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反映的是企業經濟組織的價值觀,最高目標、宗旨、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是新興學科和現代管理理論。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前提也是企業發展的體現,企業發展會有效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的不斷完善,二者相輔相成。該文結合企業文化特性和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的關系分析,闡述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的作用,明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任務、內容、方法與舉措。
企業文化建設是世界上一些現代化水準較高國家,在8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的新興學科和現代管理理論。它是一種基于人的、廣義的、深層的文化,是企業管理的硬件與軟件的結合。它不同于重物不重人的表層文化,也不同于只重政治不重經濟的空洞文化。企業文化是直接關系到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種精神,是企業持續發展的軟實力。
一、企業文化概念與特性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運作中植根于員工頭腦深處,并存在于企業的價值觀念和生存哲學”。
狹義的界定,認為企業文化僅包括企業的思想、意識、習慣及感情領域。例如,美國《企業文化一書》的作者迪爾和肯尼迪就認為,企業文化應該有別于企業的制度,企業文化有它自己的一套要素和運行方式,他們認為企業文化包括四個要素,即價值觀、英雄人物、典禮及儀式、文化網絡,這四個要素的地位及作用分別是:價值觀是企業的核心;英雄人物是企業文化的具體體現者;典禮及儀式是傳輸和強化企業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化網絡是傳播企業文化的渠道。
廣義的界定,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建設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包括企業管理中的硬件與軟件、外顯文化與隱型文化(或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兩部分。這種看法的理由是相當一部分企業文化是同物質生產過程和物質成果聯系在一起的,即企業文化不僅包括非物質文化,而且也包括物質文化。他們認為,企業人員的構成、企業干部及員工隊伍狀況、企業生產資料的情況、企業的物質生產過程和物質成果特色、工廠的廠容廠貌等都是企業文化的重要表現。
企業文化的特性:
1.企業文化是一種經濟文化。企業是一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實行獨立核算,具有法人資格的基本經濟單位。因此企業文化反映的是企業經濟組織的價值觀,最高目標、宗旨、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與其他組織的管理文化不同,企業文化包括了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經營思想、經營哲學、經營發展戰略及其有關制度等。企業一個重要的經濟目標,就是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以其較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盈利性是企業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顯著標志之一,也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其次,企業文化是隨著企業內外經營環境變化而變化,有些企業沒有看到企業文化是一種經濟文化,而是把企業文化看作是一般思想政治工作范疇內的事情,因而沒能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效能。再次,企業文化也制約著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即當企業內外經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企業仍沒能及時將企業文化進行更新改造,使企業經濟活動受到制約,甚至與經營環境發生沖突,嚴重影響企業健康發展。最后,企業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2.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文化。管理是通過采用計劃、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等措施來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以期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要用必要的管理手段及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因為人是生產力諸因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只有人才能將生產力的其它要素結合起來,轉化成現實生產力,人力資源及其開發狀況是決定一個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因素。事實證明,凡是經營出色的企業,都是把員工作為提高生產率的最主要源泉,而不是資本和自動化技術。另外,創辦企業的目的不僅要贏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創造社會價值,還要滿足員工的需要,因為企業是以人為主體組成的,企業是依靠人來進行生產活動的,企業是為人的需要而進行生產的。這些內容,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嶄新的管理思想:把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全體員工的內在潛力,依靠全體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辦好企業作為自己企業管理的宗旨,尊重、關心、愛護員工,形成親如一家的團結氣氛和強大的內聚力,這就是管理文化。
3.企業文化是一種微觀組織文化。企業組織是為了達到企業目標,經由分工與合作及不同層次的權力和責任制度,而構成的人的生產經營的集合體,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細胞,這種組織除了要有組織原則、組織結構、組織過程及必要的規章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企業文化,使企業組織有一個共同的群體意識及行為準則,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責任、權利和利益,營造團結、互助、融洽的組織氛圍。
二、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關系
企業文化雖然是企業發展的保證,但是僅有良好的精神條件,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企業也不會順利發展,必然要有相適應的經濟條件,企業才能健康穩定發展。
1.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前提,企業發展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二者相輔相成。企業文化作為社會大文化的一個子系統,客觀地存在于每一個企業之中。優秀的企業文化將極大的促進企業的發展,反之,則將削弱企業的組織功能,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是永恒的主題,而企業發展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所在。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文化活力。這充分證明,優秀的企業有著與企業文化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
2.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發展為企業文化的提升提供經濟保障。一個優秀的企業,必然擁有一批優秀的員工,而優秀的員工就必然依賴于優秀的企業文化,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一個企業發展的目標,就是這個企業文化發展的方向,而精神理念就成了文化的靈魂,隨之形成的企業文化的風格、保障、核心等一系列企業文化的內容,均是企業發展的基礎,當這些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不斷發展壯大又反過來加速了企業文化的提升,為企業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
3.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體現,企業發展促進企業文化的不斷完善。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實施管理戰略的支撐,引導著企業的戰略選擇。企業文化代表組織成員所共享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企業使命屬于企業文化核心理念之一,企業使命為企業戰略選擇提供基礎性依據。隨著企業的高速發展,企業的組織結構,人員結構等內部環境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也會悄然改變。因此,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發展中必然要不斷地深化、提升和完善,才能適用未來的企業發展的要求。
三、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的作用
1.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而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是深化企業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關鍵。在這方面,企業文化充分顯示了它的無法替代的作用。
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利于理順企業內部人與物、人與人的關系,促使管理結構的合理化,實現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為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開辟了有效途徑。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了以人為本的管理,不僅對內提高了依靠員工的自覺性,加強了民主管理;而且對外提高了為消費者服務的自覺性,盡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物美價廉的產品和優質服務贏得社會的信譽,從而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了競爭能力,增長了無形資產,使企業長盛不衰,持續發展。
