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就會計行業存在的監管現狀進行了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建立健全我國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內部監管機制,不斷提升企業的自律意識,為企業會計監管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會計監管能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能推動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進一步加強對會計相關職能的監管,全面加強企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管工作,能盡可能降低會計風險,進而實現對會計工作的安全管理。
一、我國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
政府監管職能分散。當前,相關的職能部門沒有明確劃分會計監管職能,導致分工模糊。國家工商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銀行系統、審計部門、注冊會計師協會等都會對企業的財務工作進行監督管理。此種模式順應了中國具體國情,與經濟發展形勢相適應,但是如此冗雜的監督機構,導致企業一味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不利于企業改善自身管理。同時,由于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職能劃分不明確,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監管壓力,同時對國家財政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削弱了會計監管的效率,更為嚴重的將會形成無效監管的局勢。
企業內部監管較為薄弱。為了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保證法律法規在企業內部的執行,一些企業都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內部會計監管體系,能強化對會計信息的監管,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保證財務信息的可靠、準確、有效,盡可能規避企業風險,保證企業各項經濟活動合理有序開展。同時,能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對企業的財務進行有效監管,加大對生產要素的審查力度,實現企業內部的約束和控制。企業會計工作的基礎和核心就是內部控制,同時內部控制為內部會計監管的開展打下了基礎。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內部監管較為薄弱,內部控制監管工作缺乏執行力,會計機構渙散,內部管理制度漏洞頗多,由此導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大打折扣,違紀舞弊現象頻繁發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企業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及職業道德不高,會計工作的基礎薄弱等。同時,中小企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內部審計機構的規模相對較小,員工的知識素養不高,而且嚴重短缺,很多企業員工一人多用,其他員工也可行使內審職能,導致企業整體的內審水平下降。由此,企業難以提供相對完整科學的審計報告,而且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也難以及時發現,使內部監管難以發揮應有職能,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埋下了隱患。
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自律監管問題。目前,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不盡合理,所以會計事務所的獨立性被嚴重質疑。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時,公司內部的高管層自主決定會計事務所的招聘和選擇,會計事務所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審計。由此,會計事務所為了不被解雇,盡可能迎合管理層的意見。國內大量中小型會計事務所的市場競爭形勢嚴峻,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他們更怕利益受損而不是被披露審計失敗。同時,我國會計市場沒有形成較高的法律風險,所以給事務所違規操作及審計提供了前提條件。會計事務所在違規操作以后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相較于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獲得的高收益,所需支付的違規成本少之又少,由此導致大量會計部門不遵守職業操守,侵害使用者的合法利益。
會計監管體制存在一定問題。目前,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協會不同于美國,是一種自律性組織,在我國它仍隸屬于我國政府財政部門的分支。各省市的注冊會計師協會存在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由此地方財政部門和上一級注冊會計師協會共同領導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大大削弱了其獨立性。同時,我國會計監管的機構過于龐雜,各職能機構相互重疊,導致職能部門無法正常行使職權,加劇了部門間的分化,使會計行業難以有一個統一性監管措施。另外,由于會費收取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導致會計行業的監管始終處于被動狀態。截至目前,會計事務所提交的會費是注冊會計師協會的主要經濟來源,注冊會計師協會要向會計事務所收取會費,因而難以實現完全的獨立依法處理,為有問題的會計事務所進行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機。
二、完善我國會計監管的對策
進一步完善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為了完善我國會計監管,必須重建會計市場準入原則,避免惡性競爭,對具備職業資格的監管單位要嚴格審核程序,不斷提升會計事務所的素質及能力,營造良好的行業環境。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要規范注冊會計師市場,有效提升監管水平,必須不斷完善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管理機制。由此可見,不斷提升會計行業發展水平,提升行業內部的自我約束以及自我監管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完善會計行業的自查機制,準確及時的發現企業內部存在的若干問題,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整體信譽度;第二,注重對注冊會計師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考核。國家進一步完善了注冊會計師的考核機制,但是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無法彌補的缺陷,所以仍有部分注冊會計師不符合行業要求,實際操作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所以,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業務培訓及道德教育。第三,要建立健全行業內部的處罰機制。對于違規操作的事務所及個人要給予嚴厲處罰,進一步增加經濟處罰力度,最大限度的維護信息使用者的自身合法權益。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國會計監管的效率仍然不高,而且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屢見不鮮,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內部沒有健全的內控機制進行支撐。所以,企業為了防止會計舞弊行為的屢次出現,要嚴格執行《會計法》的若干規定,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第一,企業要遵守法律法規的約束性條件,建立企業內控制度的基本框架,并進一步完善內控機制和治理結構。例如,一是企業可以逐步完善獨立的監事會監管制度和董事會監管制度,確保監事會獨立行使監管職能;二是實行嚴格的責任制,明確職權劃分,保證財務流程的公開透明。第二,要嚴厲懲處違規人員,從源頭上防止員工違規操作;第三,為了確保會計工作的規范有序,企業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關的制度規范,定期審查會計資料。
加強誠信教育和媒體監管。要完善我國會計監管,應大力開展誠信教育,提高公司管理層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同時,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力量,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管理。媒體作為一種輿論宣傳工具,有著極廣泛的影響力和社會傳播力,能對企業進行行之有效的監管。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媒體的監管力度。除此之外,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企業也要不斷順應形勢,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推動會計信息的透明化和公開化進程,最大限度的實現會計信息的有效性、真實性和可靠性。
大力開展法制建設,逐步增加造假成本。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會計監管體制。第一,要對現有的會計法律進行不斷的修改和進一步完善,盡可能解決職能部門權利交疊的問題,逐步改善會計監管不利的局面。同時,要明確劃分各監管部門的職能,使會計監管的權利范圍符合法律規范;第二,要及時更新《會計法》及其相關規定。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會計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復雜化,所以相關部門和企業要及時更新相關規定,為會計監管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保證監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第三,要進一步完善民事賠償制度。相關部門要嚴厲懲處違規者,同時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經濟賠償。現在,我國對于違規者主要給予行政處罰,為了保證會計監管的有效,需要逐步增加經濟處罰,加大違規者的造價成本,并對受害者給予一定的補助;第四,要進一步完善會計監管體系,對違規者進行嚴厲處罰,為會計監管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的逐漸完善中,會計工作為了順應當下形勢,必須進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會計監管體系,推動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并逐漸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需求,進而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作者單位:沈陽鐵路局106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