日,各地富紳們?nèi)页鰟樱瑺幭嗵暨x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簡直就是搶,坊間便稱其為“捉婿”。一些富人為高攀新科進(jìn)士為婿,不惜重金,堪稱人文史上的奇觀。這種近似金錢交易的“捉婿”,蘊含了特定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宋時經(jīng)濟(jì)崛起,富裕起來的平民階層渴望跨入上層社會,指望金榜題名,當(dāng)富紳的乘龍快婿。
大齡未婚乃至奉行獨身主義的,江湖上大有人在?!端疂G傳》里一百單八將中,“單身貴族”多矣!“托塔天王”晁蓋,起碼40歲了,竟未娶老婆。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38歲時被高俅陷害蒙冤,發(fā)配滄州前他寫下“休書”:“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已經(jīng)三載……”可見林教頭是35歲才與林娘子結(jié)親的?!端疂G傳》開篇提到另一禁軍教頭王進(jìn),也年過不惑而獨身??磥怼安恍⒂腥瑹o后為大”的古訓(xùn),宋人并未照辦?!皢紊碣F族”在宋代還是一種時尚呢!
(責(zé)編: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