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了企業內部經濟、政治、文化三方面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和諧結合,不僅有助于克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活動的脫節,從而強化了思想政治工作;而且為企業兩個文明建設找到了有效的結合點,并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了企業管理,既便于操作,又易于落實,從而有利于企業兩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5.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優化了企業的人文環境,改善了領導與被領導、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人際關系,這就有助于激發員工的敬業愛廠精神,提高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增強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歸宿感和企業的凝聚力,從而有力地調動了員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內在潛能,使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
6.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使企業增強了全面提高人員素質的要求,在企業內積極營造人才成長的機制和文化氛圍, 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從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業務技術各方面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為企業開發人才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這不僅是企業的迫切需要,也是社會的迫切需要。
四、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
鑄造精神。培育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任務。根據企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積極推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文化理念,鑄造新的企業精神。
樹立形象。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主要成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立足市場不敗的重要保證。
提高素質。提高企業素質是企業文化的根本任務。主要包括企業的綜合素質和員工隊伍素質,企業綜合素質包括企業的盈利能力、設備水平、技術水平等,員工隊伍素質,主要是建設“四有”員工隊伍。
五、企業文化建設基本內容
企業物質文化:企業的物質文化是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種以物質形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表層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企業創造的生產環境、企業建筑、企業廣告、產品包裝與設計等內容。
企業行為文化:企業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它包括中企業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它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折射。
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企業領導體制的產生、發展、變化,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文化進步的產物。企業的組織機構是企業文化的載體。包括正式組織機構和非正式組織。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定和條例,這些構成了企業的制度文化。
企業精神文化:相對于企業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來說,企業精神文化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現象,在整個企業文化系統中,它處于核心地位。企業精神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長期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它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觀、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風貌等到內容,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是企業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的升華,是企業的上層建筑。
六、企業文化建設方法
1.科學規劃,明確目標。企業文化建設首先要有一個符合本企業實際的建設規劃和明確的目標。規劃要具有“科學性、客觀性、針對性、可行性”。目標要清楚準確,企業文化建設目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環節,是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方向和定位。企業文化建設目標分為總體建設目標和專項發展目標。總體目標:“內強素質,外樹形像,增強企業凝聚力、競爭力、創新力,既能繼承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又能反映時代精神,有特色、有個性的,積極向上的先進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專項目標:一是理念系統建設。二是行為系統的建設。三是視覺系統建設。四是企業文化隊伍建設。這些目標的確立:一是要有利于企業整體實力的提高,有利于員工隊伍素質提高,有利于企業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
2.確定內容,落地生根。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是“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等諸項內容。具體內容則是“理念系統、行為系統和視覺系統這三個系統的建設。但在這三個系統中要確立自己的建設內容。根據企業實際,確立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精神、企業作風、經營理念、行業規范、企業標識等,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在確定內容的基礎上,重點是落地生根狠抓建設。企業文化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經歷諸多環節才能達到目的。主要有:宣傳發動、落實規劃、歸納整理、深入教育、實踐提高等五個階段。這是企業文化形成不可缺少的五項任務。
3.整合資源,強化措施。企業文化建設是形成、發展、升華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先進、資源整合的一個過程。一個企業的文化形成必須從本企業的實際出發,但是,更要學習其他企業的先進文化,進行內外文化資源整合,不斷提高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水平,同時,還要有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我們重點講四點:一是正確的思想保障,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二是有力的組織保障,各級組織齊抓共管。三是靈活的機制保障,完善企業文化建設運行機制、管理機制、績效評估機制、考核激勵機制。四是必要的資金保障。
4.發動群眾,建設隊伍。企業文化上企業員工群體文化、團隊文化,不是管理者的精英文化,我們上面已經講過,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運作中深深植根于員工頭腦深處,并存在于企業的價值觀念和生存哲學。所以,要深入發動員工群眾,共同建設企業文化,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但是,建設企業文化還需要有精良的骨干隊伍。所以,我們在在充分發動員工群眾的同時,要注意培養企業文化建設的各類骨干,采取多種形式,有步驟地培訓,努力提高素質,以適應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需要。
七、企業文化建設舉措。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要有科學的方法,更要有可行的舉措,這要從五個方面來談:
一是分析內外因素,選擇價值標準。一個企業選擇什么樣的價值標準作為形成企業文化的標基礎,這是創建企業文化的首要問題。
二是進行感情投資,增強企業意識。企業選擇了合適的價值標準,就要研究如何使這一價值標準為人們所接受,并成為每個企業成員價值觀念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是領導身體力行,信守價值觀念。企業領導者的模范行動是一種無聲的號召,對著下屬成員起著重要示范作用。
四是積極強化行為,鞏固企業文化。人類價值觀的形成是一落千丈個心理積累過程,這不僅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需要給予不斷的強化。人的合理行為只有經過強化并要予以肯定,這種行為才能再現,進而成為習慣穩定下來,從而使指導這種行為的價值標準轉化為主體的價值觀念。
五是適應形勢變化,發展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發展和完善。但是,這種文化是以開始的條件為基礎,隨著企業發展和條件的變化,原有的企業文化就可能會與形勢的需要不相適應,企業就要及時地給予修正或完善,改造舊文化,創建新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不斷的發展。
(作者單位: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