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互助保險是我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層次和組織形式,是建立和完善我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客觀需要。對企業近些來職工互助保險工作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思考與探討。
一.職工互助保險的發展歷程
職工互助保險是我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層次和組織形式,是建立和完善我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客觀需要。1996年3月全國八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九五”計劃和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互助的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中共中央大力構建和諧、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各種體制下的企業職工對社會保險的訴求也不斷提高。由于我國生產力和經濟水平還不夠發達,國有企業職工人數眾多、收入不高,而國家每年用于職工保險福利費用的幾千億元預算,無法更好的提高職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其次,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制約了員工的福利待遇水平;同時,社會商業保險市場還不成熟,存在費用高、理賠難的現象。因此,中國職工互助保險事業就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求應運而生,這是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弘揚工人階級團結友愛、互助互濟的優良傳統,加強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適應新經濟體制下有中國特色的互助合作保險組織形式。
職工互助保險是中華全國總工會“送溫暖工程”的一部分,它不同于商業保險,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其宗旨是幫助職工分散風險、保障自身經濟利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在工會組織領導下,職工自愿參加,互助互濟,在職工發生生、老、病、死、傷、殘或其它意外災害等特殊困難時,給予幫助,把大家的錢集中起來,一人為萬,萬人為一,共同承擔風險。它是對國家法定社會保險的補充形式,有利于提高職工的生活保障水平及克服困難的經濟力量,對于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企業改革,保持社會穩定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有著深遠的意義。
職工互助保險的資金來源:一部分由職工自愿繳納保費;另外部分由企業根據稅后利潤的情況,投入一定資金充實職工互助保險基金。
職工互助保險組織有嚴密的組織機構和嚴格的規章制度,從立章建制到資金運營,均吸收職工群眾參與,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確保互保基金的使用公開、透明。
二.近幾年職工互助保險實行情況分析
近年來筆者跟蹤調查了某大型國企職工互助保險實行情況,在具體運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傳統工業進行了大幅度的產業調整,國有企業通過破產、兼并、改組、改制,職工遭遇風險的程度加大了,城鎮又出現了許多處于貧困線以下的職工家庭。另外,由于社會醫療保險改革尚未全面鋪開,醫療費用也成為部分職工的沉重負擔。在病、難、險、重的工種領域,工傷風險也在增加。地震、暴雨、交通事故等頻發,人們遭受自然災難和意外傷害的概率在逐年上升。
部分企業不重視職工互助保險工作,追求經濟效益的逐年增長,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卻忽視了職工互助保險基金的投入,造成資金籌集困難、資金總量短缺、幫扶力度不夠,造成職工的賠付率和賠付金相應較低。從近十年理賠情況來看,部分職工在招受意外傷害后,沒有及時主動報案,認為理賠金額太少、理賠手續繁雜,放棄了索賠的權利。
職工對于互助保險的認識不足,防范意外傷害風險意識不強。2006年以后,國家因為受財力的限制,采用團體意外險、女職工幸福險和重大病險等險種取代了具有紅利性質的安康保險,從儲蓄型變為保費型;同時在受理理賠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人情因素,沒有做到陽光操作。這諸多方面因素制約了職工的投保熱情。
三、 加強職工互助保險管理,提高為職工服務的水準
加大宣傳力度。要把宣傳職工互助保險工作的過程作為加強職工思想、提高職工意識工作的過程,作為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工會部門及時發放職工互助保險的學習材料和典型理賠案例分析資料,并借助新聞媒體加大宣傳,讓職工了解更多的互助保險保險知識,宣傳互助保險的意義;宣傳“有難人幫我,無難我幫人”這樣的一種互助互濟的優良美德;宣傳職工互助保險的各項條例,引導職工自覺參加職工互助保險。
加強互保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能力。以辦理業務培訓班等形式,提高了業務人員的互保綜合能力,提升互保工作質量;主動了解職工群眾的思想,及時向省互保中心反饋信息,逐步完善互保工作體系;對職工理賠案的來信來訪要熱情、周到、專業,認真細致做好理賠案件的調解工作,使工作人員更好地服務于職工,讓參保職工滿意、放心。
對于受理理賠的門檻標準不易提得太高,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協調好個人、企業、社會三方籌資關系,要把好事辦得更好,讓參保職工得到更大的實惠。
適當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提高職工參保的熱情。保險互助會可借鑒商業保險的獎勵機制,從物質和精神上獎勵投保積極性高、投保份額大的參保職工。作為企業,把為職工擴大投保作為對先進人物、生產技術骨干的獎勵,既促進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有推動了互保事業的發展。
各級政府工會組織加強企業職工互助保險資金的監督管理,提高公信力。
通過對職工互助保險實行情況分析,以點帶面反映了國有企業的共性。職工互助保險事業是維護職工利益的民心工程,要以積極、科學的態度,運用政策手段做實、做細。
(作者系江銅集團永平銅礦工會生活保險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